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打草惊蛇怎么解释(打草惊蛇)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原文是:“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语打草惊蛇怎么解释?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打草惊蛇怎么解释(打草惊蛇)

成语打草惊蛇怎么解释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原文是:“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复是周易第二十四卦,其卦辞有“七日来复,利有攸往”,每隔七天就反复一次。用在这里,即反复查实的意思。

故打草惊蛇的意思即为:对有疑点的地方,就要去查实,仔细查清楚了才可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敌人阴谋的方法。

在军事上,打草惊蛇一般是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就要想办法使敌人暴露情况,以便制订我方战斗意图。

政治斗争非常残酷,必须高度保密,一旦打草惊蛇,就会被反噬,带来杀身之祸。

明武宗正德元年,大太监刘瑾媚上欺下,在京城周围以设置“皇庄”的名义,广掠民财,引起民怨,朝中大臣上表弹劾,武宗不以为意。直到杨源以星象有变,上书谏言,才打动武宗,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等连连上书,请求诛杀刘瑾,户部尚书韩文等人也上表支持诛刘瑾,甚至准备约上众大臣到庭力争。武宗想将刘瑾打发到南京,刘健等人不允,坚持要诛刘瑾,这边正在僵持,吏部尚书焦芳赶紧去报告了刘瑾,刘瑾连夜入宫,在武宗面前恸哭求情,结果武宗不但不杀刘瑾,还命其掌司礼监,从此刘瑾大权在握,开始大肆报复、打压弹劾他的人。

直到正德五年,御史杨一清和太监张永平定安化王叛乱后,与张永商讨除刘瑾大计,张永借献捷机会,向武宗揭露刘瑾罪状,多达十七条之多,武宗大惊,大学士李东阳等也趁机提出马上逮捕刘瑾,武宗同意。张永等连夜就冲进刘瑾府中,将刘瑾逮捕下狱,没给刘瑾任何反应的时间。第二天,武宗亲自去抄刘瑾的家,搜出大量金银财宝及违禁之物,坐实了刘瑾谋反的事实。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

同样弹劾刘瑾,为何第一次失败?关键就在行动不够果决,犯了打草惊蛇的错误,让刘瑾有了反击的机会。第二次成功,则在于张永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取得武宗同意后,立刻行动,使刘瑾来不及反应就被制住。

这个例子也说明,成大事者,不但要求同伴可靠、守口如瓶,还要坐言起行,雷厉风行,才能一击致命,不给敌方任何反击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