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

患者是一位36岁的小伙子,平素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不良嗜好,有跑步等锻炼的好习惯,这个年龄没有肥胖,身体管理很不错。按理说这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的好时光。但因为这次的突发事件在鬼门关走了一圈,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小伙子前天夜跑期间突然出现胸闷、心悸,赶紧停下来休息,十多分钟后明显好转,就回家了。到家后洗澡过程中再次出现心悸,而且伴有反复呕吐,急忙让家人开车送来我们医院急诊。急诊测血压75/40mmHg,心率180-220次/分钟,马上进入重症监护室,行心电图检查如下: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1)

作为对比大家看一份大致正常的心电图: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2)

相信即使不是学医的,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对比,正常的心电图看着还蛮清爽的,心率大约60-100次/分,也很规律,上面这份心电图看起来就眼晕,心率大约200次/分,其实也挺规律的。但是这是一份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室速,是导致晕厥或者猝死的常见心律失常,被称为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健康人也很容易出现,比如偶发室早(室性早搏),房早(房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等,这些有可能体检心电图的时候就可能碰到,但是一般不需要处理。还有一部分心律失常,比如房颤(下图),频发早搏,室上速等,虽然也有一部分很严重,但是大多数可以用药物控制,或者做射频消融,一般不致命。像室速、预激综合征、病窦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窦停、III°传导阻滞等发生晕厥或者猝死的风险非常高。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3)

房颤,不过这个病人可能有高危血管病变

患者来到急诊以后,有两种可选的治疗方式,一是使用药物转复,比如胺碘酮,但是患者血压低,有一定的风险;二是选择直流同步电复律(没错,就是电视上看到的抢救用的电击),电复律其实还是挺安全的,但是不到危急时刻病人不容易接受,清醒的人容易产生心理阴影。而且对于室速,有时候机器不能识别,同步电复律可能不放电,就需要非同步电除颤,就有一定的风险。

这里解释一下同步电复律和非同步电除颤有什么区别,一般对于房颤、室速、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因为还有节律,选择心脏不应期放电,更安全,但是对于室颤、室扑、某些室速,机器不能识别R波,所以都用非同步电除颤。

这个患者来的时候血压低,就是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理论上可以直接同步电复律,但是患者当时不同意,而且经过补充电解质补液高压很快恢复到85-90mmHg,理论上可以耐受药物,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大约20分钟后转复为窦性心律。化验出来以后都问题不大。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4)

TNI轻度升高一点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5)

血糖轻度升高,可能和应激有关系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6)

稍微有点碱中毒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有哪些(生死一线之间可怕的恶性心律失常)(7)

血常规正常

患者目前心率恢复正常,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小伙子有很高的猝死风险,因此下一步一是需要安装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它具有支持性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电转复(复律)、高能量电除颤等几大作用。前段时间在欧洲杯丹麦队的首场比赛中,埃里克森因为心脏骤停倒地,后来就安装了ICD,以应对今后有可能再度发生的心脏问题。当然还需要用一些药物来减少复发风险。ICD对应的AED(体外自动除颤器)大家可能更熟悉,好多公共场所现在都备有AED,如果有突发猝死的患者,大家一定大胆的用,这东西也叫作傻瓜除颤器,按语音提示做就行。

接下来还要找一下患者发生室速的原因,看看能不能祛除。常见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三大类心血管阻塞(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变(爆发性心肌炎、心肌病),致死性心律失常,当然前面两种病变也往往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还有各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也是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原因,这也是猝死容易有家族史的原因。比如brugada综合征,引起的猝死占所有猝死人群的4-12%。打个比方这个就相当于一间房子的管路问题、墙壁问题、电路问题。对于他恢复后的心电图表现,不考虑血管问题,所以下一步主要是查心脏彩超、心肌核磁、电生理检查等。等他的所有检查都出来以后咱们看看能不能明确诊断。

现在的医疗技术确实很发达了,ICD可以预防猝死,现在还有植入性holter,可以把动态心电图放在体内长期监测心电变化,便于找到心源性因素引起的不明原因晕厥,不像咱们做的普通holter,只能监测24小时,往往发现不了潜在的心律失常。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后智能可穿戴设备估计也能做到,只要足够小、足够方便,就可以在体表长期监测心电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