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师出有名,尤其是造反这件事,造反者一般都会想一个霸气且正派的口号,以此来获得他人的认可,争取天下民心,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扩张自己的势力,增大自己造反成功的几率。而在我国古代,造反的案例可谓是数不胜数,造反的口号更是五花八门,那么下面笔者就来谈谈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句霸气的造反口号。

第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始皇驾崩以后,昏庸无能的胡亥成为了庞大的秦帝国的新任统治者,是为秦二世。由于秦二世胡亥资质平庸,根本驾驭不住如此庞大的帝国,再加上其又沉迷于酒色之中,以至于朝廷大权几乎落在了奸臣赵高的手中。在赵高的胡作非为之下,天下百姓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各种沉重的徭役更是压的百姓喘不过气,使得原本就暗流涌动的秦帝国越发躁动不安。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1)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2)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3)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打响了反秦第一枪,首领陈胜喊出了石破天惊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拉开了天下人灭秦的序幕。虽然说最后陈胜起义失败了,但是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却就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4)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5)

第二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东汉末年,外戚专政,宦官乱权,朝廷上下动荡不休,以至于国势倾颓,后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黎明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之上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此视若无睹,几无作为,百姓们对朝廷大失所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太平道创始人张角趁势笼络人心,发展信徒,在百姓当中树立威望。时机成熟之后,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率领民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6)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7)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8)

当然“黄巾起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由于这次起义,使得朝廷不得不尽可能放权于地方,使得地方军阀拥兵自重,形成了诸侯割据的雏形,东汉统治名存实亡由此开始。

第三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可以说是隋朝末年比较亮眼的起义军之一。公元617年,李密率领数万瓦岗军攻打洛阳,出军前,李密为了让自己的起兵显得名正言顺(毕竟当时隋炀帝还在,名义上天下还是隋朝的天下),向天下发出了一份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罪状,号召天下百姓起来推翻隋炀帝。而檄文中的反隋口号就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9)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10)

第四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一方的势力,占据东南。公元1367年,朱元璋决定北上伐元,一统中国。同年十月,朱元璋颁布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谕中原檄》,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北伐口号。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11)

古代三句口号(史书上的四句造反口号)(12)

不夸张的说,这个口号的提出效果不亚于一场军事战争的胜利,此口号标示着朱元璋一方的正义性,使元朝统治失去在中原的正义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此口号顺应民心,让朱元璋获得了北方百姓的支持,使得朱元璋军北伐战争变得异常顺利,最终赢得了北伐的胜利。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政府,于1905年提出了和朱元璋类似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