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现任校长(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

今天,本报推出采自申城校园里的几位优秀教师。他们是上海20多万专任教师的杰出代表。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工作,践行着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的崇高追求。

上海市实验学校现任校长(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1)

来源/视觉中国

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十年一贯制的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块基础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该校的第四任掌门人就是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徐红。在她看来,每一个孩子都应被视为独一无二的精灵,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作为精灵的守护者,老师必须去认识每一个孩子,读懂每一个孩子的与众不同。

直升高一理科创新班的韩佳恒是学校里的小“名人”,他的走红并非因为是应试的“学霸”,而是他对天文学知识孜孜不倦的探索。2015年11月,韩佳恒开通了自己的天文学微信公众号“从窗户看宇宙”,坚持撰写天文科普文章。徐红校长得知后特别支持他的这一爱好。

“教育真正的作用就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将孩子们的潜能激发出来。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徐红提出了一个教育观点:“护长容短”。她认为,要珍惜孩子的每一分天赋潜能,哪怕与当下应试评价不匹配,也要小心呵护它,不能让这样的天赋被扼杀掉,要宽容每个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个性甚至短板。

学校的数字化记录平台会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学习过程,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可能。除了文字记录,学校还为每一个学生摄录了微视频,从一年级到高中,每两年录制一次,每一次都询问五个问题:你每一天到学校什么心情?你对哪门学科最有兴趣?你学习哪一门学科最轻松?你遇到困难会首先求助谁?你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的孩子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可能要12年,但有的人可能只需要9年或10年。”徐红说,“试验田”实验的其实就是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进行教学。为了编写适合的教材,学校的老师们将小学至高中阶段使用的所有教材打散,寻找出500多个知识点再重新编撰。从2010年开始,徐红提出建设“特需课程”。她解释说,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研究型课程,而是由学生提出需求,学校为其量身打造的课程。从最初每年只有7名学生选报了这门“特需课程”,到如今每年有超过百位学生申报成功,目前已有50%的学生可以凭兴趣提出“特需”,教师为其“特备”个性化教学方案,学校“特供”学习环境和资源。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