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

1951年,浙江宁波市乡下的一处山岗上,一个老人找到了20多年前为儿子立下的坟墓。但他今天不是来祭拜儿子的。只见老人身后还跟一群手拿锄头的村民,而老人含泪注视着墓碑上儿子张静泉的名字,然后狠狠心对村民说:“就是这座坟,动手吧。”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

《理想照耀中国》中的张爵谦剧照

村民把坟墓挖开后,老人从棺材里取出了他为儿子保管了20多年的东西。这件东西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完好无损,在取出后很快就被送去北京,交给了党中央。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2)

老人的儿子究竟有什么特殊身份?

他坟墓中的又是什么东西,竟让两代人守护了20多年呢?

这位老人名叫张爵谦,他的儿子叫张静泉,但张静泉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张人亚。他在我党组织刚刚成立时便加入进来,是最早的成员之一,他的党龄与我党组织同岁,曾经参与并领导了上海金银业的罢工斗争,担任过上海党组织的内交科长,还为党组织保存下了第一部党章,为后世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资料。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3)

张爵谦

张爵谦从儿子坟墓中取出的就是这批文物资料。而他遵守与儿子的约定,守着这些珍贵资料超过20多年,如今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天下太平了,张爵谦也终于敢把它们取出来,交给党中央,实现最后的约定了。

他的儿子张人亚出生在1898年,是家中的次子,但家中长辈们依然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家庭的条件很差,张爵谦一点文化也没有,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不管再怎么穷也要送孩子们去读书,希望他们将来学有所成,能将自己从世世代代的穷困中摆脱出来。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4)

张人亚

张人亚没有让父亲失望,学习踏实认真,成绩优异。他的启蒙老师信仰三民主义,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张人亚。后来因为实在太穷,张爵谦不得不让张人亚辍学。他觉得很对不起儿子,但张人亚却主动劝慰了父亲不要太在意。

在家中劳作了一段时间后,张人亚还时刻想着启蒙老师所说的外面的世界,于是他辞别父母,来到了上海,到老凤祥银楼做起了学徒。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在此工作的顾玉娥,两人一见如故,不久便走到了一起。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5)

上海老凤祥银楼

只是不幸的是,顾玉娥很快因病去世,两人甚至没有生育孩子。悲痛欲绝的张人亚在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化悲伤为动力,越发得投入到工作之中。

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在这里,即使是底层工作者也能接触到最进步的思想。本就有了先进思想启蒙的张人亚,平时最喜欢读书,他在书店里买到了许多进步书刊,这进一步打开了他的思想和眼界。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6)

民国时期的上海

在上海工作期间,张人亚见证了许许多多列强势力对中国百姓的欺压,以及腐朽的清政府的不作为,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改变这种境况。1921年,党组织在上海成立后,表现很突出的张人亚得到组织的欣赏。年仅23岁的他很快加入了党组织,成为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7)

中国共产党成立地点浙江嘉兴南湖

与此同时,上海银楼的资本家们创建了银楼公所,进一步对工人们进行压迫。工人们痛苦又愤怒,却不知该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张人亚把这些看在眼里,在党组织的支持下,他在上海成立了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在其中担任主任的职务。

在张人亚的带领下,金银业的工人们变得团结起来,也开始了解和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后来跟随张人亚展开了各种工人运动,其中就包括在1922年发生的上海金银业工人28天大罢工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8)

上海工人运动

但这次罢工并未引起银楼资本家的重视,工人们的处境也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受到了资本家的无视和造谣,甚至还勾结租借区的巡捕们,采取武力镇压。这导致工人队伍中数十人受伤,25人被捕。张人亚因此受到通缉,还被想要杀鸡儆猴的资本家开除了。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9)

上海老凤祥银楼与第三代传人

但他并没有气馁,接受党组织的单排,担任了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继续为工人的权益奔走。他在被银楼开除时,正式把名字改成了“张人亚”。

在1924年,表现出色的张人亚被党组织选中,送去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进修。在这里,张人亚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他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为这一事业奔走的信念。他抓住一切机会,拼命地读书学习,完善自我,但由于1925年发生的“五卅惨案”,张人亚不得不中断学业,被调回国内,继续领导革命运动。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0)

五卅惨案发生后的街头

之后在1926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残杀迫害革命人士。整个上海都笼罩在危险之下,但张人亚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为革命事业奔走,渐渐发展成为了上海地下党组织的骨干人员。

在这期间,张人亚的工作是收集和传递的情报,以及保存党组织内部留下的重要文件。这其中就包括第一部党章,以及《共产党宣言》等36件珍贵的文件。张人亚把这些珍贵文件当做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妥善地保管着。但在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之后,张人亚不得不重新为这些文件的保存地点做起打算。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1)

《共产党宣言》等36件珍贵的文件

思来想去,张人亚最终决定,带着这些文件远离危机四伏的上海,前往宁波老家。当时在上海周边一带暗藏着许多敌方特务,张人亚躲过了许多次危险,这才安全地返回了老家。

张爵谦已经很久没见过儿子了,这次见到消瘦了许多的张人亚,顿时又激动又心疼,连忙叫儿子坐下好好休息。张人亚十分严肃地告诉父亲,这次回来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拜托他,然后就把那些珍贵的文件交给了父亲。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2)

《共产党宣言》等36件珍贵的文件

张爵谦大半辈子都是个老实的农民,虽然没怎么见过世面,但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妥善地收好,还告诉儿子自己一定会好好保管。时间紧迫,张人亚没能多陪父亲一会儿。他带着万分不舍,再次离开家乡,此后再没有与父亲相见。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3)

《理想照耀中国》中的张人亚剧照

张爵谦守着那些文件坐立不安,生怕被人发现。他左思右想,在看到原本打算给亡妻使用的棺材时,心中有了主意。他把文件妥善封存好,放进棺材里,然后对外宣布由于次子张静泉常年在外,没有消息,估计是已经死了,他买好了棺材,准备给次子立个衣冠冢。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4)

《理想照耀中国》中的张爵谦剧照

就这样,张爵谦将张人亚的“棺材”当众埋进土中,留在家乡等待着儿子的消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等,足足过去了24年。他已经意识到了,杳无音信的儿子大概是真的死了。

张爵谦一直等到1951年,新中国早已成立,社会安定下来。他意识到,那些儿子托付给他的文件,应该交给真正需要它们的人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张爵谦带着村民挖开儿子的坟墓,取出了那些珍贵的文件,又叫长子张静茂把文件带去北京,上交给党组织。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5)

张人亚保存下的现存唯一一本第一部《党章》

党组织收到文件十分震惊,他们想要报答张爵谦。但张爵谦什么都不想要,只想知道次子后来的下落。但就算有了党组织的帮忙,张爵谦直到去世也没有找到张人亚,这让他怀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不过他的亲人们还没有放弃对张人亚的寻找。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6)

对张人亚的寻人启事

终于在2005年,张人亚的亲人们从1933年的瑞金中央苏区读到了一份悼词,是关于张人亚的。原来张人亚在1932年就开始生病,在从瑞金前往福建长汀检查工作的途中病得越来越严重,最后在12月23日去世了,年仅34岁。但由于年代久远,他最终被埋在哪里,始终不得而知。

80岁老人挖开儿子坟墓(浙江老农挖开儿子坟墓)(17)

1933年刊登的张人亚追悼文

在那份悼词上,当时的组织给他的评语说,张人亚是“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他一生为革命奔走奋斗,直至献出生命,的确无愧于这个名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