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1)

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研院),始建于1954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踏着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滚滚洪流,从广东茂名迁址贵州贵阳,投身国家日新月异的变革发展,见证伟大时代的格局构建。六十余载功崇惟志,科研院始终坚持以科研创造与技术创新的力量,为人们拓展幸福空间、筑就美好生活。

科技赋能,苦练内功

初心成就匠心,汗水浇灌成功,在60年发展长河中,科研院长期致力于科技研发,参与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百余项,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2)

干部职工培训。

科技创新平台取得突破。我们始终专注前沿建筑科技,智慧创启未来。致力于绿色建材、城市更新、装配式建筑等六大研究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八项核心技术。作为建筑科研行业“智库”地位更加凸显。

拥有“院士工作站”、“贵州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中心”“贵州省绿色建筑与科技发展中心”、“贵州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等10余个科研创新平台,连续6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绿色建筑取得创新性发展。我们秉承建筑节能理念,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开展绿色建筑领域科研攻关,参与了《贵州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贵州省“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贵州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标准编制。建立健全了贵州省建筑节能地方标准体系和贵州省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引领了贵州省绿色建筑和新型建筑建材行业健康发展,让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红色基因,激发动力

自然灾害汹涌来袭时,面对生命危险,科研院人继承和发扬了“红色基因”精神,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抢险精神。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一次次擎起火红的旗帜前行,逆行而上。

我们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在义务检测、免费培训、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先后参与了汶川抗震救灾、贵州省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工程、贵州福泉爆炸、关岭泥石流自然灾害等社会影响较大事件的监测、检测鉴定工作,扶危济困、回馈社会。

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3)

绿色建筑取得创新性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爆发,科研院快速投入贵州省将军山应急医院建设,顺利完成了一期应急工程在20天内投入使用的紧急任务。

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中农村危房检测评定工作,主编了《贵州省农村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导则》等多本导则和标准,多次对地州市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评审,全过程参与贵州省脱贫攻坚农村房屋检测鉴定和结构安全评估,为贵州省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助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科研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协助贵州省住建厅,积极编制排查导则,开展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培训、实地参与安全隐患排查,为助力贵州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贡献力量。

深化改革,积蓄动力

近年来,科研院加快改革创新、深化转型升级,持之以恒强化科技创新,激发内在源动力。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发展根基。推出“十个百年”主题系列活动,创建“科创匠心·红星百年”党建品牌,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身边无事故”等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4)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建立管理部门领导岗位竞聘、全员竞聘的模式“能上能下”用人导向初步形成。全面实施“领航、领英、领创”培养计划,创新推进“双周培训制度”,实现了各层级干部职工培养培训全覆盖。

科研院积极优化业务架构,向公建、基础设施业务领域转型,相继承接了贵州中医药大学花溪新校区、贵阳龙洞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公建项目、中安中高端消费品产业园基桩检测等工业项目、贞丰污水处理厂管道检测项目等基础设施项目。

贵州中建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5)

获奖证书。

相继完成了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资质备案,成立广东分院后,业务领域逐步向广东、川渝、云南、广西、西安辐射。

积极拓展西安市场,积极与陕西昆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门峡文旅集团等公司合作,打造疫苗开发基地建设、三门峡康养项目等,积极开展新兴领域项目储备和拓展。

聚焦打造高端检测能力建设,利用管道机器人结合QV技术,基于“互联网 ”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建、管、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等高端检测技术,不断巩固贵州省检测行业龙头地位,夯实贵州省建研院品牌影响力。

面对新一轮的变局与挑战,我们将不忘科研初心,牢记服务使命,在变革图强的坚定脚步中,砺戈秣马,踔厉奋发,积极汇聚起新时代科研院发展的新动能,向着百年科研老院的目标前进。(文/陈艳君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供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