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1)

作者:西西

咨询师,主修健康与心理

20122456

表象,在心理学中的含义是怎样呢?

我们从伟大的母亲说起吧。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2)

说到母亲,我想大家一定都会感觉很亲切吧?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所从何事。母亲的音容笑貌会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时而带给我们宽慰,时而又充满鼓励。

母亲的形象能生动具体的出现在我们的头脑当中,使我们可以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像过电影一样活跃的在脑中重放。这种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恢复就称为表象

我们知道知觉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事物的整体的认知。

对于表象,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3)

第一方面.我把它归纳为:别于知觉。

也就是表象与知觉的区别。通过对它们区别的理解可以更好的掌握表象的含义。

首先,知觉的对象是外界的实物。比如桌子,凳子。

而表象出的形象是当前不存在的,比如脑海中母亲的微笑,我们回家坐的火车的样子。

其次.是清晰程度。俗话说:眼见为实。知觉的对象就在眼前,所以形象鲜明。表象出来的形象是在头脑中,并没有看到实在的事物,所以,鲜明性相对模糊。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4)

第三个区别.是知觉到的物体形象具有稳定性。

比如我现在看见一本书,你把它放的再远一些,只要我不近视我依旧看见的是一本书,这是知觉的稳定性。而表象中的形象稳定性较差,就好像电影中的片断一样。记得曾有一个女孩儿问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飞机那么高都撞不到星星啊。妈妈说:因为星星会闪啊。就是一闪一闪的那种感觉。很不稳定。这是第三个区别。稳定与易“闪”。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5)

最后一个区别就可以从这个闪字来理解了。因为都闪没啦。所以,表象中的形象具有不完整性,也就是有所缺失。但知觉的形象却很完整。桌子就是桌子,你拆了也是桌子。这是完整与缺失的区别。

第二方面,可以从感觉通道来理解。我们闭上眼睛去回忆母亲,可以看见她的眼睛,听到她的声音,想起她为我们做饭时的动作,还有饭菜的味道等等。这些表象都来自于我们的感觉通道。

所以表象又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作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等等。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6)

第三方面,也是表象较为实用的功能,我们可以从创造程度来理解。

表象按其创造程度被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当然也就跟记忆有关了。当你回忆几年前曾经住过的地方的时候,那里的环境,房间的陈设,邻居的容貌以及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都会出现在你的脑子里。让我们能够找到当年的感觉。

记忆表象是我们生活当中最长用到的,跟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7)

想象表象可以用八个字来解释:由此及彼,以类相从。

据说有一次曹操率领人马行军,士兵都很渴,但找不到水。曹操挥鞭一指说:前头有一片梅林。士兵们一听这话,不禁口水直流,干渴顿消。

这个故事虽然是个传说,但确实合乎科学道理。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吃梅子的时候由于梅子的酸味而引起唾液分泌,这是无条件反射。

人们在思考或谈话时常伴随着产生表象。梅子这个词与吃梅子时的肌肉运动表象,味觉,嗅觉的感觉表象形成了联系。曹操运用了梅子这个词使士兵的这个条件联系浮现出来,暂时解决了缺水的难题。可见,想象表象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象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形象,只不过这种形象是出现在头脑中的,目前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

所以,表象的心理学定义为:

表象——事物不再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对心理概念的理解(探究心理知识)(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