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

几禾是编辑部的80后,她说她上学的时候,她爸其实就开始“鸡娃”了。

当我们听了她的故事,发现她爸确实“鸡娃”,只不过纯属野路子。

这,到底是不着调,还是高段位“鸡娃”呢?

以下是几禾的自述。

小时候,只要有人说我长得像我爸爸,我就要生气。

因为我爸爸是个胖子,鱼泡眼,酒糟鼻,脸颊总是红红的,像苏有朋版古装电视剧《倚天屠龙记》里赵敏的爹爹——汝阳王,我可是大眼睛,白皮肤,高鼻梁,哪里像了?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1)

他穿着的皱巴巴的白色上衣,还是他退休前的工作服,胸前淡黄色的污渍怎么也洗不干净了,裤子也同样皱巴巴的,上衣塞在裤子里,裹着大肚子,用一条历经风霜的皮带系住,皮带被放到最后一个孔,边缘毛糙的如同新鲜出锅的炒猪肝。

爸爸小学毕业,农村赤脚医生出身。现在回想起来,他简直堪称“初代鸡娃家长”啊!

他不认不行,我有实锤。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2)

实锤一:

找“后门”给我安排班级

竟是为了这个

小学一年级报名的时候,爸爸听说有一个班的女老师是从师范毕业,衣着洋气,赶紧找了熟人,要求把我安排进那个班。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3)

熟人很是费解,问我爸爸:“别人都要想办法找有经验的老教师,你为啥要特地要年轻教师?”

我爸爸说:“老教师不会说普通话啊,年轻人能讲普通话。”

熟人不相信,以为我爸爸忽悠他。

可是,我知道,这一定是爸爸的真心话。

因为上了一年级,他就斥巨资80块钱在我们镇上的供销社给我买了一个随身听播放机,那时候我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就一百多。他把随身听和写着“标准普通话”的磁带盒子塞给我,嘱咐我跟着里面温柔的女声学普通话。

当我妈妈知道那个小黑盒子花了八十块钱,磁带还要另加钱买的时候,把爸爸骂了个狗血喷头。她实在是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就让我听个音,既不提高成绩,又不增加营养。

骂着骂着,又把入学的那件事翻了出来:“普通话,普通话,你就知道这些花头花脑的东西,把孩子放在刚毕业毛还没长齐的小孩班上……”

此后的二十年,爸妈每次拌嘴,我妈总要把这两件事拿出来唠叨,来证明爸爸的不靠谱。

实锤二:

带我“博览群书”,、

包括“少儿不宜”

爸爸爱看武侠小说,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看武侠小说,也看《鬼谷子》,看《孙子兵法》,还会看《童话大王》,《少年文艺》,“四大名著”……

不管是雅的俗的,甚至一些粗制滥造的盗版武侠,里面有很多情节是少儿不宜的,爸爸也从来没有限制过我。

我妈不赞成我看这些“闲书”,经常要把我们的这些书没收。

爸爸常常借着晚上炖羊肉,腌咸鱼,做腊肠这些机会来熬夜看书。有时候放假,等妈妈睡着,他会把我叫起来一起看。

冬夜,灶上炖着羊肉,满屋子的热气将屋顶的日光灯都罩住了,显得有点昏暗,灶台上一堆锅碗瓢盆水池里满是处理羊肉后的油腻,垃圾桶里散发着一股羊骚味。

我和爸爸面对面坐在油腻腻的餐桌上,一人一本盗版武侠小说,津津有味地看。爸爸的手指也是油腻腻的,捻起书页的时候,油印子粘在书上,仿佛盖上了一枚印章。

我们经常会预测书里各个角色的命运。有一次为一个人物辩论起来,我觉得那个人是坏的,将来肯定没有好下场,可是爸爸不同意。

我就说:“那我们可以打赌,如果最后我赢了,怎么办?”

爸爸说:“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不知道哪里吃了熊心豹子胆,说:“如果你输了,我就打你一巴掌!”

爸爸是一个很传统的父亲,平时话不多,大多时候都板着脸。我说完这句话,心里很是惴惴不安,抬起眼偷瞄他,没想到,爸爸愣了一下,点头同意了。

最后,我赢了,当我们看完了那个角色的命运之后,爸爸虽然板着脸,却还是主动凑到我跟前,说:“你来打吧!”

我伸出手,轻轻刮了一下爸爸的脸。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4)

实锤三:

带着我去跟教导主任叫板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学校作文比赛中,我们班的一位女同学和我分别获了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的语文教导主任决定把那位女同学的作文去市里作文报投稿,但是又觉得我的作文开头很好,就让那个女孩借用了我开头。

我很不情愿,回去跟爸爸说了这个事情,很少去学校的爸爸第二天特地送我上学,到了学校,拉着我的手,找到那位穿着西装皮鞋的男老师,大声地说:“如果要用我女儿的作文开头,就必须把她的名字写上,如果不写,就不能用。”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5)

我躲在爸爸的身后,想起妈妈在家的担忧:“你要是把老师得罪了,孩子以后怎么在学校好好学习?”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到嗓子眼。

那天下大雨,爸爸身上还套着雨衣,雨水顺着他的袖子衣襟一滴滴滚落,膝盖以下裤子鞋子湿透了,我使劲眨着眼睛,看到对面的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给爸爸倒了一杯热水。上课铃响了,我转身离去的时候,看到老师很客气地请爸爸坐下。

后来女同学文章发表的时候,我的名字写在了她的后面。

而那位戴眼镜的教导主任,后来每次看到我,都会跟我打招呼,笑着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

实锤四:

我考倒数第一也不在乎,

却找个老师带我提前学英语

爸爸对我的成绩,对我的作业,对我能不能评三好学生,从来不在意。每次考试前,他总是劝我别复习了,还说:“你这么认真,就算考全班老末(最后一名)我也觉得很好。”

我妈妈对他这套说辞表示反对,说他打击了我的士气。那时,我还小,不能完全理解爸爸,总觉得他说的是废话:我这么认真,还考全班最后一名?怎么可能,我又不是傻子。

可是四年级的暑假,他突然一改不管我学习的作风,通知我暑假要给我安排一个英语老师,给我补习英语,我很不解:“为什么要学英语?大家都没学英语啊。”

爸爸解释道:“你将来是要到市里去上初中的,市里的孩子都是五年级开始学英语,学两年升初中,所以你也得照着他们来学。”在那个时候,“去市里上初中”对我而言,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纯属我爸的幻想。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6)

不知道爸爸是怎么找到那位英语老师的,很多年后回想起来,那位老师的发音很标准,给了我非常好的英文启蒙,后来我大学毕业找工作做了进出口,也算是靠着英语安身立命了。

没想到,后来我居然真的考到了市里的最好的初中。在一群城里孩子面前,虽然穿得一身土里土气,却也丝毫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比不上别人的,说着和他们一样的普通话,操着比他们更标准的英语发音,就这么很自然地融入了。

实锤五:

借高年级语文课本给我看

爸爸鼓励我看各种“闲书”,但是他很少花钱给我买书,他总是帮我去找别人借书。每到学期末,他常常会拿着破破烂烂的高年级语文书回来给我,是村子里那些比我大的孩子,上完了课不要的,他就捡回来。

妈妈照例会嫌弃那些脏兮兮的书本,非得每页帮我用半湿的布擦一遍才交到我手里。

如他所愿,我爱上了那些语文书,借来的旧语文书上的每篇课文,我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要看一看大一点的孩子到底学的什么,经常看得不想吃饭不想睡觉。特别是初高中的语文书,有很多很优秀的作品,非常好看。

有一次,我一个亲戚在我家玩,他比我大六岁,我在翻一本初中的语文书,上面有一篇课文是节选自西游记的《石猴出世》,我拿着书正看得津津有味,他突然问我:“你看得懂么?”我说:“看得懂啊。”

他不相信,指了文章里好几处问我,我一一答了出来,有些生僻字,我不会念,但是能说出意思。那时候我才一年级,亲戚觉得很震惊,非常浮夸地表扬了我,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能看懂初中的语文书,是一件很值得称赞的事情,从此我更有动力去琢磨每篇语文书上的文章。

因为爱看语文书,所以我很喜欢上语文课,这个热爱一直保持到高中,从没有减退过。理智来说,有时候语文课很枯燥,有些作文题目很奇怪,有些阅读理解也牵强,但是这些从来没影响过我学习语文的热情。我其他的科目都是平平无奇不出彩,只有语文很容易就能考高分。

我高考语文考了一百二十多,成绩单上语文分数打了星号,据说是单科优秀,省里前一百名,如果报考中文相关专业,能优先录取。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7)

后来怎样了?

爸爸心里一直觉得,他闺女不属于这里。

我高考填志愿,妈妈不让我填离家很远的学校,担心我在外面辛苦,他却好像巴不得要让我离他远一点,说:“好儿女志在四方,远一点有什么关系!”

后来他找人问了一圈,觉得我家有亲戚在北京,如果我报考农业大学,有可能就业的时候找人家帮上忙,就建议我报考农业大学。

结果我自己在填志愿的时候,临时起意换了中国药科大学,回来跟我爸说了,我爸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一点不生气。

大学毕业之际,我自己报了公务员考试,成绩出来之后,得知在我所报考的职位上,我的笔试成绩是第一名,我洋洋得意打电话回去告诉爸爸,我爸却说:“你不适合当官。”

听他这么一说,正值面试当天天降瑞雪,我觉得我爸说得很有道理,就以“天气不好”为由没去参加面试。当时的男票、现在的老公觉得我相当不靠谱。

直到我快35了,觉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热情,从干了十几年的贸易转行到童书妈妈做编辑,同事都很优秀,工作强度也高了很多,对身体和智力的挑战非常大。

我在微信视频里告诉我爸,我爸却一点也不意外,就像早就知道似的,一脸淡定地说:“挺好挺好,辛苦就辛苦点吧。”

我爸对我淡淡的

却一直在给我的人生“兜底”

跟我妈妈相比,我爸对我总是淡淡的。

那些生活中的细碎,他可能永远也没办法比我妈更周到更细致;他也不会关心我吃不吃得好,穿不穿得暖;甚至他觉得我在外地还是在他身边,他都无所谓;我一年到头不回家他也不会给我打一个电话。

火稚鸡调皮(这难道也是传说中的初代)(8)

▲ 2019年爸爸到南京来看病,我带着他在南京瞻园游玩。

他偶尔来到南京,我带他去脑科医院看脑梗,每次检查完,看完医生拿完药,他立刻就要买票回去,一天一晚都不肯多待,说在我家住不惯。

可是不管我遇到大大小小任何困难,只要我回头看,他都在那里。

小时候弄坏收音机藏在床底下,他拖出来告诉我,没关系的。

十几岁的时候偷拿着家里买的第一部彩屏手机去逛街却被偷走了,站在公共电话亭哭着给他打电话,他说,人没事儿吧,别哭,等我来接你。

长大后,要嫁给穷小子,怕妈妈不同意先告诉他,他说我支持你的决定,你妈那边我去说。

放在这个时代来看,我爸不算鸡娃,没有给我报奥数班,也没有给我找“名师”。他鸡娃的点,可谓是“不走寻常路”,但无论是普通话、看杂书、发表“文章”还是学英语,这些当年别人不在意的东西,我全用上了,并且受用终生。

我想,我爸当年“鸡娃”的目的,或许只是为了我可以幸福快乐,实现自我吧。

这,才是高段位鸡娃。

END

撰文 | 几禾 编辑 | 涉川

值班编辑 | 小羊 若尧 珺宇

作者简介:几禾,编辑部编辑,成人写作营老师,外贸从业十几年,懵懵懂懂沉迷阅读二十年,三十出头发现自己热爱写作。原来,人生不该迷茫,只要寻找不停,总有惊喜在等。

留言征集:

大家都见过什么好玩的奇葩鸡娃的故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互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