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方寸皆为美好(一隅一观优点和缺点)

优点和缺点,是人们熟知的可将每个人的各项特点区分为的两个大类。

优点,自然是向好的,有助于提升一个人的被认知的质量的。

缺点,那便是向不好的,无助于提升一个人的被认知的质量的。

对于优点,人们有普遍的认知:聪明、善良、努力、认真、懂事、有能力……

对于缺点,人们也有普遍认知:不聪明、不善良、不努力、不认真、不懂事、没能力……

优点和缺点的分类,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属于180度反向的分属两极的大类。

——从人们的切身感受上来说,确实如此;但是,从人们的切身认知上来说,并非如此。

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都要基于某个标准,以此为参考,才能进行标准之上或标准之下的认知。——对于人的优点和缺点的认知,也是如此。

“有了用做参考的标准才能去认知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的本身,就意味着一个人的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是相对的。

优点和缺点,是一个人从整体来说可以根据认知进行特点分类的两个大的侧面。

那么,是根据“谁”的认知而进行的优点和缺点的分类?

无论是“谁”,这个“谁”都在发展变化中,即:这个“谁”的认知本身就存在相对性。——从时间维度划分,已经存在的有“过去的认知”和“现在的认知”;从空间维度划分,存在着“在这里的认知”和“在那里的认知”;从自主成长维度划分,存在着“经历之前的认知”和“经历之后的认知”;从外力影响维度划分,存在着“接触之前的认知”和“接触之后的认知”……还有很多可以对“谁”的认知进行划分的维度,不再一一例举。

这个“谁”,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被“谁”认知的具有优点和缺点的主体,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对于优点和缺点的拥有方和认知方,都可以用“谁”来指代。

——故而,优点和缺点的问题,可以换成这个问题:是“谁”对“谁”进行了优点和缺点的认知?

当我们将优点和缺点的认知落实到了“谁”的问题上,优点和缺点的问题,就可以比较明晰了,即:具体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优点和缺点的问题,是相对于某一方的具体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来说的。——所以,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进行优点和缺点的认知时,实际上是在以自己的认知为标准,对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进行优点和缺点的认知。

由此,优点和缺点的问题一目了然,即:无论是谁对你做出了优点和缺点的认知,都是基于对方自己的认知而对你做出的优点和缺点的认知,换一个“对方”,新的“对方”同样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对你做出新的优点和缺点的认知。——个体的优点和缺点如此,群体的优点和缺点也是如此,与对方的认知相符合的自己的特点,于对方来说,就是优点;与对方的认知不相符的自己的特点,于对方来说,就是缺点。

前面说过,这个“谁”,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自然,也可以是“自己”。

——认知的混乱是极耗自己的心神的,我们“自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既然外界的“谁”对自己的认知永远在发生着变化,且自己根本无法掌握外界的“谁”的变化与认知,那么,让我们找到一个自己相对可以更有掌握度的“谁”,即:自己。

外界的任何一个“谁”的对我们的任何认知,都以“谁”本身的当下的认知为基准;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也只能且必须基于自己对自己的当下的认知。——自己任何的被外界的“谁”认知的优点和缺点,都要以自己对自己的当下认知为基准进行再度审视,且随着自己的认知的变化和发展,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审视。

——如此这般多次反复,经由来自内与外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不断发生的对自己特点的认知,我们将逐渐提炼出自己的清晰的特点,以此为出发,主动将自己的某些特点在某些方面进行应用或避免应用,即主动使用符合某些方面认知的自己的特点,即对方认知的优点,或避免使用不符合某些方面认知的自己的特点,即对方认知的缺点,你将会更加自由舒畅地工作与生活。(作者:一隅一观)

一隅方寸皆为美好(一隅一观优点和缺点)(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