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名人(战国这位老子的后代)

段干木是战国时魏国的一位名人,他叫段干木,理论上他应该姓李。

《史记》上说老子的儿子叫李宗,三家分晋之前在晋国的魏家做官,魏家把段干这个地方赏赐给了他,后人就以段干为氏。

再后来人们就慢慢忘了自己的姓,把氏做姓。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名人(战国这位老子的后代)(1)

例如魏国的老祖先本来姓姬,当年追随武王伐纣,就被封了到一个毕的地方,他们后代就以毕为氏,后来他们家有个叫毕万的,追随晋献公,晋献公就把魏这个地方赏赐给他,从此他的后的就以魏为氏,现在的姓大部分都是这么分化来的。

所以段干木应该是个复姓,他姓段干。

段干这个地方在哪儿?现在已经说不清了。

各地争来争去,山西运城有两个县说在他们那,一个是安邑,一个是芮城。

咱们邯郸的邱县、馆陶、魏县都认为在自己地界里。

拉名人,抢历史资源,无可厚非。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名人(战国这位老子的后代)(2)

河北魏县礼贤台

但这个段干木现在名气真的不大,知道的人不多。

段干木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也不多,他本是一个市场的中介人员,机缘巧合遇到了孔子的学生卜子夏。

子夏是《论语》里经常出现的人,他说过很多名言,例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孔子把他列为文学科的代表。

他在孔子死后,来到魏国的西河地区讲学,这个西河地区就是黄河以西。

当时黄河流经区域和现在不一样,当时黄河从今天的安阳东面流过去,所以这个河西地区应该安阳一带。

段干木成了卜子夏门下优秀的学生。

按照子夏学而优则仕的逻辑,他应该去魏文侯那当官才对。

子夏也向魏文侯推荐了段干木,魏文侯立刻就去聘请他。

但是段干木像是躲避阳性患者一样翻墙逃走了。

魏文侯也来劲了,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得到,他问段干木是不是嫌官小,嫌官小就让你当丞相,是不是嫌待遇不够高,不够高就年薪千万两黄金。

段干木还是不答应。

魏文侯像是痴情的小伙子一样:我爱你,与你无关。

每次坐车走过段干木门前都要俯身行礼,司机都看不下去了,问他:“您是一国之尊者,怎么能给一个布衣百姓行礼呢?”

魏文侯说:“人家有义,我有势,怎么不不敬?”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名人(战国这位老子的后代)(3)

河北魏县礼贤台,那个钱箱子说明一切

魏文侯这行为艺术迅速传到了各地,好多人才都来投奔他。

最离谱的一个记录是秦国准备来攻打魏国,听说魏文侯怎么礼遇段干木,惭愧得退兵了。

这一看就是儒家编出来的,秦国退兵恐怕是因为他们打不过魏国,吴起就是在这个时候带领魏国士兵把秦国打得节节败退。

商鞅这个时候还在魏国混饭吃,他就是在魏国学到了法家的精髓,后来才去的秦国,这是后话。

总之,魏文侯礼贤下士,的确收割了不少优秀人才。

但人才来了也有点不高兴,比如他的丞相翟煌的看见魏文侯在段干木门前都那么规矩有礼,但回来之后对自己却大大咧咧岔开腿坐着,就不高兴了。

魏文侯说:“人家段干木不要钱,不要官,我能给的就只有礼遇,你在我手下又当高级经理,又年薪上千万,得了这么多好处,怎么还挑我礼,不太合适吧。”

翟煌听了就懂了。

魏文侯这么卖力就是一场表演,一切都有利用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两个名人(战国这位老子的后代)(4)

河北魏县礼贤台

段干木没想到他死后几千年,还有这么多地方把他当老乡。

光邯郸就仨地方,各有各的道理。

《邱县志》上说段干木故里在段干木故里,在邱县邱城东二十五里郝段寨。

《馆陶县志》:段干木墓,在城北北里许。但馆陶人民很实在,在下面还有一段备注:考段干木魏人居山西芮城,墓在安邑段村,今馆陶有墓不知何据?——自己都没有自信。

倒是魏县人民最自信,依据的是民国的《大名县志》里的记载:礼贤台,在旧魏治东南隅。明朝的《大名府志》也说了:魏县魏台,相传魏文侯所筑。

山西运城当然也都有依据,感兴趣的可以去查,不再介绍,都有道理。

魏县人民为了段干木还专门重修了礼贤台,毕竟他是魏国人,这是又是魏县,实至名归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