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

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词作中多感伤之言、叹惋之悲、凄恻之音。

相比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等千古名句,阅读后遗症君更愿意分享一些不那么“出名”的长短句,同样浸透着“古之伤心人”基色、同样值得回味。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1)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2)

由远及近的镜头景别

秦观这曲《如梦令》,33个字法度很严谨,不仅严格遵守词牌平仄等规则,还有着清晰的层级结构。

写景抒情叙述维度,景别的变化规律很有层次。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3)

第一句是远景,遥夜沉沉如水。

夜的范围非常笼统,如果入画拍戏可以是一个很远的空镜头,俯视之下山川河流城市都在沉沉睡梦中。

第二句是中近景,“风紧驿亭深闭”。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4)

从遥远的空泛的夜,写到了切近的具体的驿站。

动态的风,静态的驿站,无生命之物(风)变得强悍犀利,有功能的驿站却变得被动、弱小,在大风一阵紧似一阵的节奏里只能深深闭门。

一动一静一强一弱的对比,让画面感更清晰,也让情绪感染力更加鲜明。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5)

第三局是特写镜头,“梦破鼠窥灯”。

词人夜半被冷风惊醒旧梦,看见的却是老鼠。

这老鼠还给自己加戏,在窥视着灯(不知道下一秒是不是要小老鼠偷灯油)。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6)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驿站环境太差,夜半醒来居然看见了大老鼠,放在如今这是要向消费者保护协会投诉的差评事件。

但当时的秦观,显然没有这个条件。

首先当时整体宏观的条件不足以支撑富足便捷的出游,其次当时秦观处于被贬官状态。

这首《如梦令》具体作于何年何月不可考,但学界倾向于认为是他在郴州旅舍时所作,因为同一时期相关的诗里他也写过在旅舍看见老鼠。

一代才子沦落如此凄凉境地,一字未提伤心,“鼠窥灯”三字足以表明处境凄寒。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7)

切入温度维度

秦观这阙《如梦令》,最抓人的一句在我看来是“霜送晓寒侵被”。

温度低,夜深更露重。

半夜霜降,寒冷的气息侵袭而来,盖着的被子几乎没有抵抗效果。

如果说通常的古诗词主要从视觉和心理感受等几个维度写景抒情,那么秦观这阙《如梦令》则直接启动了“四维”效果,让人直观感受到温度低、感受到长夜旅途漫漫中孤行客抱着一寝单薄被子的寒凉。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8)

接下来秦观写了两个“无寐”。

这当然是如梦令词牌本身的要求,但秦观没写“好眠”没写“长梦”而偏偏双双强调无寐,留下的悲怆表达空间很大:是因为被子太冷吗?是因为风声太凄厉吗?还是因为心事太多难以成眠呢?

或许以上都是理由。

长夜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秦观经典十首(秦观一曲如梦令)(9)

下一句“门外马嘶人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一夜无眠、猛然察觉时马嘶人起天已明,也可以理解为因为夜半马嘶人起所以他辗转难眠。

无论作何种解读,无论是他一个人的伤心沦落还是一群人在大风夜驿站中焦虑不安的表现,都深深折射出秦观道不尽说不完的断肠心事。

“遥夜沉沉如水”起首,还有着春江花月夜般的浪漫质感,但从大风凄厉到夜半梦醒惊见硕鼠、到彻夜难眠,那份风流雅致早已烟消云散,只余古之伤心人、听着帘外五更风雨,声声肠断声声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