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

郑成功因为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而成为民族英雄,但对郑成功而言,他最心心念念地还是大陆,他攻取台湾也是为了以此为基地,光复神州,而1659年(清顺治16年)他曾一度非常接近光复明朝的留都南京,此战若能成功,无疑将把抗清运动推向高潮!

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1)

郑成功本名郑森,1624年(明天启四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川,其父郑芝龙原为海盗,垄断东南地区海外贸易,后接受明廷招安,官至总兵,其母是日本女田川氏,7岁后被郑芝龙接回国,1645年郑芝龙拥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史称隆武政权,郑成功随父拜见隆武帝,隆武帝深感与郑成功相见恨晚,遗憾自己无女可嫁,于是赐其姓朱,名成功,“以驸马都统行事”。

1644年清军入关后特别是李自成牺牲以及南明弘光政权覆灭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阶级矛盾逐渐变成民族矛盾,隆武政权建立后,大顺军残部归顺明廷就是证明,可是就在江南的抗清运动如火如荼之时,郑芝龙却贪图荣华富贵,投降了清军,郑成功苦劝无果后带兵前往金门,又得知其母被清军奸污上吊自杀的消息,更坚定了他武装抗清的决心,于是领兵到南澳岛,正式打出抗清的旗号。

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2)

电视剧《郑成功》 唐国强饰隆武帝

此后,郑成功随叔父郑鸿逵与清军作战,后来郑成功逐渐收服东南地区的抗情力量,成为福建地区首屈一指的抗清武装,1652年在浙江舟山抗清的鲁监国政权被清军摧毁,鲁王朱以海只得带领剩余的军队进入福建,郑军的力量进一步增强,1654年,原属鲁监国的部将定西候张名振、监军张煌言带领水师三入长江,最远的一次攻至瓜州,虽然由于此时已控制湖南、湖北西部的永历政权未能遥相呼应而未能实现会师长江的设想,但是积累了作战经验,为日后的长江战役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1658年,清军兵分三路进攻西南的永历政权, 清军在长江下游兵力空虚,郑成功抓住机会决定进兵长江,“复神京,以为社稷”,这年5月,他带领将士乘数千艘船从福建出发,8月9日,船队抵达大洋山,10日,郑成功与诸将商议进军方略, 不想海上大浪陡起 ,郑军损失巨大,不得不退兵,郑军退至浙江沿海,攻克沿海要地,为再次进兵长江做准备,1659年, 在做好金、厦两地防务后, 郑成功决定再次进兵,1659年4月,郑成功以张煌言为先锋,统领十余万大军再次北上,30日攻克浙江定海,做出进逼宁波的假象后,郑军开始向长江口进发,5月19日,郑军由吴淞口进入长江,郑军装备了大量火器,清军无法抵挡 ,6月1日,抵达江阴,6月16日,攻克瓜州,6月24日,攻克镇江,6月26日,先锋张煌言的部队已抵达南京城下,但是由于郑军太过习惯水战,不愿舍舟登岸,郑成功决定还是从水路进发,由于船体巨大,又是逆水而上,郑军主力直到7月9日才抵达南京城下,而先锋张煌言则领兵收取上游郡县,7月12日,郑成功率诸文武在钟山祭奠明太祖,之后令诸将在南京四周安营扎寨,企图凭借军事威慑力让清军不战而降。

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3)

此时南京城里的清水师提督管效忠派人诈降,称“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乞藩主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郑成功因为一路上的顺风顺水内心骄横,认为敌人必是走投无路,才行此下策,于是接受了清军的要求,管效忠得到郑成功回信,大喜,立即遣人求援,各地驻军陆续发兵增援南京城,而郑成功并未派兵阻断清军后援之路,到七月下旬,江浙各地援军云集南京,双方兵力对比开始发生逆转,7月22日,清军开始发动反攻,郑军悉水战但并不擅长陆战,而野战正是八旗兵的强项,经过激战,郑军大败,7月24日,郑军撤离南京,8月4日退至吴淞口,郑成功有意攻取崇明县,以图再次进兵长江,但进攻几日后伤亡惨重,最终只得退兵,而已经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的张煌言也不得不退兵,长江之役宣告失败。

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4)

百姓欢迎郑成功大军

长江之役被很多人认为是南明最后一次取胜的机会,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郑成功因为过于轻敌而败北,属实可惜,但是它让清廷统治者包括顺治帝都惊慌失措,清军险胜之后仍然心有余悸,下令查办了多名南京官员,而这场战役也说明了当时江淮地区的人民并不服从清王朝的统治,如果各地复明志士全力以赴,依然可以有一番作为!

郑成功为什么死那么早(郑成功一生最遗憾之战)(5)

张煌言画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