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初一到初四吃什么有讲究)

百节年为首,一年的辛苦和劳累,就为三十除夕夜的这顿重头餐:年夜饭。这顿饭吃完,新的一年就正式开启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而在老一辈人的念想里,春节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过法,那么在正月的大年初一到初四,要吃什么?有什么风俗呢?

一、初一
  • 北方人要吃饺子,饺子谐音"交子″,是旧岁新年"交在子时″,初一饺子也被寓意为“更岁交子”,是时间更替、辞旧迎新的象征。讲究的家庭一般会在大年三十下午或晚上包好饺子,等到大年初一零点再下锅煮饺子吃。
  • 南方人吃汤圆、荷包蛋、年糕,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也寓意一年顺顺利利,一滚就过;荷包蛋寓意着新的一年里鸿运当头,荷包满满,金银财宝到家里来;年糕寓意着年年登高,加点糖,就是甜甜蜜蜜。和吃饺子一新,吃汤圆,荷包蛋,也最好在零点钟声敲响就吃,越早越好。这样,在新的一年里,自己遇到的好事都会比别人抢先一步。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初一到初四吃什么有讲究)(1)

二、初二
  • 正月初二有“开年”的意思,开年饭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有着美好寓意的饭菜更是不能少,比如:吃鸡寓意着“大吉大利”、鱼(年年有余)、韭菜(长长久久)、生菜(生财),排骨(节节高)、虾(笑哈哈)、猪蹄(发财、多抓钱)、蒜(能写会算)等等。
  • 出嫁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在初二都会一起回娘家走亲,北方人讲究“出门饺子进门面”,在这天,往往就会以面食招待,吃面,寓意是在新的一年里幸福的生活长长远远。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初一到初四吃什么有讲究)(2)

三、初三
  • "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在北方,讲究吃盒子(象馅饼、饺子的主食),转谐音“赚”,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赚大钱,发大财的意思。
  • 正月初三这天又叫“赤狗日”,在这一天出行如果碰上了赤狗(毛发为红色的狗),那就意味着这一年都会走霉运。所以在这一天南方一些地区讲究不宜出行,最好呆在家里。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初一到初四吃什么有讲究)(3)

四、初四
  • 北方人讲究初四烙饼摊鸡蛋,因为烙饼时要翻个(面),翻个(面)就是翻身,烙饼就是取翻身之意,寓意着好日子要翻着个地向上升。老北京还有一种说法是: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折箩,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过去家里都不富裕,剩菜剩饭舍不得倒掉,将前几天的一剩菜剩饭“折”一起烩热再吃,像吃什锦饭一样,各种菜的味道混在一起,吃起来别有滋味。
  • 这天,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从一大清早就要开始送神,而接神放在下午或晚上也不迟。因为传说初五是财神的生辰,因此在初四“抢路头”,又叫“接财神”。

正月初四的禁忌及饮食习俗(初一到初四吃什么有讲究)(4)

在初五(破五)之前的初一到初四,老一辈的春节习俗中有好多禁忌,而这些禁忌也为春节增添了诸多的神秘色彩~比如说:

1:宜休息。劳累了一年,即使家里有再忙再重的活,在初一到初四,也要先放放,要不然新的一年里会更加劳累。

2:宜穿新衣。过年的这几天不要再穿旧衣裳,要换上新衣服,寓意着“去旧迎新”。

3:宜早起。大人孩子要早起,不然担心其在新的一年懒懒散散,不求上进。

  • 1:忌打扫。即使家里有一些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地出门,这是为了聚财,在破五之前不能把财扫出去;而是用扫帚略扫一下,将垃圾堆放门后,等初五再清理。
  • 2:忌说霉气的话。过年了,说话吃东西都讲究吉利寓意,不要打骂孩子、夫妻之间不吵架,更不要说霉气的话,否则会担心在新的一年有祸事缠身,于家人不利。
  • 3:忌打破器皿、碗碟。老辈儿的人认为,大年初一如果打破了碗、镜子之类的会破坏一年的财运。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要将碎片投入井中以镇压之;或者用红色的纸包起来,口中默念着碎碎平安,等初五扫卫生时再扔掉。

这些讲究虽然听起来有些迷信,但却可以看出来老一辈的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正是因为这些说法让春节多了几分神秘感,也让人对春节更加向往~不知你们那里现在是否还有着这样的风俗呢?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