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

《沸腾校园》是腾讯视频出品的一档校园舞社竞演节目,新的校园赛道探索Z世代年轻人的社交群体,精准定位观众喜好。

但在聊《沸腾校园》之前,冷眼想先聊一聊这档节目的类型——舞综。

2006年《舞林大会》的推出让舞蹈类真人秀进入大众视野,但像《舞林大会》、《舞林争霸》等节目更多强调的是舞蹈表演本身,并未对舞蹈题材做出深入的探索。

在此之后,《这!就是街舞》开始融入潮流文化,《蒙面舞王》开始在形式上玩花样,舞综的创作者们开始不断创新,竭尽全力把舞蹈题材做的更丰富更立体,力图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破圈”。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2)

但舞综却不是个好做的题材,要么爆火,要么不火。

《这!就是街舞》是最有代表性的街舞类综艺,采取“个人选拔 团队作战”的模式进行竞技和表演。成长竞技模式和潮流文化的加入,让舞蹈不再流于形式,而是能够挖掘舞蹈题材的更多面。

《这!就是街舞》也成为舞综的经典模式,《热血街舞团》《舞蹈生》等节目都是按照“海选-个人展示-选导师-战队pk”的固定路径推进,但新意缺乏,有着浓重的“选秀感”。

况且,“铁打的导师,流水的选手”,仅靠明星导师做文章,在挑剔的观众面前只能逐渐“透明”。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3)

随后的节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开始不断调整和尝试。

《了不起!舞社》聚焦个人的成长叙事,试图弱化选秀感,但这也导致节目的竞技性和冲突性不强,整体看点不足。

《舞千年》将舞蹈与影视、文化结合在一起,邀请专业演员打造更加出圈的舞蹈作品,但有一定的观看门槛。

《舞蹈风暴》又回归了一开始最纯粹的舞蹈竞演,成为一股清流。但对选手要求过高,好的选手万里挑一。

那么问题来了,在模式、题材创新之后,对于处在分岔路口的舞综来说,它又该朝哪里发力呢?

《沸腾校园》亮眼的选角设置是一次新的探索。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4)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5)

聚焦大学生,高校成为新的战场

不再瞄准专业舞者,《沸腾校园》将目光转向了高校舞社。

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大学、普洱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所高校的舞蹈社团在这里被强调和放大。

而高校舞社区别于专业舞社的地方,就在于大学生独特的身份。

从学校到社团,从社团到个人,《沸腾校园》从不同维度讲述舞蹈与人的故事。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6)

首先是高校,大学的强标签性吸引了观众、带来了话题、丰满了人物。

区别于花里胡哨的舞社名称,大学的名字更被观众所熟悉,因此高校自然而然成为舞社的代指,同时高校的特点和印象也附加在舞社和社员身上,让舞社有了“性格”。

位于云南的普洱学院在一众高校中非常特别,而普洱学院的全男啦啦操队在一众街舞社中又显得非常新奇和朴实。双重气质的叠加让这支舞团的表演期待值满满,看点十足。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7)

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HD CREW街舞社却打破了“科学”给大众带来的严肃、疏离之感,热辣的女性舞者、酷炫的街舞表演瞬间拉近了“科学家”和大众之间的距离。

对于HD CREW街舞社来说,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标签反而带来了反差感,让舞者的表演更加亮眼。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8)

其次是社团,社团有着自然不刻意的团队氛围,在展现友情叙事时有着天然优势。

无需尴尬的“破冰”环节,成员之间的相知相熟让他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玩笑、吵架、和好,这成为节目讲述成长故事的最好题材。不同的社团有着不同的相处模式,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获得共鸣。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9)

最后是个人,区别于专业舞者的强目标性,作为“斜杠青年”的高校学生会更加松弛。

武汉大学闪灵街舞协会的李昕有很多社会身份,在学校做科研,在家作为丈夫,而在舞台上,他又是一个舞者。在《沸腾校园》中,像这样拥有多重身份的舞者很多。

对于这些“斜杠青年”来说,舞蹈并非生命的唯一,而是多元选择中的其中一项,他们无需“讨好”观众,他们只需展现自己。在这个逻辑之下,节目的呈现和舞台的表演将会更加纯粹和松弛,而这些“斜杠青年”对爱好和生活的平衡也成为节目新的看点。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0)

此外,让冷眼感到惊喜的是,拥有校园身份的舞社成员对于社会议题和校园文化更加敏感,更注重用舞蹈展现生活态度,实现自我表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hild Crew的《阿果》探讨的是婚嫁和自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JBS街舞社的《黑与白》则是对校园霸凌的反思。将思考代入舞蹈表达,将情绪代入舞蹈呈现,这让《沸腾校园》有了更多可以讨论的空间,而不是仅仅止步于舞蹈形式本身。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1)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2)

同质化的赛制,大学生版的《这!就是街舞》?

尽管高校学生的选角设置具有新意,但《沸腾校园》却缺少应有的火爆,原因何在?

冷眼认为,赛制模式的同质化是影响《沸腾校园》进一步出圈的核心原因。

赛制设置上,开场各大高校舞团亮相表演;之后辅导员花式抢人,双向pick,形成战队联盟;最后三位辅导员带领各自的战队竞技PK,决出胜利。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3)

导师设置上,制作人蔡徐坤把控全局;辅导员杨丞琳、檀健次、孟佳结合自己的优势组建战队;姜思达、陈超等人组成的“沸腾学长团”还会对舞团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导。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4)

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

《沸腾校园》的模式像是“舞综”和“选秀”的拼凑组合,蔡徐坤仍然扮演的是选秀中制作人的角色,辅导员和学长也只是把导师和评审团换了个title而已。

虽然这已经是很多综艺节目的常规操作,但冷眼却认为不该如此,其实可以更好。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5)

对于普通的舞综来说,或许赛制和舞台是一个重要看点,但对于聚焦高校社团的《沸腾校园》来说,校园部分的呈现会更加重要。

尽管节目有意识地增加校园感,用上床下桌的四人间宿舍、操场、礼堂等场景来构建熟悉的校园空间,但把所有舞社的学生局限于同一个时空之内,只为展现舞蹈和青春的故事,却更像一个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它终究不是一个真正的校园,没有呈现年轻人更真实的一面。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6)

对于现在的高校学生来说,热爱和理想是一个“奢侈”的话题。

围绕他们更多的是疫情、封校、内卷和焦虑情绪的蔓延。Z世代的年轻人会更容易接纳新事物,但是也常常迷茫,正是因为他们的多面性才让年轻有了更加丰富的可能。他们当然会去尝试,去热爱,但同时也会权衡,去考量。

这种矛盾情绪,在冷眼看来,是《沸腾校园》所忽略的。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7)

《沸腾校园》为了突出“沸腾感”,用残酷的赛制、激烈的竞争来呈现校园舞者们的热爱和成长,但选手的故事线不够明晰,情感的铺垫也不够深,整体看来不够丰满。

实际上,爱好与事业的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也许会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共鸣。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8)

因此,冷眼觉得,舞台的边界不妨做得远一点。

不必拘泥于封闭场景的竞技冲突,将舞台搬到真正的校园之中,或许能够挖掘出年轻人与舞蹈之间别样的冲突与故事。

不管是操场的露天表演,还是礼堂简陋的舞台,都是高校舞社最为熟悉的地方,这是他们成长的源头。在这样的情境下,舞社成员的情绪会更真实,行动也会更加日常。而对于真人秀来说,日常化的生活才能碰撞出感动的戏剧瞬间。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19)

同时,校园舞台也将同是学生身份的舞者和观众联系在一起,通过观众放大舞蹈的情绪感染力,而观众一直是舞综所忽略的一个部分。

大多数舞综会将竞技表演放在同是舞者的小圈子里,好像专业性才是理解舞蹈的核心要义。但实际上,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更为重要的是表演本身的感染力,因此舞综不必把专业性当作门槛,加入观众视角或许能够让舞综的层次更加丰富。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20)

另外,舞蹈的主题也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做的更丰富一些。

从目前播出的几期节目中,四川音乐学院Rich Family舞团的《小皮影》、武汉大学闪灵街舞协会的《枯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Child Crew的《阿果》、湖南第一师范学院JBS街舞社的《黑与白》等表演都成功出圈,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无一例外,这些表演在质量极佳的前提下,都表现了舞者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和个人态度的表达,这与高校学生的选角设置是分不开的。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21)

《沸腾校园》可以将选角优势变成自己的一张王牌,将舞蹈题材拓展到年轻人关注的家庭、社会、校园、职场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创造性和颠覆性,用舞蹈的感染力来传达个性和态度,在叙事方面也可以溯源舞蹈主题的构思过程,将舞蹈讲述地更有深度。

流行舞校考的学校(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22)

《沸腾校园》将目光转向高校社团,对于舞综来说是一次新颖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高校舞团独特的青春感和热血感和节目主题相匹配,观众范围的扩大也降低了舞综观看的门槛。但可惜的是,《沸腾校园》依旧没有突破固有的赛制和成长路径,只是走出了“稳中求变”的一小步。

其实,舞综的创新不妨可以迈大一点步子,只局限于被验证成功的模式反倒会阻碍新的惊喜的出现。舞综的核心是人、是表演,在扣住人物故事和舞蹈情绪的基础上大可以玩出新的花样,突破瓶颈的第一步在于“敢”。

冷眼倒认为,《沸腾校园》可以把真实的校园作为一个新的竞技场,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高度交叉的叙事空间,用舞蹈作为主线讲述Z世代群体的情绪故事,或许可以成为舞综突破的一个新的机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