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计量单位缗

高中历史课本上都会有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统一钱币度量衡,统一起来了当时紊乱的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虽然统一起来了,我们通常知道的其实并不多,例如一锭银子,一贯铜钱,甚至是一石,一斗。那古代有哪些少为人知的计量单位呢?它们都表示了什么?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1)

    荀子《劝学》中曾有这样一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虽然是告诫我们滴水穿石,不断努力坚持的重要性。

    但另一方面,“跬”也是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之一。古代一脚迈出后着地的距离就称为跬。因为每个人脚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跬的长度也不能确定。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3)

    现在汉字中常说的舍,大都是指的是建筑物,例如屋舍、房舍、宿舍等。

    但在古代舍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长度单位,成语中有“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其中的“舍”指的就是长度,古代以三十里为一舍,一里是500米,那么三舍就是45000米,如此看来晋君当年撤退,牺牲的确蛮大的。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4)

    作为古代的容量单位之一的合,原来也只是一种方型或者圆筒形的装粮食的器具,制作材料也都是古代常见的木头与竹子。

    十勺等于一合,而十合等于一升,所以一合也就等于现在的一百毫升,如此看来,虽然顶了一个集合的“合”的名头,但是容量却也不是很大。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5)

    说起豆,大家大都会想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豆子,但是在我国古代生活中,豆不仅是一种事物,还是一种容器更是一种容量单位。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里面的“箪”跟“豆”都是古代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主要用来盛放肉食和羹,形状像高脚盘。《说文》中也有解释:“豆,古食肉器也。”

    古代的计量单位缗(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