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

#这就是年味儿#

绿竹百合

文 原创 图 部分来自网络 在此致谢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1)

大年三十,是旧一年的最后一天,也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天,无论离家千里万里,只要能回去的都回去了;这一天,一进腊月就开始的过年的准备工作也接近尾声,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春节的帷幕徐徐拉开,真正意义上的颇具仪式感的“年”,来了!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2)

在镇上做生意、开诊所的哥哥嫂子们这一天正式歇业,忙活了一大年,也就这几天可以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因为是约定俗成,所以大爷起床后就坐到街门口的椅子上,就像知道我们要回家时一样早早去等,大娘虽然人在屋里,但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是哪个哥哥的车到了门外。看着老人家的身影、听着老人家的念叨,我内心深处那片最柔软的所在再一次被深深触动,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就叫!什么叫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就叫!纵然年岁已大,纵然孩子很多,但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永远都是他们放不下的切切牵挂。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3)

随着大哥和四哥两家人的到来,大爷大娘家本就出出进进满是人的小院愈加人声鼎沸。大爷大娘育有四儿一女,如今四世同堂,到齐了将近50口人,再加上我们一家子,过年吃饭少说也要开三桌。大爷大娘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平时家里只有老两口,按说应该相当“独”,但他们一点也不像有的老人那样怕吵怕乱,相反愈加为人和善爱热闹,家里人越多越高兴,就算自己干不动了,但看着儿孙绕膝,听着满堂笑语就是莫大的幸福。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4)

其实前些时候大爷大娘相继犯病,哥姐都认为以后老人身边离不开人照顾了,想趁今年春节人都到全了商量下一步怎么办。看目前的情况,似乎无大碍,连邻居们都说:你们这一回来,老两口仿佛啥病都没了。是啊,老人家都耄耋之年了,能有现在的身板和精气神,是修来的德报,也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5)

以前说起来,都觉得三哥懒,这几年可多亏了三哥了。这不,三哥一早起来就弄旺了炉火,不仅熬上了小米绿豆粥,还切好了肉和菜等着人到齐了开炒。因为说不定谁会突然冒上来,所以也不知道到底吃饭的有多少人,反正粥是熬了两大锅,馍馍热了四十多个,用最大的锅炒了满满当当一锅菜,放上了丸子、豆腐、酥肉、粉条等等。饭菜那个多啊!如果是三口之家,不要说吃,就是看着也怪吓人的。就这样大娘还怕不够,又煮了一锅咸鸭蛋,还把自家腌制的小菜每个桌上各盛了一盘。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6)

早饭时盛粥,四嫂说只觉得盛了一碗又一碗,到底多少人吃饭她最终也没数得过来。大娘不顾我们让她好好休息的劝说,不歇心地下地坐到外屋的床边,看着一个个来往穿梭的身影,感受着儿孙绕膝的欢乐,高兴得脸上都乐开了花。一会问问这个,一会说说那个,惦记哪个还没回来,生怕哪个没吃上饭。有时她念叨的人明明就在眼前,她却一点没察觉,等大家都打趣时才反应过来,自己也跟着笑得前仰后合。老人就是这样,不是你想让她省心就能省心的,所以我们只有尽可能地多干点活儿,好让老人家不省心但省力。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7)

别看准备了好些天,但年三十这一天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包饺子、贴对联、上坟祭祖、筹备年夜饭,哪一件都很重要。就说包饺子吧,为了过年那几天更好地吃和玩,要一次包出好几天所需的数量,光是面团就和了两大盆,饺子馅也是荤素搭配,什么猪肉的、牛肉的、羊肉的、韭菜鸡蛋的,要包好几种呢。大娘头一天就调好了肉馅,满满的几大盆,我们端着都费劲,要调好得花多少力气啊!父辈们年纪大了,儿孙就是这么矛盾着,想回家、盼回家,真回家了又怕老人家操心受累身体受不了。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8)

我们家吃饺子,一直都是大娘调馅儿,可能是从小吃到大,我们都觉得大娘调的馅儿最对口味,所以尽管我们怕大娘累着,再三嘱咐她不要管这些事了,但大娘还是提前都把肉馅儿调好了。关于老家的饺子,我专门写过一篇文字叫《大娘的“包儿”》,发表在报纸上,在这个系列中也将作为单独的一篇。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9)

一切收拾妥当,按照往年的分工,大嫂领着侄女、侄媳妇们包饺子;四嫂和我们两口子准备四五桌的年夜饭;男孩子们也有任务,自己打了浆糊,贴上红彤彤的春联,让小院里年的气氛愈加浓烈起来。

春联是哥哥从镇上买的,上面不光有吉祥的祝福,还有簇拥的花团,不像我们小时候都是手写的,一色的红纸黑字。记得那时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不多,每到年前他们家里就分外热闹,人们买了红纸送过去,把红纸裁成竖联、门贴和横批。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10)

写字的人把平时收集的对联写上,有的还根据各家情况自编,大大小小摆满一屋子。那春联风格各异,诙谐幽默,你别说,若从村里走一遭,细细品味各家的对联,还真是颇有些意思。如今虽然省却了写春联的麻烦,但也少了许多品春联的乐趣,尤其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对过去的春联还真有几分怀念呢。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11)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12)

大年三十的年俗你知道多少(系列之大年三十)(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