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明辨是非英文翻译 百年难题莎翁的TO

如何明辨是非英文翻译 百年难题莎翁的TO(1)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独白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的翻译,一直是一个难题。

以往的翻译是:

朱生豪:生存还是毁灭

梁实秋:死后还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曹未风:生存还是不生存

卞之琳: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王佩:这样翻译固然有道理,因为哈王子的这段独白,说的跟自杀有关,但是单纯把TO BE理解为活,就太肤浅了。BE在这里与《旧约》遥相呼应。当摩西问上帝叫什么名字,以便回去告诉自己的子民,上帝回答:I am that I am. 这里的BE,呼应圣经里的AM。

周云蓬:偏向宗教化,也是一種危險。喜劇是世俗的!戲劇不是洗衣機!不见得是基督教似的,欧洲还有古希腊。如果是個基督徒,那自殺就不會成為一個問題了!所以,重要的是懷疑!

  • 秘密故、如陀罗尼。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佛之秘密语,不翻(意义)。如,般若心经最后一节的“羯谛 羯谛 波罗羯谛 波罗僧羯谛 菩提萨婆诃”的真言、陀罗尼等词类。

  • 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多种含义的词,不翻(意义)。如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意的薄伽梵(亦有翻译为世尊的情况)等词,不意译。

  • 此无故、如净净树、中夏实无此木。本地(汉地)没有的事物,不翻(意义)。如印度的阎浮树、乾闼婆、迦楼罗等事物,为汉地所无,保留原音。

  • 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译方法。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而自从东汉以来,历代译经者皆采用此音译,故保留前人规式。

  • 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为让人对要翻译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译。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因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后者则易被人轻视。

  • TO BE OR NOT TO BE不用翻译,至少符合唐僧所说的第二、第三、第五条:

    • 含多义故,BE的意义太多,无法翻译。

    • 此无故,咱们汉语里没有BE动词,也没有希伯来语里的HAYAH的概念,所以不翻。

    • 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用TO BE庄重,用“活不活”肤浅,所以不翻。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几乎每个中国读书人都学英语,都认识TO BE OR这三个单词,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翻译。

    如果要强行翻译,那么只能译成:

    有还是没有,做还是不做,去还是不去,活还是不活,变还是不变,生存还是毁灭,有为还是无为,成为还是不成为,整还是不整,搞还是不搞,干还是不干,发展还是不发展,实施还是不实施……都不如一句简单的音译:吐璧奥闹特吐璧,或干脆不译,TO BE OR NOT TO BE

    综合上述,我认为,哈姆雷特的著名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翻译成「To be or not to be,这就是问题。」

    周云蓬:你忘了戏剧不是经文。戲劇是人生百態!

    我愿是赵敏:我翻译成:干还是不干[憨笑][憨笑][憨笑]超级务实派的翻译员

    干=①干事情,做事情②干仗,吵架,打架③干不干,想不想的意思[呲牙]

    喻荣军:2003年我在改编翻译《阴道独白》时,就是这么用的:「To be or not to be,这就是问题。」不过当时有性别调侃的意思在。[尴尬]

    我觉得:去,还是不去。好!

    去,还是不去。我没仔细研究过上下文,瞎说。但舞台上演出时要注重节奏,而且有时候不说清楚反而会好,关键是要让观众在那一瞬间想到什么!模糊一些可能会更好,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理解。背后的潜台词才会出来。

    小曼:我同意。我之前翻譯一篇講述西班牙偉大詩人馬查多的八卦情史的文章時就是採取不翻譯原則。那篇文章裡面有這句to be or not to b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