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应不应该多喝水(发热需要适当多喝水)

近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因素,发热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降温方法这其中虽然有些经验确实有效,但依然存在不少误区,不科学的降温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严辰医生讲解了常见发热降温误区,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发烧应不应该多喝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发烧应不应该多喝水(发热需要适当多喝水)

发烧应不应该多喝水

近期由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因素,发热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降温方法。这其中虽然有些经验确实有效,但依然存在不少误区,不科学的降温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对此,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西医整合医学科严辰医生讲解了常见发热降温误区,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

误区一:发高热时盖厚被子捂汗

真相:当发热超过39℃时,人体需要散热,如果继续刻意覆盖厚重的被子,会使体温继续升高。

分析:如果患者本身饮水较少,强行捂汗,可能会有一过性的体温下降,但由于肌体缺水的情况并没有改善,往往不久就会再次发热,并且热势更盛。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复发热,是邪在少阳的表现,此时,应当禁止发汗、催吐,以避免损伤阳气。此外,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发育完全,更要避免大汗淋漓,造成脱水。

正确做法——

方法一:将冷毛巾、冰袋、冰宝贴等,放置在前额、头顶、腋窝、腹股沟等区域,通过传导降温。

方法二:以25%—50%酒精擦浴,重点擦拭手心、腋窝、肘窝、腹股沟和四肢,帮助散热,避开前胸和腹部。

误区二:发热要多喝水,每天喝3000毫升以上

真相:发热时,人们需要适当多喝水,加快代谢,补充水分,防止虚脱,但饮水过量,将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即水中毒,因此,饮水切忌过量。

分析:当水的摄入量远远超过排出量时,过多的水分会滞留体内,导致血浆稀释,使血浆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这种现象就是“稀释性低钠血症”,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嗜睡、视力模糊、四肢抽搐,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正确做法——

每天摄入水的总量控制在3000毫升以下,分次饮用,也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为蜂蜜水、淡盐水、椰子水、柠檬水等。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衰等特殊人群,请遵医嘱酌情减量。

误区三:感冒发热时坚决不洗澡

真相:除了处于急性高热时期的患者,因为身体虚弱,有跌倒风险,一般不建议洗澡,其余体温不超过38.5℃,自觉体力尚可的,一般可以洗澡。

分析:传统医学既往主张发烧后避免洗澡,主要是以往居住环境密闭性差,尤其是冬季气温较低,很容易因为洗澡再感风寒,加重病情。目前,在能够确保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洗澡并非绝对的禁忌。

正确做法——

1.选择正确的洗澡时间:避免空腹或过饱时,避免洗澡时间过长。

2.保持合适的温度:保证室内合适温度,不要过低,以免着凉,同时避免水温过高,以免出汗太多。

3.洗后快速擦干,避免受凉,并适量补充水分。(记者 侍佳妮)

来源: 解放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