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一(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一?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一(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二)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一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很多朋友就讲,我摸了半天了,没感受到这脉气在哪呀?怎么样才能感受到脉气呢。这个,有一些小的技巧,如何去感受脉气,第一呢,你自身呀,首先你的感触,指尖感觉要保持一个敏锐的一个感觉。所以摸脉的手要注意保养。我有时候,家里有一点事情,需要去做一些体力劳动的时候,有时候偶尔也会手摩得有点粗了,指尖的感觉,皮比较厚,比较硬了,这样感觉就差一些。这时候你去摸脉,摸的准确度就差一些。你摸脉的时候,首先要保持自己手指的灵敏度,有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是一条。

再一个,自己自身的这股气也要能够比较清透,我们去摸脉,去感受患者这股脉气,是依靠自身的这股气来感受,你去摸脉时候,你身上这股气和患者身上的这股病气在交流,打招呼呀,所以有些病人病气比较污浊的时候,郁结比较重的时候,医生敏感度比较高时,摸了脉后,感觉会非常不舒服。好比说,有一个人,自已很爱干净,不抽烟,现在让你跟一个非常喜欢抽烟,抽了几十年烟的人,一身烟气,一说话都带一股烟味的人,你跟他面对面聊天,聊上二个小时,你会感觉很难受。摸脉也一样,当气感很好时,有些病人病气比较污浊,郁结比较重时候,他的这股气也会影响到你,你也会觉得很难受。相反,有一些患者本身这股气比较浊,久而不闻其臭,你让他去摸脉,他可能什么也摸不出来。所以摸脉的好坏跟自身这股气的清透程度也是直接相关的。不过,你的本身这股气比较干净,那你的敏感程度就比较高一些,病人的气稍微有点变化异常,稍有点偏,你都能感觉出来。如果你本身的这个气就很偏了,甚至就已经污浊了,那你就很难去感受出别人气的好坏来。就好比一个抽烟的人,让他到有烟的屋子,他也不觉得呛。你说让他到空气很新鲜的地方,他也可能也不觉得有多新鲜,他的应变能力比较差些。所以我们要把脉摸好,作为一个医生来讲,首先自己要保证一种比较好的状态。保证自身的这股气比较清透,比较干净些,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么如何让自身这股气比较清透、比较干净呢?实际上,人生病,从气的角度来讲,就是气郁了,或者说气浊了,或者各种原因,导致气不通畅了,所以就生病了。

凡病则郁嘛,郁就是气瘀、气滞。实际上呢,人身这股气,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欲念的话、没有太多的贪着,它本身不会有太多的郁滞,一个人活得比较简单的,没有那么多欲望的人,他的脉气一般都比较清透一些,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怪病,不会有什么重病怪病。从临床上看,凡是生一些很重的病,或者说顽疾怪病这样的患者,这种人往往也是从本身从心智角度讲,往往是比较偏的,或把某些东西看得很重,或某一方面想不开,总之,心里也是有个结。精神层面有问题了,就会导致气跟着出现郁结。

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想把这个气呀,自体的这股气保持比较清透、纯静的状态,一个人至少不能太自私,不能什么事都只考虑自己,有很多欲望,要这要那,这样的话,欲望越多,郁结越多,气也就越郁浊。所以古人讲,一个大医,首先要重医德,医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太贪着。看病不能先想着,是为了挣多少钱去看病。从心态角度来讲,首先要,简单地说寡欲,欲望要少些,自私心要少一些,这样的话,自身的这股气慢慢就会变得干净一些。另外,从生活习惯上来讲,也是一样的。饮食要简单清淡,尽量素食。吃素呢,相当于吃得比较简单。吃这个鱼肉呢,吃荤呢就是吃得比较讲究。实际上素食搭配好了,营养也是足够的,不会吃了吃饭没营养,缺这少那的。《内经》里讲,饮食呀五谷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五谷杂粮,这是最主要的东西,为主。其它的,都是搭配的,辅佐性的食品,也就是说可有可无。人可以不吃肉,但是不能连五谷也不吃。所以正常的人,你都是要吃饭,吃五谷杂粮,以这个为主。植物性食品,植物本身它没有什么欲望,植物本身这股气比较简单,就是一股生发之气,比较平和的一股气,比较干净。所以人吃素时间长了,身体也会慢慢变得干净起来。肉食是动物的肉,动物相对跟植物相比,它就会有了很多欲望,自己要觅食,争斗呀。动物相对植物而言,动物的欲望要多很多。所以动物这股气与植物相比,要污浊一些,尽管它们的肉,你吃得可能当时觉得很香,实际上,它的肉这股气到身体里面去,相对而言还是一股浊气,可能你觉得越香,肉吃得越好吃,这股浊气污浊得越厉害。所以很多吃肉吃得比较多的人,往往也会容易得一些慢性疾病,例如肥胖呀,糖尿病呀,高血压呀。 有很多,就是因为饮食不注意,吃这个吃荤吃得太过了,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咱们日常生活的饮食呢,还是尽量以简单清淡天然为主比较好,所以保持自身这股气比较清透,比较干净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吃素。吃素能够坚持半年以上,自身的这股气基本上就能够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为什么这么讲,这一身之气的根基在于肾气,而肾属水,其数6,6个月肾气完全能够更新一遍,就跟一个人脱胎换骨一样,换了一个人一样,所以吃6个月的素,坚持半年以上,你的整个一气都是全新的,都是比较干净的。这个时候,再去摸脉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以前摸脉可能就觉得脉在跳,一下一下的蹬蹬噔,现在你摸脉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个脉不光是在跳了,这个脉跳的姿势你都能摸出来了,就是这个脉气你就能感觉得到,很自然你就能感觉到这股脉气,这股脉气是急匆匆的来的?还是慢悠悠的来的?它是像一个人满头大汗一样热气腾腾的来的?还是像一个人冻的打哆嗦一样凉飕飕的来的?都不一样都能感觉得到。有时候碰到阳气比较虚寒气比较重的患者,他的脉气是冰凉的,一摸把我的手都给凉的发麻了,那么这种脉是什么脉,28脉没有这个脉啊?没法对号是吧,起个名字叫寒脉还是冰脉?

但是你一摸这种脉你就知道他的气比较寒,比较凉,治疗的时候肯定要考虑温阳散寒啊这种思路。所以你看是不是很简单啊,你摸脉摸好了,这股脉气他是什么样的一个形态,是一个什么样的气势,非常清晰一目了然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就跟你看到一样,所以作为一个中医大夫,要想把中医学好首先要做到这一点,摸脉的时候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这股脉气,能够感受到一个比较准确清晰的脉象,你能够感受这种很鲜活的感觉。不是那种心中茫然不知手底是什么东西,光知道有点动,有点在跳,完全不是那种概念,就是你摸到这个脉感觉他就像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样,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形态、强弱缓急,非常形象的一种感觉,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摸脉已经不是摸脉了呀,就是跟另一个生命在气的形态交流。

前两天有一个出家的师父找我看病,摸了他的脉之后呢我就跟他讲:“你呢不要太着急”。出家师父就很惊讶,他说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老爱着急,他这次病也是这么得的。因为摸脉的时候能感觉到他的这种脉气,就是一个人很着急的,不知道该去哪儿那种感觉,脉弦、脉急、脉促、脉有力;所以你看我们要用语言把这个脉象要表达出来,要准确的描述出来,是很不容易。有时候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难准确的把它描述出来。但是如果你们能够把这个脉象很好的体会得到的时候,也不需要去描述,所以我看病为什么一般不在网上看啊,因为摸不了脉啊。

有的人说:“我找个老中医,摸摸脉告诉你”。我说没有用啊,他摸的感觉和我的感觉可能不一样啊,即便都是弦脉,弦的程度怎么样,你自己不去摸的话你怎么知道啊。是弦急还是弦弱啊,是浮弦还是沉弦啊,是弦滑还是弦涩啊?完全不一样。所以中医有时候呢,也有这个局限性,你想看得好,必须面对,当面切脉,这是最准的。不过你脉诊很准的话,你摸脉啊,这个病人的整个病气都展现在你眼前,对病人全身的一气的状态就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什么这么讲呢,下面进入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脉象。刚才是讲我们要从体会脉气的角度,先去诊脉,感受脉。现在讲一下从一气周流的角度,从整体上去把握脉象。

这个脉呢,分左手右手,寸关尺三部。左手的脉,寸脉为心,关脉为肝,尺脉为肾;右手的脉,寸脉为肺,关脉为脾,尺脉为肾阳命门;左尺是相当于肾阴。左右手的脉相当于一气周流的左路右路,可以先这么理解,对应着左路和右路。左手的脉由阴出阳,水生木、木生火,是这么一个过程。右手的脉由阳入阴,他是火生土、土生金,这个脉气呢,从左手的尺脉,左尺脉,为肾阴、为水,他向上升发,到左关脉的时候相当于木气,再到左寸脉相当于火气,心火之气;然后心火之气转个弯儿,敛藏,演变为肺金之气,就到了右寸脉上来了,右寸脉为肺气,肺金往下敛降,然后呢右关脉,中土斡旋,是枢纽,也是右路通降的一个必经之地,肺气往下敛藏入肾,为肾阳,右尺。左右手这六部脉呢,它这个六脉也相当于是一气周流的一个简单的模式,就是左升右降,也是这么一个模式,所以你把两手的脉象摸完之后呢,就相当于一气周流这一圈脉气也就都出来了,所以你得出这个脉象他的具体的情况,整个这个一气周流的全局,他是虚是实,是缓是急,整体的状况已经有了。那么某一处,可能有单独的不一样的地方,也能感觉出来。比方说,脾胃有问题的,可能右关脉容易出现滑象,或者出现比较弱的涩象,虚实的不同,其他的脉也是这样。那我们摸脉呢,首先要感觉,为了感受这个脉气,知道这个脉气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然后呢,把你摸到的所有的脉气,按照一气周流的次序、结构,把它串起来,那你就知道这一气周流他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他是左路不能升了还是右路不能降了?摸脉都可以摸出来的。然后脉气里面这个郁结,是痰还是郁啊是寒还是热啊,也能感觉得出来。正气的强弱,病气的性质,疾病的病位,在哪个地方,全都可能摸出来。所以摸完脉之后,病人身体的一气,整个周流的状态,就跟一幅画一样,已经在你面前显示出来了。这个时候你说你能透视五脏六腑,怎么讲,从某一个角度来说,这么讲也不为过。所以说摸脉呢,摸好了,就相当于为患者做了一个全身的体检一样。有的时候,脉诊的结果可能比西医的健康体检或者一些临床的检查还要准确,还要全面。所以说一个好的大夫,他的脉诊的水平,决定了他治病的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他医疗水平的高低。

如果连脉诊啊都摸不出个所以然来,摸了半天也不知道病人的脉气是咋回事,那你这个治疗就等于是空中楼阁,没有根据,只有一个准确、形象的诊断,才会有一个针对性非常强的治疗方案,然后根据这个做出来。所以我们临床治病,如果大家真的想往专业的方面去发展,想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能够做到一剂知两剂已,能够做到效若浮鼓,用药即效,这个不是你看多少病,多少经验就能够会、能够达到的,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脉诊的基础,能很精确的诊断。只有这一点,才能够让你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非常真切、清晰的把握,然后你才知道怎么去治疗。所以我们讲脉法解,讲一下怎么学脉呢,主要是这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学会去感受脉气。不要只去摸他跳不跳啊,那谁都会摸,一定要感受脉气。感受这个脉就像一个生命一样,像一股灵气一样,他有他的非常形象的动态的变化,有一个即时的形态。甚至他也有他的喜怒哀乐啊,你要这么去感受。摸脉摸好了,一个人的性情、脾气,一摸你就知道。第二个呢就是,摸了脉之后呢,要把这个脉,把两手的脉象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一气周流的整体。从一气周流的角度,从整体上去评判、把握患者全身的一气周流的具体的状态,要把你得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左手的脉相当于是左路升的,右手的脉相当于是右路降的,他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去把握,就对患者的一气,从总体上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如果这两点大家都能够做到的话,不需要再学什么28脉了。因为脉气的这种跌宕起伏的流通的形式,他有无数种形态。就跟一个人,你出去看风景一样,即便是同一座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也有不同的形态。所以脉象有无数种脉象,不要拘泥于是哪一种脉,只要你感受这种形态就可以了。刚开始可以去感受那种流水一样的感觉,去体会脉气。当你对脉气体会也已经很熟练的时候,你还可以更进一步。体会脉气的时候你可以去体会风景,跟看风景一样。不光是去体会那种流通,像看风景,看一个人一样,那个时候你感受的东西会更多,甚至会有一些不敢相信的东西,你都会可以感受得到的。就不再多说了,说多了成了迷信了。但是最起码的你要感受到那股脉气,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你连脉气都感受不到只是感受到跳动的话,那就还是在外形,查形,不是查气,那就不叫摸脉。诊脉就是诊脉气,不是摸它跳不跳。今晚上讲课的内容就讲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咱再提出来再交流一下。

课后交流

杏林小学徒:1、脉象是真实的为什么有舍脉从证一说?2、如何理解脉象的来、去、里、外。

有时候,病人的脉气郁结的很深的时候,他这个脉是沉的,而且你浮取中取都摸不到脉,沉取的时候才勉强感受有脉在跳,脉的力量也不是很大。按说这种脉是一种虚像,是脉虚。实际上病人的疾病是郁结之症,肝郁,郁得很厉害。他并不虚,这种人甚至是闲不下来,两条腿走上三里路都不累。这个时候按照传统说法叫舍脉从证,脉摸得是虚,实际上病症是实的,肝气郁,郁得比较实,比较重,不能补,越补越郁,要疏肝散血散气,从这个角度来讲,所以舍脉从证这么一说,也算对,严格来讲就没有舍脉从症这个道理。为什么?脉气任何时候都是最准确最真实的。舍脉从证他是针对对脉的体会还不够深,属于一般的大夫,初学者。因为他体会不到真正脉气,他可能体会到脉形,所以教你要脉症合参不要错。如果你对脉气真的有很深的很真切的体悟,就不存在舍脉从证的问题。他的脉,就像刚才我讲的,肝气郁得很深,冒似看得很弱,如果你用心去体会,他的脉在很沉的脉象,藏着一股很强的力,欠按不衰,甚至那种脉气能把你的手指都推开,刚摸的时候,皮肤都是软的,摸不到脉。按到底,仔细去体会,有时候会觉得脉气非常郁,郁的很重,由一个很弱的状态,慢慢的就能体会到那股力量爆发出来。不过你从脉象上已经知道这是一个郁结很重,气郁不到外发的病相。你自然就该知道用疏达外散的药,不会用补虚的药。这哪来的舍脉从证一说。不需要这种说法。所以这种说法针对的是对脉象不是很精通,水平不是很好的,是防止辩证不准,防止误断,所以教你脉证合参的规律。如果你觉得诊脉的功夫已经没有问题,这个时候你可以认为这个说法没有,不需要考虑这个说法,这个说法是错误,脉永远都不能舍,证可以舍,脉不可以脉。第二个如何理解脉象来去里外,这个我们下次再讲,具体的脉象东西,我们下次再讲。土枢四象问:摸脉是不是左手摸对方的右手,右手摸对方的左手。

这个无所谓。你看有些小孩子不配合,一会儿转这边一会儿转那边,你怎么摸。只要能摸到脉就可以。对于成人来讲,大部分情况,看患者坐在哪一边,患者坐在你一边,你就用一只手摸脉也可以。不过患者坐在你对面,也可以两个手交替着摸脉。左手摸右手,右手摸左手,用哪个手摸脉,这个不是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你的手感要好。手感好的话,哪个手摸都没有问题。

业余学中医问:老师讲的流水一样的脉气是指参的时候共同感觉还是单独一个手指出现的感觉?

那我们摸脉是三个手指一块摸,这个感觉,刚开始,大家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个手指感觉。这样单纯,可能感觉更敏锐些。等你学得比较好的时候,熟练的时候,三个手指一块摸,同时都会有这个感觉。这个脉气的感觉是每个手指都会有的。当然因为每个手指摸的脉的位置不一样,分别摸寸、关、尺,这个感觉有差异。这就是脉气升发的不同阶段,他的状态也是不一样。即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不一样的。比方说:如果是滑脉,痰盛的滑脉,可能三个手都有滑的感觉。但是,尺脉指头的感觉可能是脉细沉而滑,关脉的指头,脉浮滑而大,寸脉的指头,可能是脉滑微动,可能都不一样。可能都有滑的感觉,滑的感觉不一样。同时都会有感觉。不是只有一个指头有感觉。

摸脉是医患之间脉气的交流,所以自己不可以给自己摸脉吗?

也可以,自己给自己摸脉更准呀?为什么这么讲?讲摸脉是脉气的交流,这个是客观的,但是对脉气的交流是谁在体会?是脉气自己在体会?不是。是你的心神,你的神气,在看着在体会着脉象。所以,自己给自己也可以摸,因为脉气是在你自己身上的,摸的更好,不是脉气在看着脉,而你的神气,神气跟脉两个层面。

摸脉是三指,还是分别单独用不同的力量摸不同的脉?

这缘头活水问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摸脉的具体技巧问题。摸脉有浮取,中取,沉取,实际上这是大概的一个分法。你可以三个手指头可以一块用力同时浮取,中取,沉取。也可以分开单独的来体会,先体会尺脉,尺脉这个指头先按下去,其他的手指头先不按。都可以用。如果刚才对诊脉的方式做过多的讲解,这都是手段,这都是一些具体的诊脉方式的问题,这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的问题是要把这个脉,脉的脉气感受清楚。这个脉气,如果他是饱满很旺盛的一股脉气,自然不需要你沉取。轻触即得,浮取就能感受得到。所以你摸脉的方式,我是浮取,沉取,是根据患者的脉气悉悉相关的。患者是沉脉你浮取肯定取不到;患者如果是浮脉,如果你沉取的话,如果他还有根,那就是,说明这脉气比较饱满,如果脉轻取即得,沉取即无,这就是脉浮于上,无根脉,还比较危险。至于怎么去摸脉,这完全取决于脉气本身,是什么样的脉气,就需要什么样的摸脉手段。这个需要大家灵活处理。当然传统浮取、中取、沉取,大家可以多多都可以用一下。

小楼落樱问:把脉是同时把左右手还是一个个把脉?

我是把完一个手,再把一个手。当然也有的大夫,他们是两个手一块把脉。按说两个手一块把脉可能效果更好,那个是更同步,但是这个需要技巧,要更高一些。需要大家摸脉的水平,心要更静,要求会更高,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还是一个手一个手的来吧,先别急。如果你的水平很高的时候可以试一下左右手同时把脉,这时感觉可能不一样。其实一个手一个手的把脉也够了,把脉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一两分钟的时间脉象变化还不是太大。

品茗问:如何能感受到脉气,如何能感受到凭脉用药。

这个如何能感受到脉气,刚才已经讲过了。如何能凭脉用药以后讲。

天意问:摸脉是否跟季节、时辰联系起来?

这是必然的。不同的时辰不同的季节,疾病不同的状态,他的脉象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四圣第3卷,四时脉象,春夏秋冬都不一样。春天脉多弦,只要他的弦脉,有一股和缓之气,这就是正常的。我们这个患者这个脉象,他跟时辰季节也是很密切的。但是,我们更主要从患者本身的脉象考虑问题。因为四时脉象,跟时辰季节相关联的脉象,对正常人来讲,他虽然也有变化,像春脉弦,夏钩,秋毛,冬石,虽然有变化,他还是都在缓脉的范围之内,就是这个脉象,是缓和正常的基础上,稍微有所偏。还不算病脉。而一旦生病之后,他的脉象离这个缓和的正常脉象偏得有点远,他偏的程度远远甚至远远超过时辰季节的变化所引起的脉象的变化,远远的超过了这个程度。可以认为时辰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脉象的变化是生理性的变化。而生病的变化是更重的病理性的变化,他的脉象变化更重一些,偏得更严重一些。所以我们摸脉的时候更主要的是考虑患者本身的脉象。比方说如果我在春天摸到一个缓脉,春天肝脉弦样是正常的。如果摸到软软的,烂泥一样,一点弦象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就要从脉象本身,濡软,湿气重,土气不运,这个角度来应用。而不是管春脉弦,他怎么不弦呢。不弦就不弦。一切以我们能感觉到的真实脉象为基础。

谦明生问:左右脉可以理解为左升右降之象,人体左侧有病是不是在左脉上就反应出来。

这个问题不完全是这样,我们用左右脉来模拟一气周流的左升右降,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人体身体左侧有病,是不是在左脉上反应出来?有时候他能反应出来,有时候他反应不出来。身体的左右侧,左侧和右侧,与这个脉象,左手跟右手的脉,并不是完全对应。这个脉气,左右手的脉,更多的是反应脉气。或者的说他反应的是一身的气,不仅仅是左侧和右侧。当有些郁结比较重时,确实内经也讲,郁积,脉大部分脉是比较沉的,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沉脉在左边,左手的脉郁积就在身体的左边,有这种对应。但是不完全是这样,有很多病不是这样。所以不要这么机械的去套,而是更多从脉气,脉的象上去感受一身之气的升发收降,他的动态的变化。比方说:左路升,升的脉象正常的话,那就是肝气的问题。肝气一身上下无处不在。当然在肝脏系统本身体系,他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更明显些。你可以根据脉象的形态以及患者的病症的表现,综合来参考,看这个问题出在哪。左脉有问题,这个病不见得就在左边,有可能在右边,也可能在上,有可能在下,有可能在表,有可能在里。不一定,还是要根据你的脉象来具体判断。实际上你摸脉摸得很好,一摸脉就知道病在哪,病在不同的部位,脉象也是不一样。谦明生问的这个问题,说明对脉象的体会不够深入,还处在逻辑推理的层面,离直观看象还有一段距离还要继续努力。

重楼之光问:临床上,很多病人的脉象左右摆动不稳定,还有左手摆动或还有右手的摆动,都需要怎么思考,还有用药怎么入手。

脉的摆动实际上,如果你摸好,他应该也不会摆得很厉害。就像小孩子他动的时候可能会有这个感觉,或者比较瘦的人,或者脉跳得比较厉害的,可能会有这个感觉。他再怎么摆动,你还是要去随着摆动,你始终要跟着他体会脉气。就跟一个人练平衡,在路上可能很平衡,在车上可能就站不稳,你要练得在车上晃得时候能站。脉也是这样。有些脉的确是不太好摸,你要把功夫摸得练得到家。脉不管怎么变,我都能感受到这个脉气。只要能感受得脉气,我就能知道你的情况,用药就比较简单。诊断出病情你才能用药,如果脉一摆动就摸不了了那你怎么用药呀?所以要把脉摸清楚。

既逸且康问:老师 我的右手是反关脉 从尺脉斜向手腕侧往合谷穴方向上行 对于反关这样的脉在把脉时应该怎么把 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吗?

反关脉的问题,我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临床上碰到反关脉的时候,我有一点体会就是,反关脉反应的脉气跟患者的病情,有时候,觉得准确度差一些。我估计可能这个反关脉这股脉气,已经不是属于太阴肺脉那股脉气,所以它的代表性就差一些,不能很准确地来传递一身之气的信息,准确度差一点。你感觉摸出来的脉气。跟患者本身的病情的关联度不是很高,或者不是那么吻合,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所以碰到反关脉的时候,我可能以舌像,问诊为主,不是把脉象作为最可靠的依据。这是反关脉和正常的脉象的一个区别。也可能是我把脉的功夫还不够,按说,只要你对脉气的感觉足够精细的话,反关脉任何一个地方的脉象,都能体察出全身的脉气来。从这点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古人选寸口选属太阴肺脉,作为诊脉的一个技法,是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肺朝百脉不是一个空话。正常的脉象,只要是属于太阴肺,属寸口的脉象,它是很容易摸到全身的脉气,而反关脉有时候感觉不够真切,感觉这个脉气摸得不是很全。

问题二:老师如何感觉病人本身体质的脉象和病脉的区别,例如有的人不管什么时间脉象都很沉,算病脉吗。

是这样,这个体质脉象严格来讲也是病脉,只不过,它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病脉,有的人,他的脉象什么时间都是沉的,因为正常的脉象应该是不浮不沉,缓脉呀,缓和才是正常,所以这种人什么时间都是很沉的脉象肯定也是不正常的。就是他的这种体质就代表了他的身体一直处于这种沉脉的状态,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一个不正常的体质脉象可以认为也是一个慢性病。如果临时有了其他的病,可以认为一个急性的脉象。就是这么一个区别。都算病脉。如果一个正常的体质就不可能出现一个不正常的脉象,有不正常的脉象说明其体质必然是不正常的。

问题三:学脉是不是要练功啊?

那你会练当然更好,反正我也不会。我刚才也说了一些方法,你可以参考。

问题四:双手同时摸病人的双手来感受脉气能行吗?好像现在的病人关脉总是大于其它部,而寸脉常较沉这是什么机理?

可以呀。这看来是摸过一些脉了。我们摸到病人大部分都是关脉大。寸尺脉小。关脉就是中土,黄元御为什么独重中土?有他的道理。任何时候,中土是最重要的,所以关脉总是大。

问题五:左手属阳还是属阴?传统认为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

左手是体阴而用阳,右手是体阳而用阳,你说阴也对,阳也对。左手主生,阴生,主阴,主血,主生动。从阴血的角度,它属阴,从生发的角度来讲,它属阳,右脉正好相反,右脉主气,主阳,从这点来讲,属于阴脉,右脉主降主藏。从这一点来讲属于阴脉,这个看你怎么去理解。

问题六:脉缓和为土气之象吗?

对呀,正常的脉象是就是缓和呀。土气和缓有力有神,这就是正常的脉象。所以我们摸脉首先要有一个标准,什么是正常?就是缓脉。大家看这个的脉象,(《三指禅》)这本书,所有的脉都是缓脉演变过来的,就像四圣心源里讲的一气周流都是土气周流变化是一个意思。所以摸脉,正常的就是:小河流水,缓缓而流,不急不迟,不浮不沉,和缓有力,饱满有神。这就是一个正常的脉象。知道正常的脉象就会知道不正常的脉象,和正常的不一样就是不正常的脉象。

问题七:听说有的时候给病人摸脉会传病,把病人的病传到自己的身上。

这个不是传病,而是这个病人的病气会影响到医生,或者是把脉的人一气。把脉的人的一气和病人的一气在交流,如果你的气比较清透,病人的气比较污浊,他的气会影响到你的气,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感觉和病人自身的感觉是类似的,甚至是一样的。你自己只要能够静心调气,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这不叫传病。

问题八:如何从脉象区分脏腑?

简单来讲,就是沉取为脏,浮取为腑。这是一条,另一个就是寸关尺三部,左右手六部,对应不同的五脏六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