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

季节摇落繁华,岁月渐行渐远,时光带着我们走进了深邃沉稳的冬季。

菊暗荷枯,北风猎猎,清霜飞雪,季节深处,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寒凉萦绕心间。

很喜欢北宋诗人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写尽了冬日的温暖宁静。

《泛淮》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

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1)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和黄庭坚、陈与义被尊为江西诗派的“三宗”。

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曾举荐他为徐州州学教授,由此结下渊源。

后来苏轼自请出京,出任杭州知州,路过河南商丘,陈师道不远万里前去相送。

因为这一次相送,他被冠上了“擅离职守”的罪名,遭人弹劾,以致免职。

虽然不久后便官复原职,但任所却由徐州变成了颍州(位于安徽)。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免职,复职,调动,宦海沉浮,背井离乡,心中的愤懑愁苦可想而知。

然而,在赴任途中他写下一首风景秀丽,意境高远的诗作,胸襟之豁达令人叹服。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2)

诗题“泛淮”便是指泛舟于淮河之上,发源于河南,流经江苏,安徽,而诗人也正好是从江苏出发,赶赴安徽。

古时山路崎岖,所以出行多走水路,就像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是因为被赦免,心情激动,所以诗歌也表现出一种极其明快健朗之风,而陈师道此行虽不算被贬,却也是遭打压的信号。

按理说他的心情该是十分沉重,但诗歌一开头便描绘了一幅风和日丽的冬日画面。

冬日里,气候温暖,阳光明媚,又正好遇上退潮,顺风顺水。

“冬暖”、“初日”、“下风”,开头短短10字便将读者摄入了一种温暖而平和的氛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便奠定了全文豁达开朗的情感基调。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3)

接着的颔联两句写景,绘形写声双管齐下,将泛舟淮上的画面描绘得生动而热闹,给人一种真切如见之感。

江面上一片风平浪静,倒映着蓝天白云,还有飞翔的鸟儿。

船上不时传来哑哑橹声,夹杂着嘈嘈人语,热闹极了。

前一句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的是自然景象,水天一色,鸟飞鱼跃,清新明丽。

而后一句则转为听觉描写,橹声人语,富有生活情趣。

两句融自然与生活于一体,声形具备,创造了一种画笔难到的境界,历来为后世所称赞。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不是“乐景衬哀情”,以自由飞翔的鸟儿,衬托自己此时的身不由己,以旁人的热闹,反衬自己此时的落寞。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4)

我们接着来看颈联,“平野容回顾,无山会有终”,淮河沿岸多平原,视野开阔,所以诗人可以站在船上,回眺故乡,他相信终有一日还会回来的。

这一联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了诗人回望故乡的场景,流露出淡淡的乡愁。

平野本是无情的,着一“容”字,便多了一层人情味,所谓“近水远山皆有情”便是如此了。

二是展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

他并没有为乡愁所困,而是坚信终有一日,能够落叶归根,终老故乡。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是真的陶醉在淮河的山光水色中,而不是苦中作乐。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5)

如果说颈联还带有淡淡的忧愁,那么最后的尾联,“倚樯聊自逸,吟啸不须工”,则是将他这种豪迈超脱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透过这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倚靠着船桅,放声吟啸的画面。

苏轼在《赤壁赋》中曾描绘了一个“顺流而东,横槊赋诗”的场景,陈师道此处虽没有那般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但是字里行间所展现的那种豁达胸襟却是一脉相承的。

而且“不须工”也体现了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

他在《后山诗话》中有云“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旷达的情怀,朴实的诗风,一个超凡脱俗的名士形象便跃然纸上,可见诗人笔力不凡。

陈师道绝句赏析(陈师道在冬日里写的一首诗)(6)

巧合的是,后来苏轼也被调到了颍州。

再次相见,苏轼想要收他为弟子,他却以一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拒了苏轼。

不过即便如此,苏轼依然视他为弟子,加以指导。

而苏轼之所以如此看重他,想必也是因为他身上的这股豪迈之气,身处逆境,随遇而安。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