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

对于已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人而言,找到病因并积极控制是关键。如:“三高”人群,应尽可能地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防脑血管进一步病变,加重脑供血不足;心衰、房颤、颈椎病患者等也应积极治疗。

而对于正常人而言,随着血管的老化,也难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积极预防是关键。

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1)

脑供血不足不是疾病,而是症状

脑供血不足,顾名思义,就是脑部某一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可引起脑功能障碍。但严格来说,脑供血不足并不能算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状的俗称。

脑供血不足,高发于老年人。据不完全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80岁以上老人中,脑供血不足者占80%。但不排除年轻人也有可能存在这一情况。

年龄大于60岁的人,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明显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且持续2个月以上,应及时就医进行脑电图、脑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确诊。

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2)

血管开始阻塞,身体有4个症状

1、忽然觉得晕眩

任何地方都会出现血管阻塞,包含头部,如果是头部血管阻塞,则脑血供不足,易发生眩晕,持续时间短,存在血管阻塞的可能性。

2、行走不正常

由于脚部位于身体的末端,自身的血液循环容易受到损害。足部血管阻塞,足部充血变得异常,足肌和神经收缩变得异常,影响正常行走。

3、视野模糊

早晨起床时,眼睛会模糊,请注意,如果血管阻塞了,神经所需的氧气和血液等营养物质就不能正常输送,因此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变黑,视野也就变模糊。

4、胸闷

它也是导致血管阻塞的表现之一。当血管阻塞时,血液和氧气无法及时送到心脏,心脏功能下降,呼吸困难。

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3)

如何改善或预防脑供血不足?

一、一组营养素,保护血管

01.充抗氧化物质

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损伤,从而辅助减少脂类物质等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管腔狭窄,以保证血液供应充足。

鲜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蓝莓、桑葚、橘子等,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摄入量。

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4)

二、“动一动泡一泡”,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可改善因血流缓慢等原因导致的脑供血不足。

01 运动

运动是非常好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方法,能辅助通畅血流,改善脑供血。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以中等为宜,即心跳稍快又能轻松说话,但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此外,看电视时也可以踮脚,它能使心肌获得更多的氧气,也能增加下肢血液的流通量,增加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

02 泡脚

泡脚也是公认的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建议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还可遵医嘱添加部分相关中药,更有利于血液循环。但糖尿病患者、静脉曲张患者、皮肤感染破溃患者需谨慎进行。

脑供血不足的六种变化及如何缓解(脑供血不足不是病)(5)

中药泡脚包

三、三个姿势,一种操,护好颈椎

01 纠正不良姿势

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久而久之造成颈椎骨质增生。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

02 “米”字护颈操

可以用头跟着“米”字的笔画运动,前后左右全方位锻炼颈椎。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要引得脖子咯咯响。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