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54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徐元燕@嘉莹妈妈在非洲,1987年出生的福建莆田人。

初中时,我开始早恋,因中考落榜俩人无疾而终。16岁,我选择辍学打工,早早步入社会谋生,先后进过工厂、当过服务员、卖过手机......为了更好地生活拼命赚钱,吃尽了苦头。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

(我在非洲与警察合影,他们的枪里真的有子弹)

4年后,我与初恋重逢结婚,眼看苦日子就要到头了,但婚后,我俩却选择去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非洲马拉维创业。没想到,这一呆就是14年。

现在我们开了两家超市,孩子留在国内上学,每年抛去开支能赚30来万。抛家舍业到国外赚真的很辛苦,但是没钱更煎熬。

我出生在福建莆田的农村家庭,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别看现在的莆田农村很富裕,生活很好,但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只有在过年那天才能吃上一顿鸡腿。

所以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记事起,我就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虽然做家务难不倒我,但学习却常使我我犯难。读小学时成绩就不好,好不容易熬到初中,却在16岁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和同校一个男生互生好感,偷偷开始了“早恋”。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3)

(我儿子在非洲早教班上课,老师责任心很强)

那个年代的学生恋爱也就是比其他同学走得近一些而已,大部分时间靠写信来传递感情。人多的场合,还会刻意保持距离,生怕被老师和同学知道,只有在晚自习下课后,偷偷跑去操场散步、聊天。晚休铃声一响,就赶紧跑回各自宿舍了。

我的学习成绩本就不好,早恋后更加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中考连高中都没考上。当时,家人和亲戚都劝我再复读一年,我也决定调整心态再拼一把。于是主动跟初恋分手,他当时成绩比我好,已经顺利考上高中,懵懂的爱情就这样被扼杀在了萌芽阶段。

九月一号开学,我去了舅舅安排的一所中学复读。心想只要够勤奋,够努力,就一定能提高成绩。课堂上,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听老师讲课、认真做笔记,别人付出十倍,我就付出二十倍的精力,直到学得精疲力尽。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4)

(我与非洲儿童在一块,他们很喜欢和中国人在一起)

这种打鸡血的状态,持续了一个多月。可后来感觉学习越来越吃力,以前落下的功课太多,短时间内根本补不回来。课堂上,我经常听得一知半解,有时甚至觉得像在听天书,完全懵的,整个人也开始变得浑浑噩噩。一段时间后,我开始静下心想要不要继续复读?

开学以来,我一直硬着头皮逼自己学习,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依然不见好。每天逼自己做不擅长的事,自信心一点点在瓦解,心情常处在郁闷和焦虑中,心理上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既没有学习天赋,又对学习也不感兴趣,复读只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找出路。想通一切后,我鼓起勇气跟家里坦白,母亲虽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这一朴实的道理,她同意我回家的请求。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李,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学校。至此,我决绝地为我的学生时代划上了句号。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5)

(带过去的菜种子,教会了当地人如何种菜)

到家后,母亲没有再提跟学习有关的事情,反而语气平静地叫我不要想太多,哪里都别去,先踏实在家待着。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想想一贫如洗的家,我心生愧疚,心里暗暗下决心:“就算不复读,我也不能在家吃闲饭,得尽快找个事情才行,上学这条路走不通,那我走别的路,凭我的勤劳和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很快,经熟人介绍,我获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鞋厂流水线上粘鞋盒。莆田的鞋厂很多,但因为当时不满18岁,正规的大厂进不去,只能进作坊似的小厂做事。这份工作能挣钱养活自己,不给家里添负担,我当时已经心满意足。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6)

(莆田鞋厂的流水线)

进厂后,我开始了从早到晚都在不停粘鞋盒的枯燥生活。每天完成一批又送来一批,最后熟练到闭着眼睛都会粘的程度。赶上旺季,厂里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碰上加急订单,哪怕整个宿舍都睡下了,组长也会毫不留情地叫醒我们继续加班。她一声令下,没人敢偷懒,我们就像鞋厂流水线上的工具人,又像一个陀螺,一直不同地运转。

以前在学校,老师常告诫我们:“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享了不该享的福,就得吃原本不需要吃的苦。”当时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当回事。而现在,我第一次真切地体会到了学习之外的“苦”滋味。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我不甘心在鞋厂继续挣几百块的工资。当时弟弟也开始读高中,家里开销更大了,鞋厂这点工资连弟弟的伙食费都给不了,为了多挣些钱补贴家里,我主动从鞋厂辞职,重新去找工作。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7)

(非洲荷枪实弹的女警察)

冲着包吃包住,能攒到钱,我先后去了咖啡店、饭店做服务员。服务行业需要长时间站着上班,时间经常超过8小时。以前在厂里粘鞋盒是整天坐着,当了服务员后却整天站着,起初我很不适应,腿都站得抽筋了,可一想到这里工资高,就咬牙克服,努力适应新工作和环境。

偶然间,在给客户端茶倒水时候,听他们说手机市场很火爆,做手机销售提成高,卖出一步能提成一两百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马上辞了服务员的工作,去手机卖场应聘导购员。

为了更快上手,我努力学习产品的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渐渐地,我跟客户介绍产品时越来越得心应手,加上我为人诚恳,客户很信任,他们买后,还时不时介绍身边人帮衬。

就这样,我的销售业绩蹭蹭上涨,等到月底发工资,底薪加销售提成,工资居然有好几千,看着一沓沓百元钞票,我激动不已!一个人只有吃过没钱的苦,才会懂得赚钱的甜。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8)

(那时候诺基亚才是手机中的战斗机)

每个月工资一到手,留好自己的生活费后,寄一些给母亲补贴家里,剩下的就给弟弟交伙食费。当时他正读高中,关键阶段,我常在电话里叮嘱他好好学习,我说:“只要你考得上大学,姐就努力挣钱供你读”。一直以来,弟弟很争气,这令我很欣慰。

卖了几年手机后,我又去了一家福利投注店做打票员,在店里认识了很多老彩民,见识了他们对买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精神。店附近的早餐店老板是店里常客,他说自己买买了二十多年,每天都要来一两注,不然心里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完成,至于能不能中大奖就听天由命了。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9)

(福利售卖点)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自选一串号码交给我,我一丝不苟地核对数字、打印号码。没想到,后面开奖时,这串自选数字竟中了500万大奖。

二十多年的执著,终得大奖,我发自内心地为他高兴。但我知道“大奖可遇而不可求”,这份好运背后得付出多少精力和财力?我们还是要靠脚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可能我们拼命赚钱的样子会很些狼狈,但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样子才是最美的。

一路走来,体会到了生活的各种不容易,但也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人,她们的善良让我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0)

(十几年前拍的大头贴)

记得在手机店时,有一次在给弟弟汇钱时,我竟然忘记给自己留下饭钱。午餐时,我不好意思与同事出去吃饭,在店里默默忍受着饥饿。一个同事看出了我的窘迫,回来时特地多带了一份午餐,还嘱咐我赶紧吃,别饿坏了身体。

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在热腾腾的香气中,我的眼眶湿润了,店长了解情况后还主动借钱给我渡过难关。至今为止,那顿午餐的味道和同事们的善意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在此真诚地一句:“谢谢!你们在我的心中种下了善和爱的种子,不论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2003至2007这四年,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在打工谋生,我以为我会一直这么平平淡淡过下去,却没想到,一次与初恋的重逢,改变了我今后的人生。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1)

(我有幸和自己的初恋携手走到一起)

当初辍学打工,初恋继续读书,我们就此断了来往,没想到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也进入社会打工。一次机缘巧合下我们竟然又遇到了,再次重逢让我们坚信这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我们开始了甜蜜的恋爱。

2007年,我俩订婚了。当时,老公的叔父和姑姑在非洲马拉维做生意正缺人手,就叫老公去帮忙。刚去马拉维时,他非常不适应,觉得很孤单,我们经常打长途电话,互相诉说对彼此的思念。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2)

(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姻就是彼此温暖的港湾)

2008年,在亲朋好友们见证下,我们结婚了。婚后不久,我跟着老公去了非洲马拉维创业,从踏上马拉维土地那刻起,异国他乡的生活正式开启了。

虽然来之前听说过马拉维这个国家不富裕,但真正走近它,才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落后,我们要克服的困难比想象的要多。

首先是在语言交流方面。马拉维普遍的沟通语言是英语和本土语,可我的英语水平只停留在会YES和NO的阶段。幸好来之前准备了一个翻译机,可以暂时帮助我进行简单的交流,每当我要与当地人沟通时,我就把汉字打在翻译机上转换成英语拿给他们看。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3)

(马拉维城市没有工业污染,空气较好)

长期在马拉维生活,我就必须学会英语,因为脱离书本太久了,我只能从基本的单词开始学起。刚开始我只会说萝卜这个单词,结果我俩吃了整整一个月的萝卜,老公开玩笑说我得赶紧多学几个蔬菜名,好丰富一下伙食。

我一边学一边琢磨,把平时生活中用到的词语写在本子上一个一个背下来,单词会了,再背句子,背会一句话,我就大胆和人说,反复运用它,直到熟练为止。凭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我终于能熟练地用英语跟人交流了,看来人只有在绝境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4)

(当地人正在制作主食西玛)

其次是在饮食方面。马拉维物资很短缺,马拉维当地人喜欢把木薯粉、玉米粉加热搅拌成粘稠的糊状食用,这种食物称为西玛,百分之九十的非洲人以它做主食。

但我吃惯了大米饭配炒菜,可市场里的蔬菜品种较少,我在国内喜欢吃的菜都买不到,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在住的地方开辟了一片菜园,把国内的黄瓜、空心菜、豇豆等菜的种子带过来,现在蔬菜基本能自给自足。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5)

(我从国内带了很多菜种,种在小菜园里)

学习语言需要刻苦钻研,做生意同样要用心摸索。初到马拉维创业,我俩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能盲目跟风,觉得哪行能赚钱就干哪个。

听说卖二手手机利润高,我们就倒腾二手手机。手机销售前,先要确定每一台都能正常使用,但当时我们没有专门的设备检测手机好坏。我们只能亲手一台一台去试,经常试到凌晨三四点才全部试完,躺下没睡多久天就亮了,又得赶紧起床去卖货。

最令人烦恼和无奈的是手机售后。明明当时试好了,可顾客买回去使用时候还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故障,可我们俩也不是专业的手机维修人员,很多问题也没办法解决。时间一久,身心疲倦,心累还挣不到钱,干脆转行卖服装。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6)

(住的房子一个房间放满了之前的东西)

马拉维的经济在非洲排在倒数,当地女性的地位低,不像国内的女人有能力讲究品牌,追赶时尚。当地大部分的男人忙着挣钱,养家糊口,也不讲究穿着打扮。我们卖的服装以低端为主,都是从国内的批发市场进的货,因为物美价廉很受当地人欢迎,生意也越来越好。

正当有干劲时候,一场大火让我们措手不及。有一天,隔壁印度人开的店突然着火,火势没能及时控制住,火越烧越旺,也烧到了我们店。眼睁睁看着辛苦装修的店铺被毁、货品被烧,我们当时很受打击,花了好一段时间才缓过来。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7)

(这是2008年服装店没有被烧的样子)

服装店开不成了,我们决定干点别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当地人开的商店规模小、品种不齐全、价格还偏高,相比之下国内义乌市场那些商品很有竞争力。这次,我们决定在马拉维开百货超市,主卖各种各样的生活日用品。

说干就干,选址、装修、备货.....前前后后投资约50万人民币,这些钱已经是我们当时全部的积蓄,终于把超市开起来了。超市开业后,从义乌进来的各种各样物美价廉的商品很受当地人欢迎,生意一直不错,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三十,有经验后,又一鼓作气开了第二家超市。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8)

(这是其中一家百货超市内部场景)

生活虽然不是为了赚钱,但赚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人在逆境时要拼命赚钱,咬咬牙,挺过去,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吞下委屈的同时你也成就了自己的视野与格局。

开店后,所有生意上的事情都是我和老公亲力亲为,店里铺货、仓库盘点、收货送货,我俩几乎每天形影不离。我们不仅是彼此的爱人,还是默契的创业搭档。

在非洲国家,大部分女人婚后只能依附男人。如果运气好碰到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那日子还过得去。遇到不负责任的男人,女人的后半辈子都要在温饱线上挣扎了。在非洲,一夫多妻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当地穷苦人家的孩子,别说上学了,能吃上一口饱饭都是一种奢侈。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19)

(当地贫穷的妇女和儿童正在吃救济的米粥)

相比马拉维人,我觉得我能生在中国真是太幸运了,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无比自豪!

2013年,我们的儿子在马拉维出生了。得知消息,母亲特地从福建赶过来给我做月子,相比外国女人,我们还是很重视身体的调理和休养,毕竟坐月子是我们中国女人的传统,不能不当回事。

月子里母亲每天悉心照料我,也尽心尽力地照顾外孙。出月子后,她怕宝宝太小我应付不来,还多留了几个月,直到儿子半岁容易带了,才回国。

我很不舍与母亲分别,但一旁嗷嗷待哺的宝宝使我顾不上伤感。此后,我开始全身心地照顾宝宝,生意上的事情主要由老公处理。老公体谅我辛苦,平时忙完店里事情,回家也会帮忙带孩子。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0)

(这是儿子小时候和一个年纪相仿的马拉维宝宝合影)

2015年,我们又迎来了小女儿,一儿一女凑成了个“好”字。看到女儿,老公心里乐开了花,高兴地说他终于有小棉袄了,我不想让母亲再次奔波操劳,就让一个朋友照顾我做月子。

母亲虽没来,心里却始终牵挂着我们,一直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叮嘱我不要沾凉水、不要熬夜。儿行千里母担忧,做了妈妈后,母亲的苦心我更加能体谅。

儿女们在马拉维无忧无虑地成长,那段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时光让是我最快乐的回忆。渐渐的,孩子们也快到了读书的年纪,马拉维的教育和医疗水平都比国内落后。我们相信孩子长大后在国内一定比马拉维有发展,于是,我们决定把孩子送回国内读书,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1)

(儿子小时候和两个当地小哥哥在一起玩耍)

儿子5岁那年,我带着女儿送他回了国,陪他适应环境后我又回到马拉维,再见面已是两年后。因为分别太久,儿子已经习惯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不愿叫妈妈,还躲闪着不敢靠近我。

那一刻 ,我无比辛酸!每次回国都是匆匆忙忙,最多也就待三个月,刚跟孩子把感情培养起来,又不得不分开,同样的事情总是继续无奈地上演着。

转眼,又到了女儿读书的年纪。去年,我把女儿送回国,这次我破天荒的待了一年半,孩子们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每天都过得无忧无虑,特别是儿子,他不像之前那样抗拒我,感情越来越好。

我深感欣慰的同时内心却纠结不已,到底是留在国内陪孩子?还是回去马拉维陪老公?我进退两难......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2)

(女儿的小伙伴,每天都一起玩耍,穿的鞋子来自义乌)

看到公婆把孩子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想着老公却在马拉维过着孤单的生活,也许忙碌时,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毕竟他是我们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要是有个头疼脑热,身边不适,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这么多年,我们俩相互扶持,彼此鼓励,才创出一点事业来,现在少了我这个帮手,他一定非常艰苦。思考再三,跟公婆商议后,我决定回马拉维陪老公。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3)

(马拉维克瓦查,一张2000面值可兑换十几元人民币)

再次回到马拉维,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生意上。目前,我们经营着两家百货超市,请了7名当地人帮忙守店卖货,每人每月工资折合人名币300元。虽然跟国内没得比,但在当地,这已经算是高收入了。

去年,我还在网上开通了自媒体账户,通过拍视频记录和分享马拉维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渐渐积累了一批粉丝。为了更好的与当地人交流,我特地请了一个年轻女孩当我的小助理。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4)

(这是在马拉维开其中一家超市外景)

我的小助理叫万多,她从小是在中国人开办的学校读书,会说中文和英语,懂很多中国的风俗习惯,我们之间大部分用中文交流。她活泼开朗,孝顺懂事,会把我发她的工资交给妈妈和哥哥,只留一小部分自己买生活用品。

我每个星期给她发一次工资,希望能引导她有计划的存钱和消费。我还教她种菜,即使将来她不做我的助理了,也能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饱穿暖。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5)

(我的小助理万多,会说中文,是个勤劳的小姑娘)

在马拉维,我们一直是租房子住,房子环境在当地还算不错,有好几个房间和院子。前几年租金只要几百块,现在涨到了一千二。很多粉丝问我怎么不在马拉维自己买地建房子住?

说实话,我们并没打算一辈子待在这里,心里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国和家人团聚。虽然这个国家不富裕,但是物价也不低,建筑材料都很贵,建房子的花费也会很大。我们还是希望把挣到的钱留在国内用,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这才是我们背井离乡挣钱的动力和意义。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6)

(兄妹俩现在都长大了,期待和孩子们早日团聚)

很多人以为出国都是去过好日子的,如果不是,为什么要离开家人跑那么远受罪?背井离乡打拼的辛酸和无奈只有自己知道,但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我们也不会留在这里。对于我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来说,谋生是最基本的自律,是对生活最起码的尊重。

如果是时光能倒流,给我们重新选择的机会,我和老公绝不会来马拉维做生意,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走到这一步,我们只能继续走下去。孩子们每次在都电话里问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我何尝不想回,做梦都想。

其实不是我们不愿回,可这十几年我们在国内待的时间屈指可数,已经完全不适应国内的发展节奏,但看到自己国家各方面都越来越强,我们心里很高兴。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7)

(国内的生活节奏很快,与非洲有着天壤之别)

现实中,我和老公没有背景,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回国能做什么?孩子越来越大,老人渐渐老去,以后花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虽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虎年春节,我一直沉浸在思念家人的状态中,一想到没有陪在孩子身边,这十几年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陪伴在母亲身边,心里就非常难过。

马拉维和国内有六个小时的时差,想起种种难过的事情,晚上我经常睡不着。于是就打开手机视频看看孩子们在做些什么,跟他们聊聊天,有时候白天,我也会打开视频,默默地看着视频那头熟睡的孩子们。只有这样,我心里才会好受些。

唯有常常清零,才能腾出空间,装载明天更多的美好。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也是及时调整自己,这种状态持续到春节后才调整过来。希望有一天,儿女长大成人后,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处境和无奈。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8)

(女儿回国前和马拉维的伙伴们一起留影)

从长远考虑,去年我们在莆田市区按揭了一套房子,月供一万多,两家超市的铺租2万一个月,加上每个月寄回老家的生活费、小孩的学费、支付的员工工资、我们的基本生活开支,所有费用加一起,每个月实打实的支出要5万。

除去基本支出,一年下来挣30万不是问题,毕竟我们做的只是小生意,不是什么大买卖,但作为普通人,我已经很知足。现在只想把两家百货超市经营好,暂无其他的投资计划。

在马拉维的日子没有那么多惊喜,也没那么多的凄凉。虽然这里生活落后,但当地人民友好和善良,特别是我的印度邻居,热情好客,有什么好东西,都会送一些给我们。

女大学生去非洲工作(我16岁辍学当厂妹)(29)

(左边是邻居拜年拿来的礼物,中间是他的孩子,右边是工作十多年的大叔)

过年时,他们全家人带着印有中文“新年快乐”的礼物给我们拜年,让我们感受了家乡过年的气氛。还有一位当地大叔,他跟着我们做事已超过十年,一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这些都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疫情还在继续,生活也还在继续,我会努力挣钱,积极生活,争取早日回到祖国与家人团聚。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一睁眼就有各种开支张着血盆大口等着我们。我们只能默默努力,再苦再累都要挺过去,哪怕累得无处喘息,无路可退,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苦尽甘来。

【口述:嘉莹妈妈在非洲】

【编辑:阿璨】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154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