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肽宣传(点燃创新引擎释放新动能)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意味着破除陈旧,意味着艰辛付出,更意味着“破茧成蝶”。创新,既面临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

近日,在京发布《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指出,“十二五”以来,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迅速,其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到2020年将达到8万亿—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生物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对于中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加快壮大新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如何审时度势,调整企业的发展方略去适配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于人民国肽这样的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人民国肽集团总裁李建琪表示,“容者大成”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气量和魅力,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气度和魄力。掘金16万亿大市场,不仅要具备开拓者的勇气,也要具备领导者的能力,想要百年长青,人民国肽就要做行业的领航者和探路者。以健康事业为己任,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建设,推动产学研联动,不断丰富、提高产品内核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全产业链格局,将产品研发、品牌传播、渠道建设等环节打造出一个完整的闭环。

国肽宣传(点燃创新引擎释放新动能)(1)

融合国际全新研究 坚持同频共振

近几年,数字浪潮和信息现代化衍生出了许多新名词,健康大数据恰逢其会,这一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将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生物技术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虽然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被治愈,但亚健康、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却日趋严峻。

随着2016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工作大会的举办,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心完成了由治病治疗到健康预防的战略性转变。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继互联网 后的下一个黄金产业。同时,国家对“互联网 大健康”产业建设也日益重视,虽然健康管理在中国发展已经长达11年,服务市场初具规模,但是中国健康管理事业,尤其是在数字健康管理方面还任重道远。

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为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科研动力,人民国肽集团建立了强大生物活性肽应用大数据库,基于数据的健康指导,在拓宽国肽产品类别及营销通路的同时,满足市场定制化服务需求。

作为国内生物活性肽领域的先行者,人民国肽集团高度重视生物科技、健康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构建全产业链格局,打造“生产基地 专属定制 物流产业链群 区域营销中心”的发展模式,打通从原料端、研发端、生产端到销售终端的所有关节,加大科研投入,先后在安徽、湖南、青海、新疆等地投资建设小分子产业园和生产基地,并建立了生物活性肽行业院士工作站和多所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基地。

2017年5月,人民国肽承办的“2017国际活性肽论坛”在杭州浙江大学举行,打造一个汇集肽领域专家学者、凝聚学术共识、利于生物活性肽产业链应用交流及分享的平台,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人民国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恒表示,此次承办2017国际活性肽论坛,旨在进一步融合国际全新的生物活性肽学术研究成果,拓展国际间科技交流合作,有效构建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基础科研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加快我国活性肽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形成共建、共赢、共享的包容性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同频共振,把肽健康真正带给千家万户。

培养优质人才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

2016年7月,国家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提出到2020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3%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申请量较2015年翻一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5%。

人民国肽坚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只有从核心竞争力出发,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打造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才是企业持续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2016年,人民国肽联合安徽大学创新管理研究中心和博士后智库,还共同出版了《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绿色发展研究报告》,汇集国内外众多博士后人才多年学术研究成果,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范本,同时也对整个大健康领域的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起到了良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此外,在“归国潮”和2030规划纲要的双重利好之下,人民国肽集团还积极对话世界知名学府,接轨国际全新科研成果,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化学和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以博士后为主导的人民国肽专家智库,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快速实现生物活性肽科技成果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健康福祉。

人民国肽广泛吸收高校科研人员,充实院士科研团队,成立院士工作站,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

2017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在人民国肽集团研发工作专项协调会上指出,人民国肽一直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中国科学院将结合目前市场上应用范围比较广的牛骨肽、牦牛骨肽等产品类别开展功能性评价及原理探索研究,尤其是对于氨基酸成分的分析工作要进一步做细做透,并基于人民国肽现有的双蛋白酶切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推动生物活性肽技术的革新,为提升人民国肽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恒表示,根植于心,让创新成为习惯。固化于制,让创新成为责任。力践于行,让创新成为关键。现在,“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号角已经响起,科技创新这架新引擎正蓄势待发。未来,人民国肽将充分发挥博士后智库平台优势,凝聚广大高端人才的创新智慧,吸引到更多高层次优秀人才加盟到肽健康事业当中,为我国的肽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的科技创新元素。以更宽的视野把握市场形势,以更高的起点规划生物活性肽行业的发展,集聚技术、人才、科技要素,增创发展优势,上下同心、齐心协力,以不负伟大时代的创新精神,不懈实践,努力探索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企业发展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千里马竞相奔腾。人民国肽的大门,永远为优秀人才敞开。 (张丽 杨雪/文 滕召银/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