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投教文案(黄冈教苑走笔蔡凤燕)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蔡凤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每日投教文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每日投教文案(黄冈教苑走笔蔡凤燕)

每日投教文案

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蔡凤燕

部编版教材在编写时体现的是双线组元,即:每个单元都会体现两个目标:一个是人文主题的目标,一个是语文要素目标。三年级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什么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以我的理解,其实,就是以前的教材中所说的“有感受的词句”,但是在说法上更加贴近儿童的理解能力。并且,可以更加下位。比如,我们可以解释为:那些你没有见过的表达,那些与以往的表达不一样的地方,那些你感到特别有意思的词句。概括起来三个词:没见过,不一样,有意思。这样讲,学生在阅读中就更有抓手,关注点也就具体了。

那么,如何关注?关注何益?

1、没见过

一篇新文章中,一定会有一些你以前没见过的词句,或者词句描写的情境是你的生活经验中尚未出现的,又或者是含义比较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的,这样的词句会让人觉得有新鲜感。比如《不懂就要问》中,“私塾、戒尺、先生”等,应该说,这些词,学生以前没见过,不大懂得意思,当然会有新鲜感;又如“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背诵”,句中描述的课堂学习情境是学生所没有经历过的,读到这里,当然也会有新鲜感;像“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富有哲理,也很新鲜。

这样的词句,查查字典,听听老师讲解,联系上下文,联结生活自然会懂。

关注这些词句有何用处?一来增长知识和见识,二来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2、不一样

“绚丽多彩”,这个词学生早见过,在二年级的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第一次出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中再次出现。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句中的“绚丽多彩”点亮了整个自然段,充满画面感,让人仿佛就看到小学生们穿着各色民族服装,戴着各色配饰,从四面八方走来,边疆的山坡、坪坝、小路一时间热闹非凡。与以往学生见过的不一样的,以往它是用来形容鲜花,在这里它形容的是小学生所穿戴的各种民族服饰给人的印象,同时也表现了各族儿童热切盼望上学的心情。

这样有新鲜感的词语,关注它,当然得品一品了。

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文中的绚丽多彩是形容什么的?读着这个词语,联系这几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情景,可以用上这个词?

再读这个句子,会读书的同学不光能读出画面,读出色彩,还能读出心情呢,你能读出小学生们什么心情呢?

三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语境的理解到联系生活表达,最后上升到情感的意会,“绚丽多彩”,便植入了学生的语言世界与精神世界。

一个词,从词面上理解,它的面孔一定是呆板的,给它不同的语境,在适合的语境中,哈哈,它就变得多姿多彩,顾盼生情了!同样具有不一样感觉的词语,在《花的学校》一课中也很明显。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花在跳舞、狂欢;雷云拍着大手;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极普通的词语,在句中表现的对象变了,于是,东风多么有情趣呀,就像是吹着口哨的小伙子;花儿们多么欢喜呀,就连天上的雷云也激动了吧。

关注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解读中积累、内化,会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最终能把语言的根扎进心里。

3、有意思

词句是不是有意思,学生大抵是一眼就能读出来的。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上到“上课”这一情景时,学生首先关注到的就是“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上,好像都在听同学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小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关注到句子,他们就问了:还有小猴子,太有趣了,它们对什么那么好奇呀?树枝、蝴蝶和鸟儿怎么会在听同学们朗读呢?

猴子大概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动物吧,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然后小鸟、蝴蝶统统入了他们的眼,这个特别的句子也就入了他们的眼。于是,围绕关注的对象提出的问题,把思考一步步引向深入。

我引导他们去探寻:“猴子们好奇的是什么?读读前面的语句,你一定能找到答案。”孩子们连忙读课文,读着读着,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我知道,他们是好奇那些小学生读书怎么那么整齐、好听。”有的说:“他们好奇的是小学生们在读什么,它们怎么一点也听不懂。”我随即提示:“这么说,两只猴子是被什么吸引住了?”聪明的孩子们立刻领会到,猴子们是被小学生的读书声吸引住了。我便总结道:“‘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是直接描写 。你看,描写读书声好听,不光可以直接写,还可以通过写‘猴子好奇地听着’来表现,这样的写法叫衬托。这样一衬托,我们便更加感受到大家读书声音的好听了,而且还觉得特别有趣。”

我继续引导:“再读课文,看看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都在干什么?”孩子们反应挺快,一个说:“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一个说:“我知道了,这里是衬托‘小学生读书真好听’,因为小学生读得好听,所以它们都不声不响,生怕打扰了同学们读书。”

我对孩子们的回答连连点头,赞不绝口,同时不忘继续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同学们一开始不是问‘树枝、鸟儿、蝴蝶们怎么会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呢’,现在有答案了吗?”快嘴范少文抢着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这里是用拟人的方法,是作者的想象。”方卓为也抢着说:“用拟人的方法,是为了衬托同学们读书的好听。”

看来理解得透,感受到了“有意思”背后的意思。再来一波。

提示:“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里的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又是为了衬托什么的呢?当然是衬托大家下课玩耍时的快乐和热闹了。

有趣的表达,总是吸引人的,吸引了就会读下去、想下去,最终得言、得意、得法。

新鲜感,就是新鲜 感,关键还在一个“感”字,有感觉,会感知,能感受。

来源: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