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1)

张宝英,女,汉族,1940年12月生,毕业于安阳豫剧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59年拜豫剧大师崔兰田为师,是崔派优秀传人,是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五届人大以来的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安阳市劳模,模范中共党员。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2)

张宝英《桃花庵》剧照

张宝英幼时曾在一私营卷烟厂做童工,1953年入长葛县豫剧团学戏,1955年考入安阳市豫剧团,1959年拜豫剧六大名旦之一崔兰田为师,悉心学习崔派艺术,同年参加省二届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后去西安向秦腔演员马兰鱼学《游西湖》,1960年带此戏去上海演出获好评,1961年在邯郸向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学习表演艺术等技巧,1962年去北京演出《三哭殿》,著名戏剧家田汉撰文在《人民日报》,赞扬她“表现了优秀的才能”、“表演颇为生动真实”。1965年同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同演《打牌坊》饰女队长,参加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饰演田汉改编后的《对花枪》女主角姜桂枝,获荣誉奖,年末在香港与河南合拍的豫剧艺术片《包青天》中饰秦香莲。80年同老师参加省豫剧流派会演,随后赴京演出《桃花庵》、《三哭殿》、《陈三两爬堂》等,85年12月参加省首届戏剧大赛,主演《秦香莲后传》获表演一等奖第一名,87年参加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连赛,获最佳演员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获金奖第一名,并率团进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后传》等,还应邀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桃花庵》。

张宝英与豫剧大师崔兰田

她追随崔兰田四十余年,耳濡目染,吃透了崔派艺术的风格,得其真髓,并运用自如,把崔派艺术的特色,溶化在自己的声腔、表演中,追求神似,而不是追求“象不象老师”。她这样发展、创造崔派艺术,正是依照崔兰田当初对她的教诲:“跟我学戏,不要追求象不象我,要用我教你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琢磨、去创造。我希望你将来能超过我。”在老师的支持下,宝英广泛吸取其他姐妹艺术的营养,秦腔的《游西湖》、上海越剧院的《阳告行路》,不同剧种的表演艺术对她的熏陶,不同流派、名家对她的指教,使宝英在唱、做、念、舞等各方面都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打下了厚积薄发的基础。  一个演员不怕没有机遇,就怕没有本事。有些 条件较好的演员,不是没有机遇,而是因为不拼搏、不苦斗,失去了机遇,最终昙花一现,难成大器。在张宝英四十年的艺术道路上,始终贯穿着痴情不渝、勤奋苦练、谦虚好学的精神。她成功的要素之一即能及时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势。戏曲艺术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时代的新气息,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我们犹如在进行一场接力赛,接过了前人的接力棒后,应奋勇往前跑,不能停在那里不动,更不能往回跑。俄国文学家列.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八十年代初,张宝英开始按照新的审美标准审视自己的唱腔、表演,注重使传统的演唱在新时代里更加富有魅力,以展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她在电影和舞台剧《包青天》中的成功,使这出崔派名剧成为近十几年来她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最受欢迎的看家戏,被誉为“河南秦香莲”。有人说张宝英演来演去还是她老师演了一辈子的《秦香莲》,没什么新鲜玩艺。我却认为:戏迷们常说“常香玉的花木兰,崔兰田的秦香莲”,可见崔兰田把这出戏演活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五十年代以后,崔兰田便很少演这出戏,即使演,也只是演“杀庙”之后的《铡美案》,张宝英演出的《秦香莲》,是在赵藉身、杨兰春、王基笑、崔兰田四位戏曲艺术家指导帮助下,重新创作的同一故事,并非同一作品的《包青天》,张宝英将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更具光彩,并集中体现出她个人的艺术风格。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3)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4)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5)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6)

十大最好听豫剧张宝英(豫剧十大名旦之首)(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