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

老派爷叔

摘要:在老北京心里,义利面包和北冰洋汽水恐怕是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义利面包这家北京的老字号,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其实原来最早诞生在上海,后来才搬到北京的。

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1)

在老北京心里,义利面包和北冰洋汽水恐怕是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记忆,义利面包这家北京的老字号,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其实原来最早诞生在上海,后来才搬到北京的。

在北京,说起面包,肯定马上会想到“面包大王”——义利面包,70年代、80年代,学生春游秋游的标配就是义利面包,外地亲朋来北京,临走时的伴手礼首选也是义利面包。

在北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义利面包,一百多年前诞生在上海,又是如何从上海来到北京的呢?

这段传奇还要从1906年说起,没错,1906年,距今天已经整整一百一十五年了。一位英国轮船上的厨师苏格兰人詹姆斯·尼尔,那个年代,海运从欧洲到亚洲,快则三五个月,慢则半年,所以船上通常会携带足够的补给,遇到航程顺利,到了上海后,船上就会剩下不少没吃完的食物。詹姆斯·尼尔就把这些食品带到岸上摆摊售卖。当时上海租界里西方人不少,他们自然很高兴能够品尝到正宗的英国食物,还有一些西化的中国人也以开洋荤为时尚。这样一来二去,詹姆斯·尼尔的英国食物在租界就小有名气了,光靠轮船上多下来的补给就不够卖了,于是,詹姆斯·尼尔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本来就是厨师出身的他干脆就在上海开店制作、销售正宗英国风味的食物,首先就从面包做起。

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2)

詹姆斯·尼尔给自己的洋行起了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名字——“义利”,出自《左传》里的名言“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詹姆斯·尼尔虽然是英国人,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心得,以义生利,利以养义,先义后利,义利相融,这可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朴素而深刻的精髓。

最初,义利洋行的厂址在愚园路1489号,生产糖果、饼干、西点、面包,采用前店后工厂的经营模式。后来随着生意越来越兴旺,又在南京路、贝当路(今衡山路)、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等处陆续开出了门市部、西餐厅。

义利的巧克力在1915年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也就是茅台酒一摔成名的同一届博览会上,义利的”星牌“巧克力也取得了金奖。所以,后来义利巧克力也被称为金奖巧克力。

到了1946年,一些中国商人集资250根大黄鱼(一根大黄鱼是旧制16两的10两,也就是312.5克,250根就是78.125 公斤)将义利食品公司盘了下来,从此义利就成了彻底的中资企业。不过,当时正是战乱年代,所以经营情况也不是很好。

1950年冬,出于发展首都北京的商业,繁荣市场的考虑,国家就计划从上海选调一些企业北上迁往北京,一方面义利在上海的经营也挺困难,另一方面北京的糕点面包也没有很精细的,尽管说起来是皇城根下,但就糕团点心这一块,还真没有江南精致。周作人就曾在文章里写下了“北京枉做了五百年首都,连一些细点心都做不出,未免丢人”。

于是,以倪家玺为首的公司骨干以及一百多员工带着设备北上北京,当时是从上海甚至连螺丝钉都一颗不少的带到了北京。到北京后又和一些食品小作坊、小企业进行了整合,1951年10月,在广内王子坟(今广义街5号)占地4488平方米的新厂房落成,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

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3)

在义利迁到北京之前,面包是只有洋人们和有钱人才吃的起的高档物,义利迁至北京后,面包终于可以走进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点心,毫无疑问,义利对于面包在北京的启蒙和普及,可谓功不可没。在老北京人的心目中,义利和面包就是划等号的。

义利在北京开业后,原先的海派摩登风格并没有在京城延续,反而入乡随俗,开始融入了浓浓的“京味”。原先以葡萄干为主要配料的“圣诞面包”,到了北京之后,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面包师傅马上就想到了北京的特产——果脯,只是果脯太腻,而单纯的面包又相对寡淡无味,要是将果脯和面包来个土样结合,岂不是相得益彰了吗?于是,义利就把面包和果脯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了中西合璧的果子面包。配料从原先的葡萄干变得更为丰富,有核桃仁、苹果脯、瓜条、糖青梅、葡萄干等等。义利的果子面包颜色不同于常见的面包,在面粉发酵前,就把果脯和面粉混和在一起,所以果子面包的颜色有些发黑,吃起来口感更是香甜。

而且义利也将上海点心的精致运用到了选料上,选用的果脯都要一个一个经过精心挑选的,苹果脯不能有核,核桃仁不能有皮,葡萄仁则要饱……由于选料精细,生产出来的果子面包既好吃又有营养,迅速就在北京风靡一时。

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4)

60年代,一个果子面包卖到三毛八分,外加三两粮票,这个价格在当年也可以算是相对奢侈的。但是,香甜松软,绝对是引领着面包潮流的标杆,那个年代,学生们春游秋游,果子面包加北冰洋汽水,绝对是标配。北海公园白塔下,果子面包几乎成了一代人的记忆。甚至在男女青年的恋爱时,一个果子面包就是一份情谊的传递。爱她,就带她去吃义利果子!

当然,义利不仅仅只有果子面包,60年代中后期,由于物质匮乏,人们的维生素摄入量明显不足。义利就在面包里添加了维生素B,开发了维生素面包。由于添加了维生素B的缘故,这款面包的颜色是明艳的金黄色,还有一股独特的香气,很快也成了义利的经典品种。

正宗的老面包(红遍北京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这家百年老字号)(5)

1984年4月20日,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南口的西绒线胡同开张,供应汉堡包、火腿三明治、咖啡等。虽然只是最简单的西式快餐,但开张第一天,150平方米的店堂里就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尝新鲜的顾客,盛况一时无二。

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外资食品公司的冲击,以及原料价格上涨等原因的影响,义利面包一度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一直到1992年,《北京晚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义利面包哪里去了》的文章,引发了一代北京人的强烈共鸣和呼声,义利面包才得以回归。

如今,义利面包在北京有十多家连锁实体店,在一些超市里也能看到义利面包的产品,除了果子面包,维生素面包,还有巧克力、威化饼干、萨其马、黄油饼干等等西式糕点。当然老北京还是最推崇果子面包,而且还一定要极富年代感的蜡纸包装。

义利在1950年也不是整体迁往北京,还有一些员工留在上海,这点义利的余脉则并入了上海另一家著名的饼干糖果厂——沙利文,1954年更名为益民食品四厂,1997年又和益民食品七厂合并成立了冠生园益民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