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病检查方法和技巧(生活中突然听不清声音)

耳病检查方法和技巧(生活中突然听不清声音)(1)

交汇点讯 耳朵,帮助我们感受世界万物、体验美妙的声音,你是否想过,耳朵出现问题会如何?

“医生,快看看我的耳朵,总感觉闷闷的,好像隔了一层膜一样,听不清人家讲话……”常州一院耳鼻咽喉科专家门诊诊室,小李捂着耳朵焦急询问。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薛海翔用电耳镜仔细做了检查:“你的外耳道通畅,鼓膜正常,可能要排除感音神经性耳聋。”

“耳聋?我只是感觉有东西堵住了耳朵,你仔细看看,是不是耳屎?帮我掏掉就好了吧?”小李紧张地回答。

薛海翔带他来到耳内镜视频检查室,在高清显示器上让他观看自己的耳道和鼓膜。“确实没东西堵住,那怎么回事?”“你的情况有可能是一种低频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最终,薛海翔得出最终诊断:低频听力下降。原来,小李是高三学生,马上要面临高考,最近都忙着复习,压力特别大。“‘低频听力下降’曾被列入突发性耳聋,近几年行业内将其单列为一种耳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听觉细胞受损,及时治疗可以痊愈。”薛海翔说。

医学上的耳聋,并非完全听不见,根据下降程度,耳聋可分为4类:

轻度:可听到或重复1米处的正常声音。

中度:可听到或重复1米处提高了的声音。

重度:当喊叫时,可以听到部分声音。

极重度:不能听到或听懂喊叫声。

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低频听力下降患病率明显增加。今天,有请薛海翔副主任医师科普。

低频型听力下降的特点:

1.低频听力下降的患者多具有经常熬夜、压力大、情绪紧张、长期过劳等特点,金融界、IT界和传媒界等工作压力大的行业职员较为常见,近年来学生患者也较多见。

2.表现为耳内胀满感、低调轰鸣或吹风样耳鸣,常出现自听增强及听觉过敏。

由于男性声音低沉,女性声音较纤细,很多病人反映 “女人说话听得清,男人说话听不清”。

3.低频听力下降容易反复发作,常可双侧发病。部分患者每隔几周就会发作一次,甚至只要一熬夜工作就会发病。

4.一般情况下,首次发病时及时治疗,很多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如果频繁发作,听力可能会永久损害。

由于“低频听力下降”只是对某一段频率的听力下降,发病时容易被患者忽视,具有隐蔽性,导致错失抢救听力的黄金时间。相较于治疗,预防更为重要!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大约有3.6亿人患有听力残疾。近年来,年轻人群的发病率逐渐提高,专家建议有效预防听力损伤需要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损害。

1.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链霉素等药物具有耳毒性,建议市民尽量避免使用。

2.保持低音量。安全音量水平应低于85分贝,持续时间不超过8个小时。如果听者无法听到离自己一臂距离远的人说话,或者听者耳内疼痛或者耳鸣,那么声音可能就太大了。

3.戴耳塞。在夜总会、迪厅、酒吧、体育赛场和其他噪音巨大的场所,使用耳塞来保护听力。正确使用耳塞,可将噪音接触降低5至45分贝。

4.使用适配的耳机。选择合适的耳机,可让使用者用较低的音量就能听清。经常在火车或飞机上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人应考虑使用降噪耳机。

5.重视听力安全等级。设定个人音频设备的听力安全等级,即在安静环境中将音量调到不超过最高音量60%的舒适水平,这也是保持低音量收听的办法。

6.去声音嘈杂的场所时,时不时地到安静的地方待一会,减少接触噪声的总时长,让听觉器官得到休息。

7.避开巨大声响。在噪音巨大的场所,尽量远离扩音器等声源。待在相对安静的区域也能减少噪音的损伤。

8.减少使用音频设备的时间。除了降低音量,每天听音频设备的时间不宜过长。

9.注意听力损失的迹象。如出现耳鸣,听门铃、电话铃和闹钟铃等高音时有困难,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在打电话时),或者在其它嘈杂环境中跟不上别人的谈话,应当考虑听力受损,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子杰

通讯员 刘华联 王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