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

历朝历代,宫廷里宫女的人数都是不定数的,《隋书》里记载,隋炀帝时期,宫女人数竟达到了十万多,她们除了负责宫中后妃们的吃喝拉撒外,还得供皇帝们玩乐,唐朝时期的皇帝后宫,宫女人数也达到了六万之多。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

清宫后妃画像

这么多的女子,一入宫门深似海,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大多数的宫女只能老死深宫或者是受冤枉死亦或者是被赶出宫,只有一小部分的女人可以实现“灰姑娘的逆袭”受到皇帝的宠幸,继而成为“后宫小主们”的一员。

清朝宫女制度是沿袭明朝,但又在明朝宫女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那么在清宫里的“宫女们”到底有多少人呢?

据记载康熙、乾隆时期宫女的人数大约有3000多人,以后逐年递减到了光绪时期,宫廷里的宫女们只剩下不到2000人。

清宫里“宫女”和“秀女”选择的区别?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2)

《宫锁沉香》宫女剧照

清宫规定:“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内务府主之。就是说,每年皇宫里的内务府都要选“属旗秀女”来应征做宫女入宫服役。而且宫女必须是旗人(应是上三旗包衣女子才可以。清宫里是没有汉人宫女,汉人根本当不了。

宫女们是在包衣三旗(八旗奴仆)中选择,选中的女子,负责去宫中做服侍的工作,称为“宫女”。

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女,主要是在八旗中选择适龄女子。这些秀女们主要有两条出路:

一、为皇帝选择嫔妃,充实后宫。

二、为宗室亲王亲选福晋或者侧福晋。

“宫女”和“秀女” 这两者的政治地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宫女们”选择入宫的原因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3)

旗人家的女孩子长到十三四岁,内务府就要按册子送交宫里当差了,这是当奴才应当孝敬的差事。有的人家希望女孩子出去见见世面也愿意让她们入宫做宫女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宫女每月能挣几两银子,家里又能按时按节得到赏钱,增加了家庭的收入。

二,女孩子学点规矩,在宫里调理出来的,图个好名声,借此往高枝上攀,找个好婆家,为了将来打算。

三,在宫廷里当差,如果运气好的话,真要是能认识个头等侍卫之类的,再有人一提拔,不几年也许就能发迹跨入豪门啦。

清代“宫女们”的培训内容都是哪些?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4)

《宫锁沉香》剧照

清代宫廷里的宫女们是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要想当宫女就得先培训。

一、宫女们要学针织女工,洗衣做饭

二、宫女们学习宫中的各种礼仪规矩

在宫里,主子是不能打骂宫女的,尤其是不能打脸,而且在饭食方面,宫女吃的都挺好,但有一点是不能吃太饱,也不能吃葱姜蒜等味道大的食物,以防止伺候皇帝后妃们时冲撞了他们。

虽然清宫里对待宫女要比明朝时期更优待,不过再怎么优待,宫女依然是宫中的下等人,她们做着宫里最粗重的活,时时看人眼色,稍不留神就会被责罚。

在宫中一年以后有宫女考核,优秀的宫女可以分配到后妃各宫里服侍主子们,第二等的宫女可以分配到浣衣局之类的地方做杂役。

清宫里有个宫女制度,宫女当上四五年,年岁大了,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要打发走好出去嫁人,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恩典。不过宫女出宫以后,官员是不可以娶宫女为妻的。她们也只能嫁给身份低微的平民百姓们。

“宫女”的分配和工资发放以及福利

清代宫女的数量整体来说并不多,根据康熙朝的规定,后宫之中的宫女配额是这样分配的。

皇太后位下宫女12名,皇后位下宫女10名,皇贵妃和贵妃位下宫女8名,妃和嫔位下宫女6名,贵人位下宫女4名,常在位下宫女3名,答应位下宫女2名,官女子位下宫女1名。

“宫女们”的工资是在道光朝确立的,道光朝规定宫女的固定工资是每年银六两,此外宫女的福利也是很丰厚的。

宫女每年可以得到云缎、春紬、宫紬、纱、纺丝、杭细各一匹,棉花二斤。每日猪肉一斤,白老米七合五勺,黑盐三钱,随时鲜菜十二两。这些只是“固定工资”。

每逢过年过节,宫女们还经常可以得到些赏赐,赏赐一般都是数两银子,远比固定工资要多。

清代宫女入宫之后,也有个别被诬告、被太监欺负的。这时候可以借着生病为理由,选择“因病出宫”。但是宫女们一旦出宫的话,就再也不能回到宫廷了。宫女们生病后,如果不想出宫的话,就可以在宫里调养,有太医给医治,但是休养条件并不好。

准确来说,宫女不属于后宫后妃的品级,但是可以作为因故降为无品级主位的称呼。

“官女子”到底是不是后宫的等级之一?

清宫里的“小主们”是从何而来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5)

小主,一词出自民国作家金易的《宫女访谈录》中。在老宫女何荣儿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在清宫里生活的点滴。

其中有一处就提到宫女将光绪帝的珍妃称为“珍小主”的记录。前清翰林商衍瀛的《珍妃命案》中也将珍妃称为“小主儿”。可见,后宫按照尊卑秩序分为太后、主子和小主三个等级。其中的“小主儿们”往往指代选秀女和低级嫔妃的称呼

那么从“小主”翻身成为“主子”的门槛究竟在哪里呢?

清宫里的主位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6)

清代后宫的等级是嫔以上为“主位”,贵人以下则非“主位”。

“主位”地位较高,因此固定额数。非“主位”地位较低,因而不限人数。清代礼制,嫔位以上才由礼部正式册封,并拥有“册”。妃位以上还有“印”或“宝”,贵人以下则什么没都有,这也是形成“主位”之说的主要依据。

除了嫔位以上的后宫等级都有规定的额数之外,在宫廷之内除皇后居住在中宫。“中宫”原本应指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坤宁宫”,与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相对应,有“天地乾坤”之意。

自雍正朝起,皇帝就不再居住在乾清宫,而搬到养心殿居住,因而皇后也就不能再住在坤宁宫,改为和其他妃嫔一起居住在东西六宫,钟粹宫、长春宫、储秀宫在清代都有皇后居住过。此时所谓的“中宫”,就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含义了。

其余皇贵妃、贵妃、妃、嫔都可在东西六宫中单领一宫,而嫔位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只能跟随嫔位以上的主位们居住在各宫的偏殿里,既然不为一宫之主,自然也不属于主位。

例如:道光朝13位妃嫔居住的宫殿,其中包括1位皇贵妃(静皇贵妃)、2位贵妃(琳贵妃、彤贵妃)、2位嫔(成嫔、恬嫔)、3位贵人(祥贵人、佳贵人、常贵人)、3位常在(顺常在、玲常在、禄常在)、1位答应(李答应)和1位官女子(睦官女子),她们先后居住的宫殿包括永和宫、钟粹宫、延禧宫、承乾宫、咸福宫、翊坤宫。

道光朝后妃的居住情况确实符合嫔及以上位分统领一宫,贵人、常在、答应等随居偏殿的规则。这一点首先可以从同一宫殿中从未有两位嫔以上的后妃同时居住在同一宫的史实相印证。在妃嫔晋封时移宫的时候也清晰地体现了该规则的实践。

道光十九年,琳贵人跟随彤贵妃居住在咸福宫,第二年,琳贵人晋封为琳嫔,就迁出咸福宫而移至承乾宫中居住。

道光二十四年,彤贵妃因故被贬为彤贵人,虽未见其有因贬降而移宫的记载,但第二年由贵人晋为嫔位的成嫔,曾被降为余常在,后又恢复为贵人,此期间一直跟随恬嫔居住在延禧宫中。

道光二十五年,成贵人晋封嫔位后移居到咸福宫,此时彤贵人应已让出正殿,移居偏殿,由成嫔主掌咸福宫。

由此可以看出清宫妃嫔们的位分越高,跟随一同居住的贵人、常在、答应的人数就越少,宫殿的位置就越优越。

除了皇后可以独居在中宫外,摄六宫事的皇贵妃也可一人独享一宫。

道光二十年,静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居住在永和宫,四月奉皇太后懿旨晋为皇贵妃。第二年七月,静皇贵妃就居住在钟粹宫中。虽然永和宫当时也无其他后妃嫔居住,但永和宫外路的位置比较内路的钟粹宫显然相差一等。可见静贵妃晋封皇贵妃后移宫的意义。

地位低的妃嫔则相反,主领延禧宫的恬嫔,她虽然是道光帝潜邸时期的旧人,但初封嫔位后一直没有得到晋封,也无生育,可见不受皇帝的宠爱。

延禧宫不但位置较偏,最多时有五位贵人、常在与恬嫔随居,居住空间大打折扣。而这些延禧宫随居的常贵人、余常在、玲常在、禄常在、睦官女子等人,都是遭贬降位的嫔妃,在道光帝一朝都再也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晋升。

从一宫之主的角度而言,嫔及以上品级的后妃们确实具有较高的宫廷地位。但从清宫档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贵人、常在也可称为主位。

乾隆四十年十月十三日,总管内务府就马常在的安葬事宜请示乾隆皇帝:臣等查田村暂安处现在奉安寿康宫马常在一位,设有副管领一员,披甲人十名,轮班看守,向来小分主位,俱暂为奉安,不即单行送往,如奉有谕旨后,始行送往妃园寝永远奉安。

马常在的棺椁于乾隆三十三年送至田村暂安处,距今已今有七年,应遵旨派员照例起送。

此处,内务府官员将马常在称为“小分主位”,可见后宫主位之间还有大小差别,“小分主位”也是“主位”。

清宫里有记载的“主位”后妃们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7)

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中的主位十六位,大答应十人,景阳宫中大答应四十七人,小答应八十二人。毓庆宫主位三位,大答应七人,小答应二十二人。

乾清宫的16位主位分别是:悫惠皇贵妃,惠妃、宜妃、德妃、荣妃,端嫔、和嫔、良嫔,苏贵人、仙贵人、尹贵人,布常在、牛常在、查常在、尧常在、新常在。

雍正十三年,乾清宫中的主位十一位,大答应二人,宁寿宫中的主位十七位,大答应二人。

乾清宫的11位主位分别是:裕贵妃,齐妃、谦妃,郭贵人、安贵人、李贵人、海贵人,李常在、马常在、春常在、吉常在。

宁寿宫的17位主位分别是:寿祺皇贵妃,温惠贵妃,宪妃、成妃、密妃、勤妃,顺懿密太妃、纯裕勤太妃,通嫔、襄嫔、熙嫔、谨嫔、静嫔,尹贵人、老贵人、倩贵人、秀贵人、玉贵人、倚贵人。

其中的“密妃”与“顺懿密太妃”为同一人,“勤妃”与“纯裕勤太妃”为同一人。此二人是在乾隆元年加封号由“密妃”“勤妃”尊封为“顺懿密太妃”和“纯裕勤太妃”。

由此可见,康熙四十六年的“主位”显然包括了贵人与常在两个等级。雍正十三年乾清宫的11位主位中,贵人和常在更多达8位,她们是构成“主位”的主体。

清宫里的“答应”们又分为“大答应”“小答应”和“所内答应”之间的区别,到雍正时期才将大答应、小答应合并都称为答应。 “答应”们也属于领有宫分银两的宫眷之列。 所以清宫里“主位”特指嫔以上的后宫等级的说法并不确切,从真实的清宫档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贵人、常在也可以称为主位。

清宫里低级嫔妃的等级封号和地位

清宫后妃的等级——正五品贵人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8)

春贵人画像

贵人,是皇帝妃嫔封号之一。贵人被视为“内庭主位”之列。在整个后宫体系中,贵人的位分不是很高,中等偏下。

在不同朝代,贵人是地位差别很大的妃嫔封号。东汉光武帝时期开始设置,为最高位妃嫔的称号,仅次于皇后。

晋朝时期,贵人为三夫人中的第三,位列于九嫔之上。

宋朝时期,贵人的位分是在才人之下。

到了清朝,贵人位列诸位妃嫔之下,人数众多,等级是正五品贵人。

贵人的宫分工资

每年:银100两

倭缎1匹,云缎2匹,衣素缎2匹,蓝素缎2匹,帽缎1匹,杨缎1匹,宫绸1匹,潞绸2匹,纱2匹,里纱2匹,绫2匹,纺丝2匹,高丽布3匹,毛青布6匹,深蓝布6匹,粗布3匹,金线3绺,绒3斤,棉线2斤,木棉12斤,里貂皮4件,乌拉貂皮10件。

每月:猪肉6斤,羊肉15盘,鸡鸭共8只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六安茶叶7两,天池茶叶4两。

每日: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白蜡1支,黄蜡1支,羊油蜡1支,红箩炭冬天5斤,黑炭夏天18斤、冬天25斤。

清宫后妃的等级——正六品常在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9)

鑫常在画像

常在,是清宫妃嫔制度中的低阶称谓之一,比“答应”这一最低级妃嫔位分高一级。选中的秀女入宫后,一般初封为贵人或是常在,常在的等级是正六品。

这些贵人、常在、答应的人数没有定数,可以有很多,她们都分别居在东西十二宫。

常在的宫分工资

每年:银50两。大卷八丝缎1匹,大卷五丝缎1匹,云缎1匹,衣素缎1匹,蓝素缎1匹,春绸1匹,宫绸1匹,纱1匹,绫1匹,纺丝2匹,棉花3斤。

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盘。

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她们只有等待着被皇帝召见临幸的那一天。如果皇帝没有相中她们,这些常在们最终也都是落得个老死宫中的悲惨结局。

清宫后妃的等级——正七品答应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0)

《甄嬛传》剧照余答应

答应,是明清时期对近侍太监和宫女的称谓。明代的答应不仅仅指宫女,有时太监也称为答应。清军入关以后,答应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女性的专称。

清宫后妃等级里,答应比官女子高一级。但是答应的地位低微,平时很难得到皇帝的宠爱,在清代的皇宫中究竟有多少“答应”实难计算。

从康熙朝开始,答应就是皇帝的低级嫔妃,答应的等级是正七品,答应们通常都是只能跟随主位妃嫔们居住在同一宫内。

正七品答应,在皇帝的嫔妾中虽然处在下层,但大小也是个“小主”,在名义上也就与宫女和太监不同。答应既然是“小主”,因而也享有一定的待遇。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1)

余答应《甄嬛传》剧照

答应位下宫女两名,使唤的宫女也是地位极低的宫女,与妃嫔身边的宫女截然不同。后宫地位低下的答应只能使唤地位低下的宫女,以显示出主卑奴贱,等级森严的宫廷制度。

答应的宫分工资

每年:银30两。

每日用度为:猪肉一斤八两,陈粳米九盒,随时鲜菜二斤,黄蜡一枝,羊油蜡一枝,黑炭夏天五斤、冬天十斤。

答应如果能生下皇子或公主,到皇子们满月的时候还可以得到恩赏银五十两,帛十端。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2)

答应屋里的陈设,皇后宫内是金玉遍布,妃和嫔的住处也是银器众多,就是高一级的常在屋内也是五彩红龙磁盘、磁碟、磁碗、磁盅。 答应屋内却是素色铜锡用器,显得十分的寒酸。

答应和官女子是清宫中嫔妃中等级最低的两类,其中官女子的地位是最低的。

清代“官女子”群体们是什么级别?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3)

后妃画像

清代后宫位分排名从大到小: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清朝的“官女子群体们”,是介于宫女与嫔妃之间的,她们既要干活又要准备伺候皇帝,官女子也是清朝皇帝后宫中地位最低的位分。

官女子,实际上就是可以伺候皇帝的宫女,属于是皇帝身边地位最低下的小妾。不过她们仍然要从事体力劳动,但是地位比普通宫女要高一些的,一般的宫女只能在宫中劳作。

官女子们是可以为皇帝侍寝的,陪皇帝过夜的宫女。只是她们本来身份就比较卑微,即使能得到皇帝的宠幸,也不可能一下子完成“灰姑娘的逆袭”,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们并没有秀女那样的高贵出生,有着显赫的身份背景,大多都是平民出身,在宫中人言轻微。如果本身的容貌姣好,皇帝可能还会多眷顾一下她们。

由于“官女子”出身卑微,皇帝一般不会让这些女人有太高的地位。官女子仍然有宫女的意思,但她们也可以分为两类。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4)

《宫锁沉香》剧照

一、未正式册封为后妃的宫女,是由皇帝明确指定的“官女子”。

二、正式的妃嫔因犯错被降位贬至官女子的级别时,也被称为“官女子”。

官女子,大多数是由当时没有官职的包衣之女充任。在清朝后宫里也有几位是正式位份的后妃嫔降为官女子的。

例如道光帝的刘答应和睦答应都曾接连被降为官女子。

再如咸丰朝的玫贵妃,她本身是宫女出身,成为贵人之后被连续降级,最后降到宫女子。玫贵妃虽然是从名义上降到了宫女子,但是不代表她就属于宫女之一,只是因为已经没有品级可以降了,所以才给她降到了宫女子的级别。

“灰姑娘逆袭”的故事真的存在吗?

清宫里“官女子们”受到皇帝宠幸的有几位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5)

在真实清宫里的“官女子们”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并无定数。宫女在成为官女子后,就有了在皇帝面前抛头露面的机会,也会因为宫女有些姿色被皇帝看中宠幸之后就步步高升的官女子们。

在清宫后妃的记载中,位分越高的女人记载的就越详细些,那些身份低微的女人大部分是以姓氏或者封号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古代女子的名字并不重要,入宫后也只是以位分封号相称呼,一般很少会记录女子的全名,只是记录是哪个皇帝的妃嫔就足够了。除非这个女人的地位十分高贵,重要到可以单独记录她一生的事迹,而不是依附于男人,才有可能会留下名字。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6)

“官女子”群体们命运转折的经典案例

雍正时期有记载的第一位“官女子”

官女子——云惠

云惠,是雍正帝后宫中的一名官女子,她是所有雍正帝后妃名册中的最后一位。但就是这样的身份低微,在一众后妃中却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云惠是唯一留下全名的女子,但却没有任何封号。雍正帝之所以没有给云惠一个名分,这和她的出身一定的是有关系的。

雍正三年三月,嫔位以下有云惠的记载出现。雍正七年正月,云惠下官女子一人。

云惠很平凡,她只是有幸被雍正皇帝喜欢了一段时间,身份也一直停留在“官女子”,并没有被晋升为嫔妃。她也没能为皇帝诞下子嗣,否则就有可能母凭子贵,在史料中有更多的记载了。

雍正九年四月内,云惠病故,棺椁送至六股道埋塟,未经盖造衙门围墙。云惠有幸受到雍正帝的宠幸,但遗憾的是在生前没有得到任何名分,所以在死后也不能入葬皇陵内。

云惠个人的结局,也是大多数没有名分的“官女子们”的标准结局。

嘉庆帝时期的“官女子”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已经是皇太子的永琰身边有太子妃喜塔拉氏、侧妃钮祜禄氏官女子侯氏。

嘉庆帝的潜邸旧人——官女子侯佳氏

官女子——侯佳·六妞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7)

从清朝档案《为皇十五子下新添官女子六妞并添给吃食事》中我们可以得知,侯佳氏真正的名字叫六妞。

侯佳氏,在乾隆四十三年以“官女子”的身份入侍嘉庆帝的潜邸。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六月十二日未时,侯佳六妞生下嘉亲王的第六女,可惜这个女儿在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五月初七日戌时,因出喜痘而夭折。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侯佳氏正式册封为莹嫔。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上谕侯佳氏诏晋为华妃。

“华”字的满文意思为华丽的或秀美的 ,“莹”的意思为“光华的”或“光润的”。都是很美好的寓意。

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六月二十八日,华妃侯佳氏薨逝,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初七日,华妃侯佳氏的金棺奉安昌陵妃园寝中。

侯佳氏的最后结局,还算是“官女子”身份里结局最好的一位清宫后妃。

道光帝时期的“官女子”

从后妃降位的官女子——刘官女子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8)

刘氏,是二等侍卫官明的女儿,道光帝的嫔妃,

道光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经外八旗选秀入宫,刘氏封为曼常在。

道光十三年九月,曼常在降为刘答应。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四日,刘答应被降为刘官女子,身边仅剩一名宫女伺候,另有两名太监“轮流看伺,夜间伺候”。

道光二十年,刘官女子的分例为:缎一匹,春绸一匹,宫绸一匹,纱一匹,纺丝一匹,杭细一匹,棉花二斤。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刘官女子去世,死后因位分低微而未被葬入慕东陵。

刘官女子去世后,道光帝也没有将她重新追封,刘官女子是以宫女的身份下葬在六股道或者是曹八里屯的园寝里面了。

从后妃降位的官女子——睦官女子

睦官女子,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

道光二年二月二十日,奉旨:子爵奎善的女儿著封为睦贵人。十一月初二日辰时,正式入宫,居住在延禧宫。

封号“睦”,仅为单纯的称呼,可能是赫舍里氏名字或者称号里的字。

道光十年公元1831年2月5日,奉皇太后的懿旨诏封为睦嫔。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9月7日,敬事房传旨,睦嫔降为睦贵人。赫舍里氏尚未行睦嫔册封礼便遭到无情的降位。九月初十日公元1831年10月15日,睦贵人再次降为睦常在,不久睦常在再次降为睦答应。

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5月2日,睦答应再降为睦官女子,四月初五日公元1832年5月4日,赫舍里氏落水致死,年仅二十多岁。睦官女子失脚落水身故,棺椁送往六道口埋葬。

睦官女子可能是因为一年内就由嫔累降为官女子而自杀。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追封赫舍里氏为睦答应。内务府拟赫舍里氏改葬于曹八里屯寝园。

公元1835年10月19日,睦答应的彩棺跟随孝慎成皇后的梓宫一起奉移至清西陵。九月初八日公元1832年10月29日,睦答应随平贵人一起葬入了慕东陵,她的宝顶位于最后一排东边第一个。赫舍里氏是慕东陵内唯一是答应位分的后妃。

睦官女子的人生是悲惨的,在生前短时间内就遭到无情降位,庆幸的是在死后追封得以入葬皇陵里,没有成为孤魂野鬼,也算是一种幸运。

咸丰帝时期的“官女子”

灰姑娘逆袭成功的典范

咸丰帝的“灰姑娘”——徐官女子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19)

徐佳氏画像

徐佳氏为宫女出身,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一月初三日,徐佳氏得幸被封为玫常在。直接跳过了官女子和答应这两个级别。

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徐佳氏就晋升为玫贵人。

咸丰五年,玫贵人做了件错事,使咸丰帝极为恼怒,在四月二十四日下令把她降为玫常在,不久再次降为徐官女子,由妃嫔降成最低等的宫女,分例俱照官女子办理。

徐官女子的降位谕旨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20)

徐官女子画像

“昨因玫常在凌虐使女,并伊与太监孙来福任意谈笑,已将伊之位分被革,从重惩处,降为徐官女子。

徐佳氏在一个月内,体验了由主子一直降为奴隶,连降三级的刺激。似乎咸丰帝也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些过分,所以在咸丰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又封徐佳氏为玫常在,后又晋升为玫贵人。这样骤落骤起的情况,在清宫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徐佳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侍奉咸丰皇帝时一直小心恭敬,咸丰帝也因她的改过自新而再次宠爱她。

徐佳氏姿色绝艳,身量欣长,虽然出身卑微,降位频繁,但受咸丰帝的宠爱程度与懿贵妃和丽妃不相上下。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二月初五,徐佳氏生下咸丰帝的皇二子,但皇二子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同治帝继位的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徐佳氏所生的皇二子又被追封为悯郡王。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同治帝奉两宫皇太后的懿旨,又尊封徐佳氏为玫贵妃。

徐佳氏一直活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十一月初八日,徐佳氏逝世,享年55岁。

光绪十九年四月十三日,玫贵妃金棺随同庄静皇贵妃金棺奉移东陵,四月十八卯时入葬定陵妃园寝。

在所有“官女子”的命运转折中,徐佳氏的命运算是最好的,她不仅是由宫女晋封为嫔妃,还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虽然生下的儿子夭折了,但地位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在贵妃的位置上安度余生,在死后如愿葬入了皇陵之中,徐佳氏可谓是“官女子”群体里“灰姑娘逆袭成功”的典范啦

清宫是哪个朝代(清宫那些事清代宫廷里的)(21)

清宫后妃画像

“官女子”群体作为宫廷后妃里的“最底层”,她们每天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宫墙之中,虽然是地位低下过着与虎谋皮的日子,但是好歹衣食丰足,也算是一件幸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