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

闲来无事,追了孑与2的穿越小说《明天下》,作者真是文采飞扬,天马行空,想象瑰丽。其中就有夏完淳。当然了,在作者的巧妙按排下,这里的夏完淳绝对不会是抗清失败身死报国的夏完淳,而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满清血的夏完淳,故事虽然还没写完,但是夏完淳的表现会很精彩。

可惜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在明末清初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空隙中,夏完淳是一个闪光的亮点,他不仅象征着民族的不屈和奋斗,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化的脊梁和傲骨。

夏完淳于崇祯四年(1631年10月4日)出生在大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其父亲夏允彝是江南名士,从小对其教育十分严格。不仅如此,生母陆氏和嫡母盛氏也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不仅在生活上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习上也时时对其督促。另外祖母和家中的姐妹也都识文断字,经常朗诵《正气歌》、《满江红》等爱国诗篇,对其性格和心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小小年纪遍“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显示出非凡的才气。

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1)

转眼间山河崩碎,家园涂炭,李自成打垮了大明王朝,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才做了一天皇帝的李自成又被满清剿灭。随即,满清铁蹄入关,征伐江南,美丽富饶的江南沦为惨烈的战场。宏光元年(1645年),十四岁的夏完淳跟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举起抗清大旗。

十四岁,现在来说还是坐在教室里的初中生,无奈国难当头,大丈夫不看年龄,看傲气。在民族危亡的时候,这个自称”江左少年“少年郎,就已经做出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完成的壮举。

可惜不就,这次起义抗清失败了。这里不得不说,夏完淳能有如此爱国气节和其父夏允彝的教导是分不开的。在起义失败后,很多人劝夏允彝到福建继续组织义军抗清,被他拒绝了,他决定自杀殉国。夏允彝的死非常悲壮惨烈,我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思虑再三,还是平静的叙述吧。

松塘水流涓涓,万籁呜咽悲鸣。在岸边,夏允彝平静的和家人交待着后事。他嘱咐夏完淳把家产全部变卖做义军的军饷,要他好好活着,报效国家,要他继续战斗以图恢复家国,完成自己此生无法完成的志愿。

最后,在家人的悲痛欲绝的目光里,他缓慢的走进齐腰身的水中,最后一次眺望这残破而壮美的山河,弯腰把头浸入水中,生生把自己呛死。有记载说,此刻他背上的衣衫都未湿透。

这是一次毁家灭国后爱国教育的仪式,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的涅槃,意为激励夏完淳完成父愿。中国文人历来不缺少铮铮铁骨,更不缺少正气和血性,洪承畴之类的奸贼,是历史的疥癣,他的存在只为衬托这高贵的灵魂。

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2)

父亲死后,夏完淳和老师陈子龙继续抗清斗争,在鲁王监国期间,陈子龙欲策反松江提督吴胜兆,可惜失败。陈子龙被俘,在押解南京途中,他趁看守不备,跳水自杀。父亲和恩师的相继离世,不仅没有动摇其心志,反而更坚定了反抗满清的斗志。

陈子龙不仅是一位坚定的反清斗士,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词歌赋散文自称一家,在明末文坛颇有影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破家亡之下一位爱国文人的节操和气魄,千古流芳,可谓后世楷模。

后来,夏完淳到太湖义军吴易处参赞军事,吴易失败后,夏完淳在吴江为吴易建衣冠冢。站在吴易的坟前,夏完淳心是在滴着血的,眼泪已经流干了,而且男人也不相信眼泪。太多的战友离开了,他要继续他们的遗志,誓将鞑子赶出关去。整理心情,壮怀激烈,趁兴为吴易赋诗两首:《吴江野哭》和《鱼服》。至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吴江野哭》

(明)夏完淳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3)

南京朝堂之上,汉奸洪承畴正襟危坐,对着下面的夏完淳喝到:“小小孩子,不知道受了什么人的教唆,也敢造反,只要悔过自新,未必没有光辉前程啊!”

夏完淳淡然自若,假装不知道的问道:“你是什么人啊?”

旁边的虎狼衙役喝骂道:“真是放肆,这是堂堂的洪亨九洪大人你都不认识,当真是有眼无珠。”

夏完淳听完声色俱厉的喝道:“胡说八道,本朝洪亨九先生,天下谁人不知,是位堂堂男儿,国家栋梁,在松山和杏山与跶虏征战,已然为国捐躯。皇上亲自悼念,痛哭流涕,并作诗褒奖。我正是受到忠烈的激励,想杀身报国,哪里来的奸邪之徒,逆贼丑类,竟敢冒充先烈,真是无耻之极。”

堂上的洪承畴听得汗流浃背,两腿战战。这个胆小如鼠,苟且偷生的小人,世代享受大明的俸禄,不思报国,却甘愿委身事贼,连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都不如,一把年纪真是活到狗身上了。夏完淳的一番话让他比死还难受,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使活着也是一具行尸走肉。他的脑海里会时常的回荡着这个少年的话,让他每次想起来就心惊胆战,羞愧难当,估计比死都难受吧。

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4)

此时距离夏完淳被俘已经八十多天了,也是这个少年英雄的最后日子。在狱中,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狱中上母书》,读来字字血泪,思来肝肠寸断,多少牵挂,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尽在字里行间。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1647年十月十六日,夏完淳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陪同他的是包括他的岳父在内的几十位抗清勇士。当时秋风萧瑟,乌云翻卷,天地含泪,乾坤无色。

采桑子

(明)夏完淳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夏完淳牺牲的经过 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夏完淳(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