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

假酒、假药、假文凭,我们听过不少,但好像很少听说假课文,而事实上,为了增强说服力,教科书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虚假名人事件,这些虚构的情节却被当成了真事编进了小学课本里。

人教版2002年收录的《爱迪生救妈妈》就是这样一篇假课文,在文章中,爱迪生的妈妈患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但由于当时家里的光线太暗,没办法做手术,爱迪生便利用了镜子将光汇聚到一起的原理,照亮了整个房间,使手术顺利完成。

我们先来看下原文:

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1)

爱迪生救妈妈原文

相信许多人对这个故事仍然记忆犹新,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爱迪生的智慧,也教育我们要学习爱迪生从小动脑筋,但其实这是一个虚假故事。

这个故事有两个不符合逻辑的地方,

第一: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他7岁那年是1854年,而根据路直美在《阑尾外科百年来的变迁》的论文中提到,现代医学公认的世界第一例阑尾炎手术为1886年,那是时的爱迪生已经39了,他又怎么利用镜子去帮医生救妈妈呢?

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2)

第二点:利用镜子汇聚光线,确实可以使房间的亮度增加,但微弱的油灯散发出来的光,通过镜面反射根本达不到手术灯光的标准,无论有多少面镜子,都不可能让病床一下子亮起来。

而这样一篇虚假编造的故事却被小学教材引用,2017年3月,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文章直接罗列了现在许多小学课本中出现的错误文章。

这是让我们的孩子交了多少智商税啊,而且这篇文章是2002年就出现在教材上了,那意味着,至少15届的孩子交了智商税。

三月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个“假课文”事件,当时人教社的工作人员回应:课文绝对不是杜撰,有相应的文章来源。

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3)

与时同时却有专家和一些学者认为:语文不是历史,教材可以批评但不要炒作。教材不是“美文”的汇编,课文的改动是为教学的需要。教材只是教育的工具 ,教师不能被工具左右。

从这个观点来看,好像课文的真假并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完成教学任务才是重点。

至于爱迪生是否救了妈妈,在此我们就不做讨论。虽然说爱迪生救妈妈这个课文,是以教育为主,语文并不等同于历史,不能过分吹毛求疵,但我个人觉得,故事虽然属于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和想象,但作为进入教材的文章,其内容的真实性不容许被忽视,尽量避免误导孩子。

如果我们的孩子是通过一些本来没有发生,牵强附会的故事,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在这样的故事中,即使受到教育,相信达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4)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如果所教所学的东西,本身就存在瑕疵,又当如何,而且像《爱迪生救妈妈》这样的假课文不定止一篇,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社表示:从2012年起,教育部开始组织全国一流专家编写了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爱迪生救妈妈》将从2017年的新版教材中删除。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一位教研员态度倒也十分坦然:“我们不可能编出完美的教材,但是发现了不对的地方,咱们就改。

下图的这位朋友,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讲,并不是不能允许教材有错,而是无法容忍,明知是错,却不愿意改正,将错就错,这样的教材又有何存在意思呢,完成的是老师教学任务,坑的却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语文课本上的隐藏故事(小学课本中的虚构故事)(5)

对于,这种收割智商税的事,你怎么看呢,你家孩子是否也学了这篇假文章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