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风俗的故事(陕北地区的游艺习俗)

陕北风俗的故事(陕北地区的游艺习俗)(1)

民间艺术

本地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芳香的泥土味,和群众的风俗习惯密不可分。

民歌:群众爱唱民歌,耕地时一边吆牛一边唱歌,锄地时汗水如注仍唱民歌,赶牲灵上路也唱民歌,婆姨女子纳鞋底、剪窗花时也哼看民歌,喝酒时有酒曲,打夯时有夯歌,春节活动时有秧歌,婚丧大事时有各种仪式歌谣,祀神驱鬼时也有歌谣。神木、府谷人喜唱二人台,榆林城人爱唱榆林小曲,清涧人爱哼道情,全地区群众爱唱信天游,有“不唱不红火,越唱越乐活”的说法。本区民歌大多粗犷、豪放、质朴、热情,是群众的心声,生活的反映,智慧的结晶。

唢呐:群众俗称唢呐艺人为吹鼓手,一班吹手多由5人(或6人)组成,两支唢呐,一个边鼓(或两个)。一副手钗,一个圪塔锣,吹奏起来声音宏亮,十分威风,群众十分喜爱唢呐音乐,婚丧大事,做满月,合龙口,庙会活动,春节闹秧歌,甚至安碾子等活动也请唢呐助兴。唢呐艺人办红白大事时路过村庄、桥梁时皆要吹奏,临行或归来时皆要张数声长号,鸣炮3声,保留着古代军乐的习俗。除夕晚上,吹鼓手有向群众吹奏送喜的习俗,群众以少许钱币或馍糕赏赐。

民间游戏

智能游戏有下棋、跳老虎、下方,捉鳖、割韭菜、补裤裆、典窑、驮盐等耍法。跳老虎又叫狼吃羊,有单头、双头、四头等耍法,常见的是双头,两人玩耍,甲方两颗老子,乙方22~24小子,乙方棋子保围住甲方棋子为胜,甲方可以吃掉乙方棋子,乙方的棋子损失太多,无法围困,算输。近年增加打扑克、下跳棋、军棋、围棋等游戏。还有猜物、找物、猜谜语、说绕口令、折纸玩具等游戏,女孩子还玩掏绞绞、吃子等游戏。

助兴游戏多用于节日聚会饮宴之时。有划拳、打杠子等。

各种竞技有跳圈、打老爷、踢键子、举石锁、翻手腕、摔跤、踢行首、跳绳、爬树、打秋千、放风筝等活动。跳圈,也叫跳方,多为女孩所玩,地上或画圈或画方格,用一石片掷入,依次跳玩,饶有趣味。打老爷,将若干石片依次布好,分别起名老爷、捶背、耳朵、鼻子等,石片比参加人数少一块,各人用自己的石片在划定距离上击打布置好的石片,末击中者由老爷下令行罚,由击中者分别击背、揪耳、捏鼻,嘻笑混闹,颇有情趣。榆林城人每到清明前后或玩秋千,或放风筝,乐在其中。榆林人认为打秋千有安土作用,秋千架上贴上对联。此外还有砸铜钱、铲高粱棒、打马槽、滚铁环等活动,雪天儿童还爱堆雪人、打雪仗

各类博戏是赌赛银钱的游戏。榆林地区有掷骰子、玩纸牌、压明宝、摇单双、掀棋砣、拍铜钱等赌博形式。纸牌又叫叶子戏,共120张,本境有梦湖、顶棍等玩法。压明宝是南6县常见的赌博形式。明宝由宝星、宝盒两部分组成,宝官将宝星掷在空中迅速旋转,压宝者目不转睛看其旋转情况,宝星落地后,宝官迅速用宝盒按严。压宝者将钱压向四方,压好后,然后揭起宝盒,压到红口上算赢,压到黑捧上算输。这种赌博赌钱迅速容易,又不用动脑筋,本境流传甚广,为害最烈。近年又增加扑克牌(打百分、耍花花、推十点半)等玩法。80年代后期城乡打麻将成风,有的地方还用台球赌赛输赢。

本境赌博在旧社会十分盛行。不肖人家因赌博或夫妻不睦,或倾家荡产,甚至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正直之人都不要赌,游手好闲之徒,才以赌为业。赌头赌棍东奔西窜,呼幺喝六,招摇撞骗,为害不浅。还有招场窝赌者,给赌徒提供场地、赌具、饭食,拈头着利,赌博是本境的陋习之一。人民政府大刹赌风,对赌头赌棍、招赌者或罚款,或批评教育,或拘捕判刑,严厉制裁,赌风渐小,不少村庄已无赌博。“文化大革命”时,赌风又炽,1968年最为猖獗。后来,虽然有所收敛,但时弱时强,尤其是庙会、集会、春节、农闲之日最易刮赌风,政府年年戒赌,但仍时有发生。

陕北文化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并注明来源,本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陕北故事投稿邮箱:904340982@qq.com

小编EMAxiaopan


感谢阅读,收藏、转发。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评论区说出对文章的看法,小编会认真看大家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让“陕北头条”更加完善、积极健康、正能量满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