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2)

二元对立的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二元对立的思维是如何禁锢我们思想的?

非好即坏 非黑即白 非友即敌 导致此类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活出自己 找到自己的使命?

打破二元对立思维的方法是什么?

如何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式?

二元对立追溯起源,来源于西方善于区分本质和现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传统。

而中华五千年,在《道德经》中“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八卦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中华文明相信“合一”、“和谐”、“中庸”。

很多人自以为是,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的实相里,毕竟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

一片森林中,不仅仅有肉眼看到的蓬勃生长的树木,还有一些寄生和共生的植物,更有一些物种吞食死去的生命,将食物消化后的排泄物又为新生命提供养分。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我们如何定义好与不好呢?

如何评判谁有用、谁无用呢?

在这片森林中,死亡与生命相互依存,激烈共存,即对立又依存,使得森林如此坚韧、生机勃勃。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3)

认识二元思维对立?

如何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二元化对立思维,又称二分法,一般是指用简单的概念把事物分成两个对立面,并对其进行非此即彼的思考,这种思维经常见于人们对一些事件的评论里。

例如:恶/善、高/低、胖/瘦、失败/成功、冷/热、高/低、进/退、天/地、里/外……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4)

二元对立大概就是狭义上的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是某些不正当的教育而带来的,也是有一些通过电视剧影视作品带来的,这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只要自己加强注意,多经历一些人事,自然就会得以纠正。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就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攻击另外一个人,如果你救了这个人,对这个人来说你是善,那么对于另一个人来说你就是恶。

想要摆脱这种思维模式,我觉得你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或者同时站在两边的角度看问题。

跨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

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爱与恨。我们看待现实以如此的割裂视角,很大程度上受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

如果没有爱,恨就没有意义;

好如果没有坏与之相对,也没有意义。

对立面帮助我们区分事物,它也牵引着我们去看待对立面,而忽略有一个被包含在内的中间地带,这才是对立的双方可以共存之处。

这种二分法将我们领向要么正确要么错误的道路。

我们在自我身份构建时,向我们所认为的真理靠拢,为了保护自我构建的身份形象,我们逼迫自己做出所谓正确的选择。

大多数人以捍卫真理来保护自我构建的身份。我们的思维越僵化,自我意识就越脆弱。

我们越是被束缚,我们的信念想法就会变得越固执。

思维缺乏灵活性,意味着我们更感兴趣的是正确,是赢得胜利,而不是学习或联系。

这是思维捍卫其领土的另一种方式,它与可能出现的错误做斗争。

矛盾的是,思维的脆弱性——因逃避不确定性或错误而坐享舒适——实际上会使我们变得强大。

一旦我们摆脱了“必须正确”,思维和话语就会变得开放。

不被“捍卫真理”这一需要所束缚,我们就会变得好奇、爱问并获得新的可能性。它也为我们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养分。

重新看待脆弱性,因为我们总认为其中有风险或不安全。

从完全相反的一面去重新思考它,如果我不需要事事正确,犯错也不会使我不安,反而能让我变得更强大。

如果我对别人的想法没什么可担心的,自我意识就不会被这种愚蠢的伪造所束缚,反而会增强自尊心。

生活中,由于受成长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影响,很多人都存在着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二元对立的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分别心和预设的立场,只要符合他标准的就认为是对的、喜欢的、好的,反之就是错的、不喜欢的、坏的。

内在充满二元对立和冲突的人,大脑里会有很多的预设立场和框框,对外就会从自我的立场出发,去界定所谓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只要别人不符合他的标准,他就会认为别人是错的、不应该的。这种对错意识是最懒惰的思维方式,粗鲁地把这些归为对的,好的,那些是错的、不好的,也因此成了简单粗暴的物种。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5)

由于被自己这种狭隘的观念所束缚,二元对立的思维使人的思维简单化,而真实的存在根本不是二元对立认为的那样简单机械。

因此,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也给自己制造出很多的问题和麻烦,所谓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这个意思吧。

习惯于二元对立思维的人,首先会在自己这个原本完整一体的内在制造出无尽的矛盾和冲突,让自己的身心四分五裂,让自己的内在战争、冲突不断,让自己活在很狭窄的空间里,从而导致自己难以名状的痛苦和纠结。

人的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下套,当人们钻进了自己禁锢自己的思维定式,其思想就再也无法自由了。

其实,这世间的人事物原本是没有二元对立之分的,而人们却固执地坚持此执念。不少人到死依然没有醒悟,结果一辈子在痛苦的泥淖里不能超生。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6)

用二元对立思维来观察这个世界是无法看到世界的真相的,对人事物抱有极端的看法会大大限制你的视野,致使你无法看到其他维度。而有智慧的人则超越了二元,是多维度来观察世界的。

破除二元对立的思维的过程,也是修复自我关系的过程,否则永远处于拧巴的状态,陷入自我冲突、对立和分裂,内耗极大,身心俱疲。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7)

二元思维对我们工作 生活 家庭的影响是什么?

如何有意识地避开这样的极端思考方式呢?

二元对立思维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这种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以及其他与他人的交往等。

然而,有二元对立思维的人通常会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做出极端的判断。

他们通常不会考虑自己做出判断后的后果,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决定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并且错失和对方沟通和解的机会,从而导致关系不可修复的破灭。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8)

二元对立思维会影响你的学习和进步。

这是从我们在上学期间就培养出的思维,即是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差就是坏学生,并且把分数当成评判的标准。

这种把学生按成绩分成三六九等的问题在于强化了学生的二元对立思维,在对自我评价的时候也往往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

只要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那就是不会学习、学习差;只要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差生、没有前途。

这样的评价往往很大程度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早早给自己贴上“无能”的标签,阻断了他们前进的道路,放弃继续努力的动力。

我曾和这样一位同事共事过,他本人是很有能力和想法的人,但有个问题,就是受不得一句不好的评价,甚至算不上批评指责的话,在他的眼中也会变成对自己能力的否定。

这种思维方式还会影响到你的饮食习惯。

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极端的思考方式和进食障碍有所关联。

前段时间很火的,说熬汤的汤水不但没有营养,还有大量嘌呤会导致痛风等问题。

这让不少人开始拒绝食用汤,即使后来有辟谣,喝汤并不会对身体有害,很多人仍然没办法接受汤。

因为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汤已经被划分到了“坏”食物的范畴。

除此之外,这些人在减肥的过程中也会采取较为极端的方式,例如减肥就不应该吃饭,可能会出现几天不吃饭只喝水、吃水果这样损害身体的方式进行减肥,而进食则代表减肥失败。

这样极端的进食,则很可能导致进食障碍,例如进食后催吐的行为来达到减肥效果。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9)

今天带闺女去买菜,闺女说渴了要喝加多宝,于是就给她买了一瓶,喝完之后又看见了雪糕,说要吃雪糕。我没有给她买,一路之上闹着在发脾气。

在孩子认知思维框架里“爸爸”给她买雪糕了,就是好爸爸,不买雪糕就是坏“爸爸”。

把刚买的加多宝凉茶的“好”也丢得一干二净。

在小孩子的认知世界里就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

没有中间地带,没有中间色彩。可能孩子还小,认知受限,对事情分辨还不太清楚。

如果做为家长我们都可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有有改进以及正面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假如我们自己本身就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呢?久而久之,孩子大了之后会形成一种 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我在思考,有的时候我们大人难道不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

虽然我们称之为大人,同时我们对事情的思考和看待上和8岁小孩有什么差异吗?

也许成长的只是肉体,心灵还是8岁。

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我们自己的思考。”

认知的形成和知识和见识 和发心 和善良 和智慧有很大的关系。

否则“思维形成闭环”就会很容易进入“认知偏差”的思维模式定式里面去。

而自己完全不自知。终其一生都在“坐井观天,盲人摸象。”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思考方式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会影响到情绪,还会对社交、工作学习、甚至身体健康都产生影响。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0)

那么如何有意识避开这样的极端思考方式呢?

首先,要注意词汇的使用

极端思维的使用者往往会使用“肯定”“所有人”“一定”“总是”这样的词来描述结论,例如:

“所有人都讨厌我”

“分手了一定不会有人再爱我”

“我肯定是个废物”

等等。

这样的描述往往不现实,带有很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沉浸在极端思想中时,有意识辨别自己使用的这些类似的词汇,并把他们挑选出来,审视是否和现实相符合。

举个例子来说,

“所有人都讨厌我”这句话,往往是主观臆断,这种情况下,可以实际尝试询问自己亲密的人,来验证是否属实,相信总会找到一个打破这个想法的人出现。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1)

其次,要设置符合现实的标准

一部分极端思维的人会把目标定得过高,而没达到目标是就认为自己是无能、是废物,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打击自信心。

要注意用符合自己能力的标准给予合理的目标。

第三,多多奖励自己的小进步

非黑即白的思维往往让人们忽视了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而集中把自己的评价放在一次失败上。

多多注意自己的进步和努力,在完成一部分目标或是达到一次成功的时候给予自己一点奖励,并将此记录下来。

多多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寻求意见

当我们被自己的思维限制在非黑即白的思考方式中时,确实很难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跳脱出来。

这时,第三方的建议就尤为重要。

他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打开思路,认识到自己没有察觉到的信息和内容,这样也可以帮助你从两种极端的选择中发现第三、第四、甚至无数个其他选项。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2)

你所谓的世界只是你认知中的世界而已。你的认知越深,你的边界就越宽。人的认知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感性思维,根据自己获得的经验知识,去解释过去和预测未来,也叫经验模式。这一层的信息量特别巨大,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一层当中。第二层:理性思维,不运用经验知识,而是运用思想、思维、心智来整理我们的经验知识,变为相对抽象的思维模型,使用思维模型来帮助我们做决策。这一层是需要训练和刻意练习的。第三层:哲科思维,也可以叫做批判性思维,是站在思想之外来反思这个思想,关注的是思想的结构而不是内容。

例如第一性原理,就是一种哲科思维。第四层:觉性智慧,没有思想的内容,也没有思想的结构。是一种天然的直觉和敏锐感,是一种归零的状态,需要大智慧才能达到。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3)

人们都喜欢用第一层认知去理解世界,而是恐惧思考。很多人为了回避思考,可以去做任何事情。我们天天说思考,其实真正思考的时间,一年当中也不会超过10次,我们还是凭借经验和感觉去做事。思考、思考、思考,真的是当今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能力!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4)

二元对立思维和痛苦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脱离痛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美怎么变成恶了呢?

善怎么变成不善了呢?

道创造了万物,换句话说就是万物皆由道创生,因此在道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不会对某一事物特别好,也不会对某一事物特别不好。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为地把个体所感知到的东西,分成喜欢的一类东西就是好的,不喜欢的一类东西的就是坏的,人为地使之对立起来,从自己欲望和观察的角度建立起来的这种不和谐。换一种角度结论和感受就不一样了。

比如,当站在海边上看海浪很大的大海的时候,感觉海浪很大,甚至一不小心掉进去感觉会有生命危险;当你站在海滩后边的山上面对同样的这片海浪的时候,觉得海浪很小了很多,对自己没有了威胁;

如果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再看这片大浪翻滚的大海时,感到大海的波浪就很小,觉得大海就是平的。

所以站的高度不同,看到同样的东西感觉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只有超出自己已有的二元对立观念,上升到更高的一个高度,才能更好的理解很多痛苦都是自己创造的,都是自己的眼界和高度有局限所致。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本身就是有循环的,是个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如果整个世界统统都成一种模式,一种环境、一种色调,一种地貌,无论这个东西有多美,只要一刀切强行推而广之,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恶的。

如果有一种行为,语言或方式,定义为善的,让每一个人都去必须去做到,这本身就成了一种恶行。

中国清代强行必须把头前面剃光后边留辫子,就属于此类行为。

相对和相互依存的道

从另一种角度讲,丑和美,善和恶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美可以转化为丑,善可以转化为不善。人为定义出的善和恶,美和丑等的对立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和观念。

二元对立是痛苦的根源之一

再往深讲。是非对错,美丑善恶既除了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之外,还可以相互转化。不仅美的可以变成丑的,丑的可以变成美的同时,同时美的本身也是丑的,丑的本身也是美,换一个角度就变到了对立面。

前提是要破除二元对立思维。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都是二元对立的,美的就是美的,丑的就是丑的,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如果破除了二元对立的思维观念,美的本身就是丑,优势的本身就是劣势。如果理解了这个层面的道理,可以解决人生的很多困惑和痛苦。

如何脱离痛苦

二元对立是人为构建的,是人的七大痛苦根源之一。任何事物都会走到它的反面。

二元是互生的,也是并生的,是非对错善恶是相互转化的。就像太极图,尽管它是平面图,却可以充分表现两个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相互推动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真实的世界却是立体的,要复杂得多。

因此只有破除己见,破除二元对立人们才能达到二元融合万物一体,真正从二元对立所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在我们现实中,真正能够站在中立角度客观角度来看事情的人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从众。

关于二元对立,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比如说富人和穷人,勤奋和懒惰。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6)

  • “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之一:
  • 用简单思维理解复杂世界。

这是思维的懒惰和局限性的体现,这样的思维模式如同一个框,当你无法识别时就会永远在框内转悠。

  • “二元对立”思维本质之二:
  • 分别心和执着心。

我是最好的、我是美的、我才是对的…不符合我的标准都是错的,不该出现,要消灭。

“我”比天还大,当人看不到“我们”,一心只有我时,一切都会变成问题,加强了“二元对立”,将自己禁锢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无法得到自由。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7)

二元对立思维的诱因是分别心,偏执之心。

分别心的起源是原生家庭接受到家人朋友们的溺爱和严厉管教。

得到的溺爱过多了,导致对外界的人事物丧失分辨性。

大树根基的信念扭曲,导致树根 树径 树支 树叶变色 变形。

外在生长表现出来的二元对立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内在的根基“信念”。

二元对立产生了内耗,内耗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出来。摁着葫芦起来瓢。唯有无条件的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才能够唤醒二元对立。生命可以唤醒生命。

因为已经无条件接纳和爱了,还对立个啥?

没有对立何来愤怒?愤怒就是对自己无知的诠释。

有了内在的平和何来愤怒?愤怒就证明,对事情无解。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个坏的念头出来,后面100W个坏事情的门已经开始打开了。等待您“心力”的继续吸引。

古人易经:“谦卦 ”告诉我们人,无论面对任何事情,只要有谦卑 感恩 敬畏 因为谦卑了 感恩了 敬畏了,自然就会生发出来您的反省之心了。

再不好的事情,再坏的事情,只要愿意反省,也可以变成好事情。

“曾国藩”那么笨的人,连贼的记忆力都达不到,但是他一日三省,善于复盘总结,日行一善。内圣外王。

家书每周写一封。造就了后来的半个圣人“曾国藩。”

愤怒只会吸引更多愤怒,怨恨只会吸引更多怨恨。

善良也会吸引更多善良,平和会带来更多平和。

富足会带来更多富足,慈悲会带来更多慈悲。

谦卑会生发反省,反省是精进唯一的路径。

思考一下一个没有反省之心的人生之路是多么可怕的一生。昨天犯的错今天接着犯,明天继续,后天照样。这样的人生过10年 50年 和过一天有啥区别?

有些人认为自己很努力 也很愿意反省自己了,但是他所选择的只是表面上的反省,更多的是没有深度反省思考。

肉体上进行了很大强度的劳动和行动,但是这背后就是在逃避大脑思维惯性的懒惰。

天道酬勤,上天要优厚对待的是不单纯只顾体力劳动的人。那样和奴隶还有什么差异?

身体很努力,手脚却已经被牢牢束缚住了。

习得性无助。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8)

上天更要酬谢的是愿意深度思考 深度反省自己本质问题的人。

任何外在的改变都源于内在的先改变。

爱因斯坦说:E=MC平方

能量不可能凭空消失,能量只会从这里转到那里。如果说体力的勤奋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话,恐龙就不会灭绝了。

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差异就是人是灵长类动物,人会思考,会反省,进而生发出来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智慧出来。

“灵长”的本质就是智慧。二元对立的本质就是用简单思维理解复杂的世界。看待问题 片面 视角单一,轻易妄下结论。

如果有足够的见识 足够的知识 还会有二元对立的认知吗?

您是否会学会包容 会学会换位思考 会学会感恩?

否则若干时间后:

您连您自己可能都会感觉自己很偏执 很搞笑 很愚昧 很无知。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知道自己什么也不知道。

世界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变化本身。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论二元对立思维)(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