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

吉林名仕-雅士

古风(李伯昌):著名书画家、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揽月楼主,名唤古风。他生于俗世却随和于自然,守着淡雅的心境,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感受万物苍生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他将美倾注于笔尖,定格成永恒。云蒸霞蔚,瀑布飞流,那是纸上的画,更是他心中的景。年华似水,心有净土,他于现世安稳中寻了一份悠然自得,在人生的刹那芳华间留住了岁月的恒久静好。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


李伯昌,字古风,号揽月楼主、汉唐遗韵、塞外,生于1963年,吉林省长春市人。现为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民进吉林省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标准像画作画家、职业书画家。

妙手丹青 古风情怀

无论是远古与未来的交接,还是真实与梦想的交错,一支画笔,牢牢地握在古风手中,那是被光照亮的决心,任岁月颠簸也无法破坏的坚守。

回忆与书画的缘起,那是一段孩童时期的天真岁月。小时候,古风常与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他常常会蹲在家门口的地上,将看过的小人书、连环画上的内容,以树枝当笔进行临摹,也常常会有人夸赞他画的好看。父母虽因家中孩子众多而无法兼顾到每个孩子,但他们却看到了古风在绘画上的天赋,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古风正式踏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2)

漂泊的候鸟需要梦做回乡的线,记忆的远人需要情做思念的笺。作为一名地道的长春人,无论身在何处,古风的心中始终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机缘巧合之下,古风完成了多年的心愿,将长春白桦林的浪漫景象,定格于他的油画中,这幅作品,正是他的处女作。

书画兼修,相得益彰。古风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且富有深度的。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笔恣墨纵,不拘成法。古风的书画作品中无不展现着柔润雅远之意境,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先有诗后有画,最好的画是写出来的,好的书法一定会为画作增添光彩,亲自为画作题字,才能直抒胸臆,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和作品对话。”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1995年后古风开始改变个人书画风格,放弃其油画作品创作,专注于中国书法及古典人物画技法的研学,他广泛地涉猎和吸收艺术精华,以富有笔墨趣味和弹性墨线为整体支撑,既有来自传统的中国画气韵的生动性,又有着很强的现代性和绘画性,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技法。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3)

行云在天,流水在地。为了寻找更广泛的创作题库,古风曾用十年的时间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曾在松花江边寻觅高粱,长白山上观赏天池;也曾在内蒙古大草原追逐马群,舟山群岛的礁石上迎接朝阳。在他的笔下,那纯净的小溪、江边的翠竹、岭上的紫藤、丛中的孤狼似乎都是他笔下喷涌的山泉,时时会升腾起对大自然的亲切印记。相较于大自然中的景物,古风对于人物的塑造则显得更具创新性,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能从眼神中看到不同的情绪,在画作前记者不禁发出了对于其极高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赞叹,对于记者的夸赞,古风则很是谦虚,他笑着说:“其实对于人物包括一些动物的塑造上,我着重表现的就是他们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够通过眼睛来传递感情和表达情绪,就可以更直观地和赏画者对上话,从而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4)

林清玄曾言:“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古风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对记者说:“在众多书画大家中,我最喜欢的境界是欧阳修所说的“闲和严静”四字,不论在人生中还是书画作品中,我都喜好追求清闲之趣、平和之风、庄言之格、宁静之情。”很多时候,能够舍弃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体验生命里有滋味的情境才是难得的洒脱和智慧。

在美术界曾有言:“观其画便知其人八分。”欣赏古风的作品,一股文化的追求和品格的峥嵘会不自觉的激荡着你,你所感受到的是他独立化的绘画语言和美学化的沉厚自然。正如与其本人交谈,能让人摒弃平日的浮躁与杂乱,收敛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东方逸品 德艺双馨

任何一种思想,倘若能经受住历史长河的淘洗而历久弥新,都应有其内在的魅力与恒久的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一直备受推崇,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更是被尊为“圣人”,深受百姓爱戴。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5)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6)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7)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8)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采访过程中,古风多次提到儒家文化中优秀的品德修养,由此可见,古风对于儒家文化的热爱。所以在接到中国孔子基金会为孔子画一幅标准像的邀请时,古风深感荣幸,欣然答应。在创作孔子画像时,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亲自到孔府参观,将孔子的一言一行,深深刻在脑海中。

“我希望完成的孔子标准像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真正来到群众当中,没有距离感的一位亲切博学的长者。”古风的创作理念得到了中国孔子基金会的高度的认可,2013年11月20日,古风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赠“孔子画像”仪式在北京举行。古风向中国孔子基金会捐赠“孔子标准像画作”的义举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为建设祖国成为文化强国做出了实际行动。

秉承先祖智慧,传播华夏文明。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古风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9)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0)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1)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2)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3)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4)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5)

英国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为庆祝成立一周年,邀请古风到英国利兹大学进行访问,并在商务孔子学院一周年活动庆典期间举办了以“东方逸品”为主题的古风书画艺术展。此次画展是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盛举,进一步推广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书画艺术,古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文化使者,携手绘本巨作《孔子圣迹图》来英展览,为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在英开创的成果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不仅使一些有中文基础的英国人士更直观地理解了孔子精神和儒家思想,同时也使尚未学习汉语的英国朋友产生了兴趣,从而加入到学习汉语、感知中国、理解中国思想的队伍之中。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6)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7)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就是应该传承中国悠久的书画艺术,不懈地走下去,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我愿意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能被更多人看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古风一直以来的坚持,不论世事变迁,这颗心都从未改变。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如古风一般简单纯粹的生活,不忘初心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专属于自己人生的清静欢喜,如此甚好。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8)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19)

古风中的风花雪月莫问归期(万古在怀)(20)

一品香茗论雅仕:采访之初,记者查阅了很多关于古风的资料,赞叹于其极深的艺术造诣,更敬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容乃大的胸怀气度。真正的采访过后,记者发现除了艺术上的造诣,古风更具人格魅力,洒脱的思想境界令人钦佩。与古风短短一个小时的交谈,便令记者受益匪浅,即便有着很高的成就,他却仍像是一位亲切和蔼的长者,自然随性的分享着他的故事,讲述着他的精彩人生。世界是相对的,总会充满缺憾,总会有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更应该相信,不论在任何境况下,都会有幸福的可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毕竟好的生活历程需要慢慢品味。正如古风告诉记者的一句话:“做一个简单的人,就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