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

图|老舍(原名舒庆春)

前言

1978年6月3日,北京市和全国文艺界的朋友,一起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假如恩来还活着,他今天会第一个来!”

也就是当天,邓颖超第一个来到现场,拉住老舍先生的遗孀胡絜青说着这样一句话。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周总理与老舍先生两人在长达几十年的交往中,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总理生前经常提到老舍的名字,他十分想念老舍。……我今天也是特意提前来的,为的是也代表恩来出席老舍的追悼会,是替他来行礼的。”

“谁真正抗战我就跟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

有关老舍先生,其实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老舍先生与夫人胡絜青两人都是满族人,又有共同的文学爱好,两人于1931年成婚,婚后生育三女一子。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2)

图|周总理

长女舒济生于1933年,由于是出生在济南,因此取单名一个“济”字,别看这个字现在简单,可在当年那个“繁体字”的年代里面,“济”字异常复杂,舒济后来上学时,经常因为写名字而苦恼不已。

有了长姐的经验教训,老舍儿子出生以后,就取了笔画最简单的一个字——舒乙。

二女儿出生以后,取名舒雨、三女儿出生后,取名舒立。

长姐舒济也可以说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典范代表了。

从取名这件事儿上来看,老舍就不是一个沉闷的人,相反还应该是一个幽默的人。

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的樊俊研究老舍多年,他认为:

“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幽默,就没有了老舍,更谈不上他在文学史上取得那样的成就与地位。”

相对于大众的认知,作为儿子的舒乙更有发言权,不过面对众人公认的幽默的老舍,舒乙却认为父亲的日常生活很矛盾。

“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或许可以这么说,老舍先生是一个既富有生活情趣,同时有理想化的人。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3)

图|1951年12月,在老舍(右)家中,老舍与作家王亚平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生于北京,由于曾任护军父亲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牺牲,幼年时的老舍全靠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完全压垮这个少年,老舍后来考入了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后来还当了小学校长,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无奈当老舍不愿与地方上以及教育界,索性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继续回学校教书。

这也是老舍第一次展现出性情刚烈的一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老舍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写作,后来干脆辞去了教授职务,专职写作。虽然老舍曾在1937年8月短暂的在齐鲁大学任教。可很快他就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38年3月27日,老舍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对内主持日常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并全面负责总会的领导工作。

而当时周恩来,则担任“文协”的名誉理事。

而“文协”的建立,恰恰离不开周恩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4)

图|老舍旧照

1937年7月到1938年,正是日寇大举进军的时期,随着上海、南京等地相继失守,全国有七八百名文化界人士齐集武汉,为了让到武汉的文化界人士,能够更好的团结起来抗日,周恩来授意共产党员阳翰笙筹备组织一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阳翰笙于1937年年底以个人名义倡导筹建了“文协”,得到了各方响应,经周恩来、王明以及冯玉祥的推荐,准备邀请老舍出面负责主持“文协”的工作。

老舍欣然同意,虽然之前他和共产党和国民党方面并没有任何交集,却本着爱国之心毅然答应下来,老舍曾宣称:

“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谁真正抗战我就跟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

周恩来虽然工作忙碌,但还是经常到“文协”指导工作,他和老舍之间的交往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加深的。

周恩来:“现在就差老舍先生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要请他回国”

1946年3月20日,老舍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一年。离开之前,张治中设宴款待了老舍,周恩来也随同出席。

可就是在美国期间,国内的情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9年7月6日,全国文艺者工作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看着文艺界人士济济一堂,周恩来无不感怀地说道:

“现在就差老舍先生一个人了,无论如何要请他回国。”

事实上在美国讲学期间,老舍始终关注着国内的情况。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5)

图|老舍与家人照

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结束后,郭沫若、茅盾、周扬、丁玲、冯雪峰、巴金、冯乃超、阳翰笙等一二十位老朋友联名写信给远在纽约的老舍,盛情邀请他回国。

与此同时,国民党一方也在邀请老舍,老舍的朋友吴延环邀请他到台湾,已经在国立编译馆为他找好工作,每天不用上班就能领薪金,而且还为他在台北市中心找好了房子,要来的话还可以把夫人何孩子一并接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老舍只说了一句:

“我寂寞啊,真想家,真想国啊。”

不过,老舍1948年年底患了坐骨神经疼痛,到来年4月病情加重,虽然经过了手术治疗,可恢复并不好。

但在接到国内来信后,老舍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启程回国。

1949年10月13日,老舍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回国,在海上飘荡了24天,避开了新闻记者的注意,并在香港大学侯保璋教授的家里休息了二十几天,于12月12日回到了北京。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6)

图|老舍与夫人胡絜青

老舍虽然选择了回国,可另一方面却仍有顾虑,尤其是害怕回国后还要发表反美声明。

可归国后第二天,周恩来就在北京饭店接见了老舍,两人谈话良久,也直接打消了老舍的顾虑,老舍回国后即发表了几篇在美国的文章。

老舍的儿子舒乙评价这些文章:

在这些为数不多的文章中,老舍一方面坚持了一种一如既往的对美国的不卑不亢的态度,并且批评了美国的黑暗面,特别是民族歧视和精神贫乏,另一方面对美国人民表达了热情的友好态度,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

既然是回到了国内,自然也要写一些反应国内生活的作品,可老舍阔别家乡多年,尤其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不是很熟悉国内的生活,曾担心如果冒冒失失的去写,很有可能会出错。

“以前,我可以凭‘灵感’,信笔一挥,只求自己快意一时,对读者却不负责任。现在,我要对政治思想负责,对读者负责,急于成功会使我由失望而自弃。”

不过,周恩来却并不这样认为,他鼓励老舍,要多创作一些反应新时期人们生活的作品。

1950年5月,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老舍当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7月24日,老舍与周恩来的一次会面中,提到了自己准备创作一部反应龙须沟变迁的话剧。

周总理听说以后,对老舍进行了鼓励,当听说老舍第二天就准备到龙须沟实地进行考察时,周总理笑着说:

“对,对,一定要去,等着看你的新戏。”

《龙须沟》这部话剧应运而生,反应了新旧社会的不同,通过对比来反衬新社会的美好。

上映之初,有人认为《龙须沟》这部话剧不合时宜,一来当时国内以演外国戏居多,二来当时国内正在抗美援朝。话剧内容有些脱离现实。

还是周总理力排众议,坚持演出《龙须沟》,结果这部话剧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老舍也因此被誉为是“人民艺术家”。

周总理常鼓励老舍创作,老舍也常常自嘲:“总理又给我出难题了。”

不过往往交流不长时间,老舍就会又出一部作品,回到祖国以后,老舍灵感勃发,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龙须沟》、《茶馆》等等优秀的的作品。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7)

图|《茶馆》剧照

对于老舍的很多作品,周总理几乎全都看过,并一一给出意见,光是《茶馆》就看了两遍。在老舍后期创作的作品里面,周总理最喜欢《茶馆》,他认为:

“应该让年轻一代人看看《茶馆》,让他们知道在旧中国世道的黑暗。”

不过周总理又同时指出:“年轻人都应该对旧社会有形象的了解,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老舍对剧本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周总理仍然认为还不够,应该从近代史上选择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

可惜两人后来谁也没能顾得上这件事。

“今天我挨了好一顿批评”

除了鼓励创作外,周总理和老舍的私交也很好。老舍曾数次参加周总理在中南海设的家宴。

两人相处并不是一般萍水相逢的友谊,周总理很了解老舍的性格,两人之间相互十分关怀,也从来不客套。

有一次在中南海紫光阁,周总理主持召开文化工作者座谈会,会上老舍提出:

“想去新疆石河子军垦农场住一段时间……”

想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需要实地勘察了解,老舍这个要求本也无可厚非,不过他话还没说完,周总理就抢先一步打断了他的话:

“你年纪大了,腿脚又不方便,边疆地区条件又比较艰苦,怕不适应。也不一定跑那么远去体验生活,可以选近一点儿的地方,也可以不蹲下来,走马观花也是一种方式。”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8)

图|老舍与罗常培

话音刚落,周总理自觉打断了别人说话,实在是有些太不礼貌,于是赶紧说:

“噢,我打断了你的发言,对不起,请接着谈。”

老舍也很无奈,他站起来笑道:

“话都给你说完了,我还说什么。”

一句话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开始大笑。

老舍少有失态的时候,唯独有一次喝醉酒,那还是中朝友协设宴款待朝鲜朋友,胡絜青对此印象十分深刻。

老舍本人是中朝友协的副会长,又曾去过朝鲜,还在那儿写过小说,自然是有不少的朋友,那一次宴会中,朋友相见,老舍自然是很高兴。兴奋之余,酒水不免饮的过多,结果醉得不省人事。

周总理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他喝醉了的事,特地把他叫过去批评了一顿,老舍回家对自己妻子胡絜青说:“今天我挨了好一顿批评。”

从此以后,老舍再也没有醉酒过。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9)

图|老舍与夫人胡絜青旧照

不过老舍也“直言不讳”的时候。

有一次人大会议上,老舍反应:

“会议太多,简直成了灾,挤了写作时间,请求免去他的社会兼职,好空出时间静下来多写几个剧本。”

周总理听说了这件事后,还在政协会议上强调了一次:

“老舍同志有一次在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将’了我一‘军’,要求给他安排些时间搞业务。对这部分同志要加以照顾,不要搞得太紧张。”

1959年的一天,周总理到老舍家中探望,一进门就看到了胡絜青。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0)

图|老舍先生旧照

周总理先没进门,而是拉着胡絜青问长问短:“老舍先生近来可好?”

胡絜青答:“老舍近来犯了一次严重的气管炎。”

一听说老舍曾经病过一次,周总理马上关切地问道:“老舍住过医院吗?现在痊愈了吗?”

周总理问完以后,还不住地埋怨:“我现在要批评你啦,发生了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向我报告?”

胡絜青有些不好意思,她没想到周总理在如此繁忙的情况下,还在关心老舍的生活情况。

“我没有想到这一点。”

周总理十分严肃地说道:

“以后,不管老舍得了什么病,你都要马上向我汇报。”

说着,周总理一脚迈进了房门,真如舒乙描述父亲的那样,老舍平常创作时十分严肃,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和周总理谈天说地,而周总理也绝口不提门外和胡絜青的那番对话,两人一直聊到了很晚。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1)

图|1926年老舍在纽约寓所

“总理最了解我”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面,老舍也遭到了无妄之灾。即便是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老舍也依旧记得周总理。

“总理最了解我,总理最了解我。”

不过遗憾的是,老舍最终还是没能迈过那艰难的一关。当得知老舍去世的消息后,周总理十分伤心,他曾当着工作人员的面跺脚:“把老舍先生弄到这步田地,叫我怎么向社会交代啊!”

周总理始终记挂着老舍,也想知道他的遭遇。

1966年国庆节,周总理偶然遇到了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王昆仑,除了问道了事发经过外,还专门委托他要到老舍家中去看看。

大约也是半年后,王昆仑在街头碰到了胡絜青,向她转述了周总理对她的关心,当天晚上胡絜青写了一封信给周总理,对他老人家的关怀表示感谢。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2)

图|胡絜青晚年

由于工作繁忙,周总理再也没能到胡絜青家中去看望。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在无时无刻的帮助胡絜青,让她能够脱离灾难,胡絜青十分感念周总理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照顾。

随着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对老舍的遭遇,周总理始终是记在心里面的。

有一次,周总理在病中前往北海,望着眼前的湖水,周总理问身边的医护人员:“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医护人员茫然摇头。

“今天是老舍先生的忌日。”

周总理病逝两年半以后,1978年6月3日,北京市与全国的文艺界为老舍举办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3)

图|周总理与邓颖超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亲致悼词:

“老舍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作家……他的作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小说家巴金先生也在报纸上专门撰文怀念老舍。

仪式当天,邓颖超也早早地来到了现场,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我今天也是特意提前来的,为的是也代表恩来出席老舍的追悼会,是替他来行礼的。”

自从老舍去世以后,胡絜青始终没有痛痛快快的哭过一次,而这一次听了邓颖超的话,她再也没能忍住,泪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周总理开会打断老舍的发言)(14)

图|老舍与胡絜青年轻时结婚照

老舍与夫人胡絜青相濡以沫的走过了35年,胡絜青师从齐白石,也是近代著名的画家,他和老舍之间的情感,也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两人在婚前曾约法三章:

第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第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

婚后第二天,两人又“约法一章”:

“我有一句话必须说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儿不言语,抽着烟,千万别理我,我是在构思,绝不是跟你闹别扭,希望你别打扰我。”

“咱们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吵架拌嘴。”

老舍与胡絜青夫妻生活三十多年,从来没有因为一件小事吵架拌嘴,真挚的情感让人不禁羡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