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

新春佳节是老百姓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佳节。在民间有这样的风俗,会把正月里发生的事情看做一年运气好坏的“兆示”。而正月初三在春节里是很特别的一天,这天称小年朝,又称赤狗日,这一天有三大禁忌。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1)

一是忌外出拜年。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属于“凶日”,这一天里易生口角,民间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所谓“赤口”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祥如意的话,然后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了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平安如意,财源广进。

当然,但凡事都有例外,山东的烟台、莱芜、聊城一带的人却背道而行。在民间多数地方都是初二回娘家,但此地出嫁的女儿却偏生要等到初三才回娘家。因为在这些地方的习俗里头,大年是包括初一和初二两天的,直到初二傍晚的时候人们才会通过放鞭炮等形式,把年三十那天傍晚迎接回来请到家里供养的家堂送回去,在这期间出嫁的女儿就一定要待在公婆家,绝不能看到娘家供奉家堂的桌子,否则就会不吉利,这个说法一直沿袭下来,就形成了这些地方初三才能回娘家的习俗。而此举也打破了传统的此天禁忌外出拜年的传统民俗。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2)

二是忌点灯。

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3)

而关于“老鼠娶亲”故事的来源大抵是因为初三是赤狗日,“诸事不宜”,为了“免灾”,以“老鼠娶亲”为由为其“早睡”找至堂而皇之的借口。再者,从过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阵了,到了初三,总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补补前两天的睡眠,长保健康。因此,年谣中有这样的说法: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意思就是说初三是个“养精蓄锐”的最好日子。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4)

三是忌食米饭。

在春节,吃喝玩乐不可少,而吃排在第一位,可见吃在世人心中所占的份量。而在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在这一天祝祭祈年,并且有禁食米饭的说法。

既然禁食米饭,那么,大年初三吃什么呢?

南方汉族有吃烫面和冷水面的习俗。烫面又称开水面,即烫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可以擀得很薄,稍有甜味,适宜烫馄饺、烧麦、锅贴等的制作。而冷水面顾名思义是用冷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弹性好,馅装得多,但是不能擀得太薄,否则入锅后容易破损。冷水面中有的会加入少许盐,面的颜色洁白,面皮有韧性和弹性,可做各种面条、水饺、馄饨皮等。

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以免犯赤狗,带来贫穷。所以,这一天最好一家人“围炉而坐”,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5)

但在福建闽南漳浦却是个例外,他们会在初三当地的畲族同胞会用喜庆的竹竿舞来迎接八方来客。

竹竿舞一般是有3对或者5对手持竹竿一边敲过去上面的舞者就是要一边跳还要一边作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出来。畲族人非常好客,他们会从初三开始,会用竹竿舞这样载歌载舞的方式来庆祝新年,迎接远方的客人,其热情程度不在现场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验到的。

过年禁忌初一到初九出门,不能外出拜年不能点灯(6)

在民间,关于初三的传统忌禁还有很多,都跟“兆示”有千丝万缕的关联。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这些千百年来流传来的习俗和禁忌也逐渐被淡化和边缘化,但不管怎样,过年的种种习俗和禁忌,是一种约束,是一种禁锢,是一种预兆,更是一份希冀,一份盼望,一份憧憬,而年的味道也恰恰深藏其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