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

大家经常能在影视剧中看到把皇帝称作皇上的情况,似乎无论什么朝代背景,皇帝的统一称呼都是皇上。事实上,只有在满清时期的汉臣才会称呼皇帝为皇上,其他朝代的称呼都各不相同,今天小朱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各个朝代对皇帝的称呼吧!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位列正史的总共有24朝829位统治者。但是他们并不是全都自称皇帝,包括臣下对他们的称谓也不一样。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1)

夏朝时期的统治者生前被称为“后”,死后被称为“帝”。商朝时期对统治者的称谓也有了变化,商朝前期统治者仍被称为“后”,到了后期“王”这个称谓出现了,那时候的统治者基本都被称做“王”,如“商纣王”。

周朝承袭商制,最高统治者也称作王,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朝以后就是春秋战国乱悠悠的五百多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诸侯都选择称“王”。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2)

周武王

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华夏,结束了五百多年的割据混战,废除分封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嬴政统一华夏以后,觉得再用王这个称呼,已经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了,毕竟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侯国都自称王。

于是李斯向嬴政进言“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以泰皇最尊,愿大王号曰泰皇。”嬴政听后觉得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于是便取“三皇”中的“皇”字和“五帝”中的“帝”字,自称“皇帝”,其意为自己的地位至少和三皇五帝是平等的,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自此后世统治者皆称为皇帝。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3)

秦始皇

虽然后世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皇帝,但是后世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帝的称呼还是不同的。

秦朝时称呼皇帝为“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后世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尊称,但是“陛下”这个称呼一直沿用。

西汉时期后宫和近臣称呼皇帝为“大家”这个称呼是只有和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人才能称呼的,可以理解为“在国家这个大家里地位最崇高的人”。而西汉一些普通的文武百官只能称呼皇帝为“天家”。当时臣下对皇帝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称呼“县官”,因为当时的首都又被称为京畿县,而王者官天下,所以皇帝又被称做“县官”。而当时的一县之长被称为“县令长”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4)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又被称为“国家”东汉时期的其他皇帝还是被称为“天家”。

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在他们没称帝之前,臣下一般都称呼他们为“主公”。称帝以后都是被称呼为“陛下”。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都称皇帝为“陛下”。

隋唐时期,皇帝被称为“圣人”。圣人在唐朝专指皇帝圣人的称呼,最早记载于《易经》里,是君王的意思。(《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老子》、《庄子》等著作也有专门的描述。

皇帝一词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称谓(不是所有的皇帝都称作皇上)(5)

唐朝时的后宫称皇帝为“宅家”,意为四海天下尽属帝王宅、天子家,国就是皇帝的家,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理念。

五代十国时期,“官家”一词开始频道使用。像后赵武帝石虎就被称为“官家”。“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意为官府和朝廷。到了宋朝“官家”就变成皇帝的专属称呼了。

明朝嘉靖帝后期,开始崇信道教,给自己加封了一个万寿帝君,所以当时的近臣称呼他为“帝君”或者“道君”。

到了清朝时期汉臣称呼皇帝为“皇上”,而满族大臣觉得自己和皇帝更为亲近,则称呼皇帝为“皇帝主子”或者“万岁爷”。

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