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

【我和祖国共成长】郭村镇沈梅村,村美邻睦产业旺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1)

郭村镇沈梅村

村美邻睦产业旺

相对于“庄”“寨”“楼”“集”“庙”“坡”等豫东地区常用的村名,“沈梅”犹如一股清流,富有诗情画意,显得唯美清新,甚至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睢阳区郭村镇沈梅行政村下辖4个自热村,分别为沈梅村、四相公楼、李道人庄和傅刘庄。从中不难看出,沈梅的确实是个有历史的地方。

得名于明朝的沈梅,历经数百年沧桑,进入新时代后终于迎来乡村振兴的曙光。近几年,沈梅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契机,紧紧围绕睢阳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大变,五年巨变”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通八达的道路干净整洁,造型美观的路灯高高耸立,绿化苗木苍翠葱茏,大小庭院瓦红墙白,曾经的废坑塘也被改造成碧波荡漾、亭台精致的村内一景。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在沈梅远不止这些,绿地游园、健身广场、文化广场、标准化篮球场、儿童游乐园、村史馆等休闲娱乐场所逐一建成开放,让全村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底气所在。沈梅村不仅有常年稳定在千亩以上的脱毒土豆特色种植,还有年产值约3000万元的扶贫车间。目前,特色土豆小镇建设规划已经完成,农业资源优势日益彰显,主导产业支撑逐步夯实。

“身居沈梅村,不羡桃花源。”村民李林森的感慨是对当下生活的满足,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奋斗新时代,沈梅在路上。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2)

绿色掩映中的沈梅村充满生机。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3)

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满足之情溢于言表。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4)

村民在标准化篮球场打球健身。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5)

坑塘旁边的休闲亭成了孩子们写作业的好地方。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6)

孝善文化在沈梅代代相传,蔚然成风。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7)

留住乡村记忆和乡恋乡愁的“印象沈梅”村史馆。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8)

优质土豆种植是沈梅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9)

村民侯正群在自家院子里采摘蔬菜。 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10)

孩子在村里的健身器材上玩耍。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我和祖国共成长文字内容 我和祖国共成长(11)

人居环境整治前的沈梅村。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文/本报记者 邵群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