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版灰姑娘二姐妹剪辑(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

当“女权”两个字出现在电影的简介中时,关于这部电影的评价就注定将与艺术和逻辑无关,甚至跟这部电影本身也关系不大。

有趣的是,无论是女性主义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他们这部电影的评价,似乎并不那么针锋相对,它们更像是一种镜像,在它们的对照中,拉扯出了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

外国版灰姑娘二姐妹剪辑(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1)

# 灰姑娘的创业梦想

《灰姑娘》试图为我们展现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新式公主,它跳出了原有的故事结构,为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打破“男权”对市场垄断的,实现创业梦想的灰姑娘。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疲于政治婚姻,对真正的爱情抱有幻想的王子。试图通过双方的相互选择,消除原童话中两人在地位上和话语权上的差异。包括焕然一新的,压抑自己梦想并试图保护灰姑娘的后妈,和两个颇具同情心的姐姐,整部电影确实在用尽全力冲破传统的童话故事。

但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上讲,这部电影十足是失败的。故事中的两位主角——灰姑娘和王子——似乎带着一种超越故事本身的觉醒,他们跳脱出故事的框架,对这个世界提出质疑。但是这种质疑本身又是幼稚、廉价、陈词滥调的。

而为了凸显所谓“女性主义”的时代性,《灰姑娘》强化了故事中的“男权”结构,强行建立了一个“只准男性追逐事业,女性只能依赖婚姻”的节奏王国。这似乎是对于传统童话故事的保守意味的一种高度凝练,但问题在于剧中代表这些强权思想的男性被呈现为丑化的、喜剧化的纸老虎,从而削弱了整个影片的力度。

外国版灰姑娘二姐妹剪辑(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2)

# 布鲁斯南饰演的国王自带喜剧属性

而电影中最出色的一个跳脱出传统童话叙事的关于婚姻和事业的冲突问题,最终依然通过王子的人脉和对于地位的舍弃达成了完美的结局。

有意思的是,故事里的王子对于王权和政治并无好感,但这仅仅是出于对父亲口中的“爱和权力的绝对对立关系”的反叛,并不是对于强权制度的反省。最终,他选择放弃继位者的身份,妹妹格温成为了未来的女王,但这也仅仅是因为格温人物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男性气质”。这个看似“女权”的表达,实际上又沦为了一种“花木兰式”的扮演,事实上重新巩固了这个压迫性的权力结构。

外国版灰姑娘二姐妹剪辑(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3)

# 女王≠女权

就像是整部电影的传统美术设计风格和现代曲风带来的割裂感一样,整部电影的“现代性”逻辑也在一种保守和激进的拉扯之中。

总的来说,为了女性主义的表达,电影割舍了剧情和人物的内在逻辑,但是这种表达本身又太过老套和无力。因此,这部电影才会显得如此宣教而无聊。

一方面,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超越了“灰姑娘”故事本身的新思考,尤其是对于传统童话故事中女性作为被救赎者,幸福的婚姻作为唯一的美好结局的可能性的反思;但是另一方面,这版《灰姑娘》实际上是用了一个更幼稚的现代性童话来取代了原来的童话,除了几句颇具鸡汤性质的歌词之外,我们似乎很难看到画面中的灰姑娘和现代女性之间面临着任何共同的困境。

外国版灰姑娘二姐妹剪辑(女性主义的左右不逢源)(4)

# 变装教母代替了魔法仙女

有趣的是,我在评论区找到了这种困境。

虽然我也并不享受这部电影(除了伊迪娜·门泽尔的天籁之音),但是我惊讶地发现这部电影的低分评价竟然并不在于对其有失偏颇的“女性主义”内核的讨论,而在于演员的长相、肤色,和故事简介中的“女权”表达所引发的“不适”。

我才意识到,原来这种看似已经老掉牙的,落后三十年的表达,依然可以刺痛某些现代人。

突然觉得,这部电影或许比我想象得更真实一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