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收益月30%(一点小变化收益高不少)

最近两年,SB基金可谓炙手可热,很多基金公司都在布局。

别误会,这里的SB基金不是骂人,它只是Smart Beta指数基金的简称。

对投资有了解的人,应该经常听到β(Beta,贝塔)收益和α(Alfha,阿尔法)收益这样的叫法,β收益是指市场的收益,也就是纯被动投资的收益;α收益是指主动投资中超越市场的部分收益,主动投资包括择时、选股、权重配置、行业配置等。

打个比方,去年沪深300指数全年涨幅35.8%,某个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全年涨幅40%,那这多出的4.2%就是α收益。

当然,不是所有的主动基金都能战胜市场,可能基金经理一年到头上下倒腾,最后收益还跑不赢市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传统指数基金追求的是跟踪指数,误差越小,说明基金跟得越好。

那有人就想,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些简单的策略,对指数进行进一步优化,让它获得更高的收益呢?

于是就出现了Smart bate指数,比传统的指数要Smart(聪明)一点,翻译成中文叫策略指数。

很多人可能听这个名称感觉很陌生,其实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不少策略指数基金了,比如500低波、医药100、50AH等。

策略指数基金本质上还是被动的指数基金,因为这些策略都是透明的,有明确的筛选标准,千万不要误以为加个策略就变成主动基金了。

要了解一个策略指数,需要从三点下手:

1、对标哪个指数

策略指数通常都是在某个指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这个指数就是它的锚。

比如500低波的锚是中证500指数,50AH的锚是上证50指数。

2、运用什么策略

既然要对指数进行优化,而且还是被动的优化,那就得有一个策略,定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能拍脑袋,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常见的策略有红利、价值、成长、低波、基本面等。

3、策略为何有效

选择一个策略,通常是因为它有效,要么可以取得超额收益,要么可以降低波动。

挑选策略指数,关键是要理解它用的策略,以及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

当然,没有哪个策略一定有效,也没有哪个策略一直有效。

如果有哪个策略是万金油,一直有效,那不用想,大家都用它就好了。

这就像挑选股票一样,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选股标准,但是没有谁敢说自己的标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倘若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标准,那么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它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但不管怎么说,从过往的走势来看,有些策略指数还是长期跑赢了指数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策略。

红利策略

红利策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投资策略,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有个很流行的狗股策略,就是每年从道琼斯指数中选出1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在这一年里持有。等下一年的年初,仍然是投资10只股息率最高的股票,卖出不在前十的,买入新进入前十的,每年重复这个过程。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策略,长期收益大幅跑赢了道琼斯指数。

这个策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红利策略,专门投资高股息率的股票。

长期稳定分红的公司,一般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红利策略获得超额收益的逻辑很清晰。

低波策略

低波是低波动的意思,股票价格会不断波动,但不同股票的属性或者说性格不一样。有些很活跃,动不动就暴涨暴跌,甚至被称为“妖股”,有的性格比较沉稳,走势相对稳健,波动率比较小,我们就把这类股票称为“低波动”品种。

采用低波策略非常有名的是中证500低波指数,从中证500的成分股中,挑选波动率最低的100只股票,股票波动率越低,在指数中的权重比越高。每6个月进行一次调仓,将波动率变高的股票剔除,纳入新的低波动率股票。

下表是从2005年到2018年,沪深300、300低波、中证500和500低波的业绩表现。

稳定收益月30%(一点小变化收益高不少)(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时间里,低波策略都是有效的。

但是这个策略为什么有效呢?

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两点:

1、低波动股票估值较低,行情起来后,容易补涨;

2、低波动股票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溢价较低。波动率高的股票容易受到追捧和炒作,往往估值偏高,长期看反而跑不赢低波股票。

基本面策略

基本面策略是通过对公司经营数据的分析,选出财务健康的公司。

一般是从营收、现金流、净资产、股息率四个维度来衡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

这个策略和红利策略一样历史悠久,而且也经受了时间的检验。

价值策略

价值投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价值策略就是将价值投资的理念加入到选股中去。

这类策略往往跟踪宽基指数,从成分股中选出PE、PB较低的股票,加大这类公司的投资权重。

这样选出的股票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潜在收益主要来源于低估值股票的回归。

等权重策略

常见指数一般是市值加权的,市值越大的股票,在指数中占比越高。如果使用等权重,指数里面所有个股的占比都相同。

医药100是典型的等权重指数,假设一只基金跟踪的医药100指数基金,规模1亿,那么里面每只股票都是100万,占比1%。

当然,这里面的股票会有涨跌,占比就会相应变化,比如恒瑞医药最初是1%,但是它突突突一直涨,占比变成了2%,那么就会卖掉部分恒瑞,将它的占比重新降到1%,到手的资金再买入其他占比低的股票。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相当于卖出了高价股,买入低价股,实现一个动态再平衡。

等权重有两个特点,一是股票占比相同,这样相比市值加权而言,小盘股权重更高;二是定期调整占比,可以实现低买高卖。

所以通常情况下,等权重指数可以获取一定的超额收益。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的策略还有成长策略、AH股轮动策略等。

策略指数的优势很明显,长期来看比传统指数跑得好,能取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而且不同策略指数还有不同的特点,比如等权重策略进攻性更强,红利和基本面策略更加稳健,低波策略在熊市更抗跌,这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策略指数基金也不例外,它的劣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费率略高,目前的低费率指数基金的标配是管理费0.15%每年,托管费0.05%每年,策略指数基金的费率要稍微高些,通常是管理费0.5%每年,托管费0.1%每年。

不过,这个费率比起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基金,还是要低出一大截的。

2、随着投资的人数增多,规模的增大,策略指数的效果会被稀释。

股市就是一个这么有趣的地方,一个策略很多人觉得有用的时候,就不再有用了。

不然,所有的钱不都被少数人赚走了吗?

另外,随着市场日趋成熟,策略指数的效果也会被削弱。

3、每种策略都有它适合的市场环境,没有任何一个策略能永远领先于市场。

比如低波策略熊市的时候防守较强,牛市表现可能就不突出了,而等权重则相反,熊市跌得很惨,牛市通常走得也更好。

根据不同市场选取合适的策略,可以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

不过目前还不用担心策略失效,因为现在A股的指数基金,规模还非常小,所有指数基金规模加起来,连A股的2%都不到,策略指数更是少得可怜。

在可见的未来,策略指数还是可以取得一定超额收益的。

最后,给大家附上市场上常见的策略指数基金,这里只选取了规模在1亿以上的基金,太小的可能有清盘风险。有需要的自取:

稳定收益月30%(一点小变化收益高不少)(2)

稳定收益月30%(一点小变化收益高不少)(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