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流过的汗消耗的元气(心之液夏天的)

天气热了,我们最常出现的一个生理现象就是出汗。一个人如果适当地出汗,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气温高需要降体温,出汗是最好的选择;出汗时还能带走一些体内的 “垃圾”。

夏天流过的汗消耗的元气(心之液夏天的)(1)

中医认为 “汗为心之液”,那么汗跟心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知道中医基础理论就懂,心属火,南方属火,应夏季,心气旺于夏季,人的阳气浮于体表,所以夏季出汗就多,加上天气热,人就更容易出汗了。有时人在心慌的时候也会冒汗,为什么心慌会汗出?心主血脉,心气妄动迫汗而出,或心阴不足心火过盛。

中医对出汗是很有讲究的:

该出汗的时候要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就不要出汗。夏天该出汗,出汗是排出体内很多浊气的一种方式;冬天就不要出汗了,冬季要封藏,藏什么呢,五脏之精气是要封藏的,汗作为心之液,也要封藏好,不能外泄,有经验的老中医甚至讲,冬天出汗相当于出血,对健康来说极为不好。当然也要排除特殊病理状态下的出汗,比如冬天受寒感冒了,这时候是必须要发汗祛寒邪的,中病即止不能过。

夏季出汗,不宜过多因人而异,更不能不出,要恰到好处。如果汗出过多,必伤心气,心之液损耗量太大,就会伤心阴,心阴不足,心火就会亢盛,使人心烦易怒。如果总是贪图冰爽凉快,汗出较少,则阳气无法畅达,在热的环境中会没有汗出又会表现出烦闷不安的状态。正所谓春夏养阳,没有夏天的盛阳怎么能长养万物。夏天本来就是出汗的季节必须有一个往外发散的状态,汗不出来,在体内马上成了湿邪,跟外界空气中的湿邪呼应,造成“湿困”,使人头脑昏沉,甚至憋闷。夏天常常适度出汗才能内外通透,神清气爽。

那夏天怎么出汗呢?是运动出汗还是被热出汗来呢?

出汗就有这么两种方式了,动汗和静汗,顾名思义,运动时出汗和安静状态下出汗。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主动出汗” 和 “被动出汗”。两者有什么区别?

先说说静汗,环境温度在30度以上,或者再加上湿度的加持,我们的体感温度更高,我们不用干什么,坐着躺着就能出汗。中医又分自汗和盗汗,排除过高的环境因素影响,还发生严重的静汗(被动出汗)就是病理现象了。

需要强调的是,出汗不仅仅是我们能看到的水珠才叫汗,皮肤潮的,摸起来涩涩的也是汗,是微汗。甚至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皮肤表面时时也都在蒸发汗液。

动汗,只要环境温度在26度以上,我们有意识的去运动或者进行劳动,就很容易出汗,强度越大就更容易出汗了。

中医认识到“动汗可贵”,是说运动过程中出的汗最可贵,因为这是深层次出汗。当我们运动的时候,机体循环系统在加快,内部的气血与皮肤的微循环沟通加快,这样深层的细胞组织,平时我们不能运动到的细胞组织都能加强代谢与更新。在夏天实在是个极好的机会。

所以说我们平常“蒸桑拿”、“汗蒸”或者晒太阳,或是因温度过高而出的静汗(被动出汗),都是浅层出汗。深层出汗相对于浅层出汗来说,更利于体内邪气浊气(毒素)的排出和阳气的舒展。大家都知道中医方法里有发汗法,比如,喝桂枝汤就能发汗,桂枝就是温通血脉的,它加强了身体的血液循环,再喝碗热粥或热水那就酣畅淋漓了,从而促进由内而外的发汗,我们的运动出汗(主动出汗)就有类似的效果。像汗蒸和以前捂被子这种被动式的出汗就不如运动出汗更好了。

主动出汗后,不仅让人感觉很舒畅,还是真正的“春夏养阳”也是最天然的补药。循环畅通,以通为补。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文中涉及处方仅供参考不作其它用途,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有问题可留言,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记得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