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电动车爆炸起火(杭州一住户把电动车电瓶拎回家)

橙友王女士:我们小区居民接到通知,说有人把电瓶拎回家充电着火了,多亏自己反应快灭掉了。

王女士住在城西,昨天收到社区发来的提醒。

居民楼电动车爆炸起火(杭州一住户把电动车电瓶拎回家)(1)

各位居民:

今天下午,小区发生一起电动车电瓶入户充电导致爆炸起火事件。幸亏家中有人,发现后及时将火扑灭,扑灭过程中造成了该住户面部部分灼伤。

电动车使用的锂电池在充电不当或老化损害时极易发生爆炸、燃烧等情况,一旦发生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

社区再次呼吁,使用电动车应在规范充电设备处有序充电、切勿飞线充电、过夜充电,电动车电池切勿单独带至室内充电。火灾突发无情,充电绝非小事,请各位居民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侥幸心理,防范意外发生,共建平安和谐美好家园。

经社区证实,5月30日16:00,小区内一户一楼居民家中电动车电瓶在沙发上烧起来了。

30日约16:30,社工小吴接到一通电话,这个电话与属地消防部门全面联网,如果有居民报火警,社区也会收到电话通知。

1分钟后,小吴冲进住户家,浓厚的烟雾和刺鼻气味扑面而来,没看到明火。

见到小吴,户主一个劲儿道歉,“真是不好意思,这件事儿还麻烦你们跑一趟……”

“今天外面下雨,我怕电动车停在外面充电被雨淋到,就把电瓶拎回家,放在客厅单人沙发上充电……”户主说。小吴看到,沙发坐垫被烧掉四分之一。

“平常我都在楼下充电,想不到第一次拿回家充,电瓶就在沙发上烧起来了……”屋主还是心有余悸,“我在隔壁房间忙其他事,忽然闻到味道不对,冲到客厅一看,果然电瓶烧了。我赶紧把沙发向前推了一下,让插头从插座拔出来,又往沙发上泼水,把几件衣服盖上去,火就灭了。”

5分钟后消防员来了,确认现场火情解除。

小吴看到户主眉毛有些烧焦,头发也被烧到,让他去医院检查。户主连说不用,人没事情。

20:30,小吴忙完核酸采样工作,再次来到这位户主家。“他正在看电视,情绪也很不错,我关照了几句就离开了。”

社区书记说,这起事件发生后,当晚社区针对这次教训,对电动车充电安全再一次进行了宣传和普及。

“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幸运的,火势没有蔓延,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没有损失。

但也提醒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千万不能把电瓶带回家充电。

“经过这次事件,社区也从居民处了解到,电动车安全充电的意识非常重要。

在社区的宣传下,不少居民认为,每个人都是小区的安全守护者,每个人都有必要肩负起责任。”

“嘭”的一声巨响马桶“炸”了

无独有偶,上个月,杭州的一小区出租房里厕所起火,马桶都炸了,罪魁祸首也是一个正在充电的电动车电池,所幸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居民楼电动车爆炸起火(杭州一住户把电动车电瓶拎回家)(2)

居民楼电动车爆炸起火(杭州一住户把电动车电瓶拎回家)(3)

2021年9月22日,一则办公室电瓶起火视频上了微博热搜,引来355万次观看。

22日早上,上海市徐汇区虹漕路68号锦和中心一家公司内,保洁阿姨将一只电瓶放在靠玻璃移门的位置。过了没几分钟,电瓶“嘭”的一声,冒起一团黑烟,接着是火焰喷发,阿姨站在前台愣了一下,电瓶又突然“啪啪”的两声爆炸,火焰更大, 阿姨吓得打开玻璃移门跑了出去。电瓶在办公室内接连爆燃,火势漫开……

牢记不上楼充电,养成使用公共充电桩的习惯

夏季是电动自行车充电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发季,去年,富阳富春街道秋丰村石塔上321号发生了一起火灾,起因是一辆停放在楼道口充电的电动车爆燃。违规充电的车主,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将接受行政处罚。

电动车会不会爆燃、什么时候爆燃,不可预料,楼下充电虽然也存在爆燃可能,但是却能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首先需要改变居民充电安全意识,牢记不上楼充电这个保命动作,养成使用公共充电桩的习惯,这离不开属地社区、公安、消防、媒体锲而不舍的海量宣传。

另外,老小区空间本来就小,要花心思见缝插针去找空间建充电桩,集点成片,把“没有”变成“有”,把“不够”做到“够”。

此前,我们还收到了读者反馈公共充电桩不好用的几个方面,比如地下车库太陡,推车吃力,不愿意推下去充电;地下车库没有信号无法用手机付款;公共充电桩插座只有两头没有三头,和电动车不适配等。

希望相关部门和充电桩厂商看到我们的报道后,能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提升,把“不好用”变成“好用”。

便捷、安全、实惠,是绝大多数市民对于充电桩的核心诉求,市城乡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解决电动车充电是很多老旧小区的改造重点之一。在制订改造方案时,鼓励各小区安装智能充电桩,对非机动车停车库(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见习记者 陈彬

内容综合杭州消防、都市快报此前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