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是哪天:春分节气

春天是如此的美妙,呈现出万紫千红、吹又绿的场面,视觉、听觉与嗅觉完美的融合。“春风一夜吹香梦”春天是如此的梦幻,刚刚结束了传统的节日花朝节,2022年3月20日壬寅年二月十八 星期天 晚上23:33:15即将迎来我们春分节气的到来。

春分的到来标志着平分昼夜,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平分了春季的意思。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春分在古时候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半,故谓之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因冷空气的侵入,使得气温明显降低,因而出现阴雨连绵,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天气预报实现预警,提醒人们提前防范,以应对天气变化,观测天气变化,及时保暖、增添衣物。此外还应预防春旱、大风天气(避免高空坠物、广告牌、树枝,减少外出、缓慢驾驶等)

古人以物候现象将其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此时雷雨还伴有闪电。静看闪电的魔法,静听雷击的强弱以及雨滴的缓急。电闪雷鸣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打电话,慎重用电,避免外出等不安全因素,尽量待在室内。雷与电就像是一对好兄弟,相互配合,一个发声,一个着色。雷与电像是一对夫妻,丈夫伟岸,力量强大,一出力就有一种地震山摇的感觉,瘦成一道闪电,苗条又美丽的妻子,此时在天空出现,天空闪耀,仿佛对另一半说我需要你的关注、赞美、安慰、鼓舞、激励。雷与电还像一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女朋友的回应是天空中一道闪光、好是”浪漫”,男朋友看到女友的回应以更强劲有力地回应给女友,他们的爱是如此强大,甚至感动融化了所有见证的人群。

古人观测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这并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用心观察大自然的结果。据说是电母先行一道闪电,明亮时间的善恶,以明黑白,以免击错人,所以现今鸣雷的时候,先有电闪,再有雷鸣。虽然是传说,自然中的雷并不能分辨善恶,但是其中隐身的警示作用一直存在。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候鸟。每年9-10月份,北方的燕子会向南迁徙到第二年3月底再回来。古人通过观察燕子的生活习性,给予了美好的文化内涵。一、自古以来燕子就是和平安详的象征,它们是受到人们欢迎,并且能够自由出人人类家庭的动物之。燕子喜欢在安静祥和的人家筑巢。以便它们能够繁衍生息,这样也能够与人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二、燕子懂得知恩图报。它们在草丛生的山坡和稻田上寻找食物,它们的食物是影响农作物的害虫和咬人的蚊虫。突然想起来幼时的儿歌“小燕子,穿花衣(这里说的是金腰燕),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真美丽,我们大家都爱你,除害虫啊,保庄稼呀,你为丰收出力气。”当你看到这么可爱的邻居,怎么忍心去打扰它们去伤害它们呢?不要去打燕子、不要去捕捉燕子。更不要去掏鸟窝、偷鸟蛋。燕子的脚很小,适应长时间飞行,我们也不要不破坏环境,应该为它们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它们,更是我们大家。我也将燕子的这种美好寓意送给每一个人,送给每家每户。

祭祀日神或太阳神。中国人祭祀太阳神并非只是感谢光明与温暖的诞生。中国人祭祀日神太阳神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中国民间供奉的太阳神日神有多位。川蜀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有关。川蜀地区属坤卦,地理位置属西,西属金,也就是河流比较多,地下水丰富、雨水多,再加上几千年川蜀地区都被雾霾笼罩着,因此格外的崇拜太阳。川蜀地区物产丰富,不只是农业,还有果业园林、中药材以及珍贵的树木。这些产物需要水与阳光的供给。人们通过太阳分辨方向,东方太阳升起,西方太阳落下。也许现在祭祀日神离我们有点远了。但是有些文化元素我们一直在传承。中国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就是来自于太阳神炎帝,因为太阳是红色的,人们崇拜太阳神,也是敬天。几千年来红色就是代表天,还代表火。是因为火也是红色的,再加上火燃烧之后化作一团烟飘上天。不由得想到了成都市北大街附近有两条离得很近的小街,分别是火神庙街和灶君街。三星堆的通天神树、太阳轮、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这些都是我们川蜀人几千年来对天、对太阳、对火的深层次向往。

放风筝的习俗。风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公输班,他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改进了风筝材质。用竹子做风筝。将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公元190年,楚汉相争,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的地道的距离。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做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吹笛,唱起楚歌,涣散楚军士气。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代是中国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风筝的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和放飞技术上都有超越前代的巨大进步。当时的文人亲手扎绘风筝,除自己放飞外,还赠送亲友,并认为这是一种极为风雅的活动。约十世纪传到韩国再传到日本。公元十三世纪,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欧洲后,风筝才开始在西方传播开来。

风筝寓意长寿、幸福、健康、喜庆、吉祥、友好。放风筝成了大朋友小朋友喜爱的项目之一。加上春天的风具有魔法,能把风筝吹上天。突然好想唱“当一阵风吹来,风筝飞上天。” 除此之外,还可以感受扎风筝、糊风筝、画风筝、放风筝一整套流程。

还有吃春菜的习俗(就是倡导人们吃当季、本地菜)。竖蛋的习俗、送春牛的习俗、粘雀子嘴的习俗(这几个习俗,在我写的秋分中有描写。因为内容一样,就不再描写了。)

踏青是春天的永恒主题,虽然玩耍的项目差不多。但是所看的景物植物却不同:你顺着我的手指看过去:虽然油菜花开始结籽,但是梨花开了,樱花开了。出门看花的络绎不绝。借着花拍照的人们多的不可计数。好是一番“影来池里,花落衫中。”

春分节气是哪天:春分节气(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