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有哲理的句子 有情有义有人生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论语有哲理的句子 有情有义有人生15-34?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论语有哲理的句子 有情有义有人生15-34

关于论语有哲理的句子 有情有义有人生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夫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执掌小事(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适合担当大任;小人不能让他们担当大任却适合执掌小事。”

2500多年前,在山东曲阜孔子国学堂,弟子们正在热烈地讨论,主题是:人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

有人说;做一个颜回一样的贤者,“不违如愚”(《论语·为政篇》),似乎大智如愚的境界也是不错的。

有弟子说;做一个像曾子一样的君子,一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泰伯篇》)

有人说;做颜回、曾子一样的人,天天“战战兢兢”的,受到的束缚太多了,这样活着多累啊!

有弟子说;做一个像子贡同学一样的人,“亿则屡中”(《论语·先进篇》),富甲四方,一辈子不愁香车美女,到哪里都能吃香的、喝辣的。

有人说;做子贡这样的人,又觉得人生太放纵了,还不是最好的。

……

有人说;我想做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为中华民族传道。孔子听后,呵呵一笑。

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如果两只眼睛都睁开,会累死;但如果都闭上,你也会憋死;最好的办法就是睁一只闭一只。看起来,弟子们的意见似乎不怎么符合中庸之道。

孔子告诫大家;人生本来就没有完全的对或者错,全看你个人如何去理解。既然大家来到孔门,立志做一个君子,就要在“大受”上与人比高低,而不要在“小知”上与人争短长。于是说出了这句流传千古的《论语》:“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成语“大受小知”就是出自于本章句《论语》,形容大材小用。“大受”的“受”是被委任、任用,或托付的意思。“大受”是承担重任;委以重任,这里指能承担重任的人。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夫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执掌小事(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适合担当大任。”

“君子”一词,这里指有道德之人,一个有道德之人,他“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篇》),他没有私心,一心为公的,再加上多才多艺,所以能够担当各种重要的任务。当然啦,你让君子去做大事,这说明你这个领导者是知人善任啊。

“君子不可小知”的“小知”,以客观而言,我们对伟大成功的人物,不能以小处来看他,等他有成就才可以看出他的伟大。

西周的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生意做得并不好,可以说是一个晴天卖伞的主。

老婆劝说;晴天卖雨伞,咋能又生意啊?你还是别卖了。

姜子牙却说;一定要卖,晴天雨伞不好卖,我就卖遮阳伞!

姜子牙的生意一直做得不咋样。

不能够用“小知”的眼光来衡量他的才能。换句话说,一般人的“小知”,只在小事上着眼,当然不容易赏识姜子牙了。

直到70多岁的时候,姜子牙做了一单大生意,他竟然用直钩在渭水河畔钓鱼,这能钓上鱼吗?很多人对姜子牙不屑一顾。可是周文王姬昌与他交流,认为姜太公是可“大受”的人,便“载与俱归,立为师”,成了周朝的重臣。

从这时候开始,姜太公显示出了他可“大受”的才能,他辅佐姬昌建立霸业。辅佐周武王姬发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为周朝的建立做出了伟大贡献。

顺着这个故事来理解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小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说是从细事上察知,从小的事情上考验;二呢,“知”是作为的意思,“小知”就可以理解成不让他办重要的事;三可以理解为小的赏识和优遇。

我们看过电视剧多了,知道古代的县官被称为知县。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同样的用法,还有“知州”的来历。如此理解的话,“小知”是“知小”的倒装句,“小知”就是“知小”,这个人有能力主持、操办小事情,也就是相当于能做个像七品芝麻官唐喜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小官。君子可以“大受”,就是“委以重任”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君子”能委以重任,“小人”可以做个小官,上下文的意思比较对仗,感觉也很是惬意。

“不可小知”的“不可”,这里不是禁止的意思,而是指不可能,不适合。

当然,这句话理解成对经典的解读也是很有意思的。君子呢,是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他可以“大受”,可以给他讲深一点的经典。如;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对照着说,小人呢,就是目光短浅,孤陋寡闻的人,适合讲一些浅显一些的,如《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等。

儒家讲“仁者爱人”,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就是“大受”,不是为了自己获得一些“小知”,小的智慧甚至小的官位就可以了。这样的人,才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用现在的话说,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北宋名相吕端对职务上的升迁不介意,虽多次被贬,但从不计较,对流言蜚语不记在心里,为官四十多年,从不过问家事。在事关个人利益的某些问题上确有“糊涂”之处,《宋史•吕端传》记载,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任以宰相之职,名垂青史,此其大受。吕端就是一个适合“大受”,但不可“小知”的人。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在这里提醒统治者,有大的才能和智慧的人常常不拘小节,甚至行为与常人不同,所以,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因为“小知”而忽视他具有“大受”的能力。

子曰:“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中的“小人”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没道德的,品格低劣的人叫小人;二呢,没有地位的人叫小人;三呢,就是思想境界不够高;小人还有一种意思,叫小孩子。结合上下文,这里的“君子”和“小人”的概念是从道德修养的境界来诠释的,并不是指好人、坏人。

历史上有很多小人,因为他某一方面的才华受到君主的赏识,而步步高升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他为了升官发财,无所不用其极;他勾结阉人、妃嫔,投合唐玄宗,排除异己,世称“口有蜜,腹有剑”。李林甫就是一个“可小知”的人,而唐玄宗对其委以重用,最终的结果,使唐朝由盛极一时逐步走向衰落。

作为管理者,您必须搞清楚,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你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一个医生,你偏偏让他去打猎,即使这个医生再努力,估计收获也不会很多。一个音乐家,虽然也能知道“1、2、3、4、5、6、7”,你让他像数学家一样去计算,他怎么可能做好呢?

再比如,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在《水浒传》里记载的高俅,就因为蹴鞠玩得好,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踢球,一个人球踢得好,恰恰宋徽宗喜欢,于是乎,高俅从苏辙的一个书童一下子变成了太尉。太尉,这个官职始于秦朝,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一个踢球的,做国家的太尉。你说,带兵打仗,能行吗?

高俅掌管北宋禁军二十多年,他不仅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还把禁军当做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于是军队纪律废弛、军政不修,军队成了无一可用的摆设,以至当国家面临虎狼之师金军的进攻,开封城内几十万禁军很快瓦解,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祸国殃民。

分享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一个人为何“可大受”,为何“不可大受”?孔子给出的答案是这个人首先是“君子”。君子是道德高、修养好、知识多,所以适合“大受”;小人道德低、修养差、知识少,所以“不可大受”。这反映出道德的重要性,虽然道德不能决定一切,但千万不能忽略道德的作用。顺着这个话题延展开来,君子就一定可以“大受”吗?如果这个人也有道德,也有一定的知识,就是看不惯世道,就像孔子一样的,一个“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人家鲁国正卿季桓子才“三日不朝”,作为大司寇,摄相事的孔子,坚持自己的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你立马撂挑子离开了鲁国,而当时的诸侯国都是追求名利的主,你说哪个国君还敢给你“大受”呢?

这里,孔子教弟子们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这一章句隐约之中,觉得“君子”也有些不足的,小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就是从“大受”和“小知”两个方面来看。君子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乃至过错,不能以瑕掩瑜,但君子可堪大任;小人则难成大器,必然无法承担重任,但小人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社会要想获得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君子发挥“大受”的作用,小人也需要发挥“小知”的作用,大家都有事可干,否则小人会找很多麻烦。

识才、用人,是领导者一生都修炼不完的功夫。这种用人思想,对于促进我们干部管理使用科学化,做到人尽其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