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哪个级别高(为何评上正高的都是校长)

近日,某市“2022年中小学高级教师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布了,全市成功晋级306人;其中:副高298人,占97%;正高8人,占2.6%。

该市下辖某县成功晋级39人,占全市总人数的12.7%;其中副高38人,占97%,正高1人,占2.6%。

我之所以详细计算这些数字,是告诉准备参评职称的老师们,晋级副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晋级正高。各地情况不一样,多数地区是副高通过率占参评总人数的80%左右,正高则仅占3%。每年参评的人数多,大家虽然条件优越不等,但都够条件,所以竞争就非常激烈。老师们一定要放宽心态,以平常心对待,评上更好,评不上也应该想开,不要伤了元气,争取下一年再评,像曾文正“屡败屡战”一样:屡败屡评。

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哪个级别高(为何评上正高的都是校长)(1)

教师资格证书

唯其如此,我非常为这306名老师高兴,祝贺他们成功晋级!

截至目前,某县共有5人晋级正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皆为校长,虽然所在高、初中、小学、幼儿园不同,但都是一校之长。其中有一名比较特殊,便是职高的副校长,据说是局里按“规定”给了该校一个正高指标,但校长的条件不够,于是就幸运地落到他的头上了;否则,他最多也只是二号人物。

我这里不是说人家这5名校长晋级正高条件不够,我只是想弱弱地问一句:

是不是全县1500多名在职的老师中,够条件晋级正高的只有这5名校长,其余老师都不够条件?

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哪个级别高(为何评上正高的都是校长)(2)

校长图片

比较这5名校长,和一线老师的不同仅仅有二:

一是这5人都是一校之长,是所在学校的首长,而广大一线老师当然都只是普通老师。

二是校长们都不带课,不登讲台;一线老师们每天上课,教书育人,备讲辅批查,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有人说,评职称是为了激发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实际效果到底是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还是激发了老师们评职称的积极性,每个老师心如明镜。

评副高的指标不少,比例不小,但加进去教育局的“公务员”、学校领导参评,落到学校里一线老师们的身上就大打折扣,因为教育局的“公务员”们近水楼台、向阳花木,有优越的条件捷足先登;学校的领导们同样自不待言。

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哪个级别高(为何评上正高的都是校长)(3)

荣誉证书

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便是不论是谁,一旦当上了校长,哪怕原先教书稀松平常、一塌糊涂,学生抵触,家长反对;但用不了几年,便光环绕身,刺人眼目,诸如“全国先进”、“特级教师”、甚至“教育家”,纷至沓来,水到渠成。普通老师闹一个市级荣誉证书都很难,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闹不上。因此,和人家校长竞争正高,简直是痴人说梦,笑掉大牙。所以,几乎所有的普通老师评上副高后,就放弃了晋级正高,不是事出无因,懦夫无争;而是希望渺茫,概率为零。

根据3%的比例,一个县必须有34名老师评上副高,才能有1名老师晋级正高。不用问,这名老师不是某个校长,便是教育局的某名官员,总之,很难是某个一线老师。

我的看法是,既然校长和教育局的各级领导都是行政管理者,那么就应该参照公务员走行政系列“职称”,比如科局级、县处级、厅局级……不要让他们和普通老师一起参评职称。面对这些重量级的官员,普通一线老师真的不堪一击,因此,国家每年让80%、甚至80%以上的参评老师晋级,但基层的参评老师依然感觉很难,南斯拉夫,就是因为教育界的“行政人员”争夺得很厉害,并且是强势争夺,真正登讲台的一线老师处于严重的劣势,想顺利晋级,往往是难于上青天。

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哪个级别高(为何评上正高的都是校长)(4)

一线老师

最后,我声明一下,我不是反对人家校长不上课反而顺利晋级,校长之忙不是其他行业的首长们所能了解、所能理解的。据我目击,我所在的学校的校长好多时候,真的没有节假日、礼拜天,一直在学校里忙碌。我曾多次和他们说:“让我当校长,我真的当不了,应付不了。”虽属调侃,却也是肺腑之言。因此,让他们既当校长,又上课,确实不现实,他们忙不过来。

我只是说,让教育界的行政管理者包括校长、教育局各级、各个领导评职称走一个系列,让一线老师们评职称走另一个系列,也就是分开评;这样就可避免广大老师评职称“输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评职称公平了,老师们晋级就容易一些,就会心悦诚服,情绪饱满。心灵没有受到伤害,工作积极性就不会减退。这一点不用怀疑,毋庸置疑!

我是孙老师,主谈教育,兼谈别样;为正义呐喊,为苍生说话;忠心耿耿,忧心忡忡!欢迎同仁和方家批评指正,并愿携手共勉!

(网源图片,侵权删除)

2023.01.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