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

今天的故事从一个高中生顽固的腹痛说起。

女,王晓丽,18岁,高中生,老师都喊她小王,因为她长得比较小巧玲珑的。

小王本是一个快乐阳光满脸笑容的孩子,最近却一直闷闷不乐,因为一个月前她刚经历了人生中痛苦的第一次手术,而且是误诊---跟随了她18年的阑尾被误切了。还好是阑尾,不是别的器官,要不她的人生还没开始就留下阴影了。

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1)

事情是这样的。

1个月前小王因为夜间受凉后出现了咳嗽,打喷嚏、鼻塞的症状,而且出现发热,最高体温到了38℃,可是把小王的父母给吓坏了。

赶紧到村里的医务室拿了点退烧药,还好,体温降低了,但是小王开始出现了阵发性的腹痛。一开始是上腹部疼痛,慢慢的疼痛部位从上腹部到了脐周,又从脐周到了右下腹,而且疼痛的越来越剧烈。

没办法,父母爱女心切,赶忙小王被送到了县医院。

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2)

到了县医院,医生给她做了详细的查体:

血分析显示:白细胞病12x10^9/L(正常值为4-10x10^9/L),大便常规查了2次,都是潜血( )(正常为-),尿白细胞 。腹部B超:未见异常。阑尾B超:肿大。

考虑到小王近期有发热,白细胞升高,查体:全腹部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而且阑尾B超提示阑尾肿大,阑尾炎证据确凿,诊断明确,给她做了阑尾切除术,术后阑尾轻度充血,阑尾术后病理:急慢性炎症。

唯一疑点就是:为什么全腹疼痛!

但是来不及了,阑尾炎可能性最大,阑尾就这样被无辜的切除了。

而且,小王术后的第四天,体温没有再升高,但是烦人的腹痛又开始了,而且脐周的疼痛难忍,有时又牵扯到右下腹疼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突然,小王的双下肢小腿外侧出现红色的丘疹。

由于小王这几天一直应用着抗生素,当地县医院医生考虑可能是药物疹就停掉了可能致敏的抗生素,但是体温又高了。

束手无策!县医院的医生们急的满头大汗。

手术刀口都没有长好的小王,只好被迫被转院到了当地技术水平最高的的市人民医院。

辗转来到了市人民医院。

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3)

经过仔细的查体:市人医医院的专家对小王的疾病提出了3点疑问;

1、一般情况良好,各项检查排除了消化道急腹症的情况,但是为什么患者疼痛的这么剧烈?难道是少见的卟啉病,铅中毒?

2、仅有脐周压痛,病变是否在小肠?

3、双下肢小腿外侧的皮疹,为什么停用可能致敏的抗生素2周后仍出现新的皮疹?

针对这些疑问,专家们对小王的疾病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首先,结合化验结果和查体,卟啉病和铅中毒先后被排除。

随后小王被安排做了复杂的小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小肠炎症,病理提示:肠粘膜慢性炎症,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考虑小血管炎。胃肠镜未见异常。

还好从小肠镜中有所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莫非是嗜酸粒细胞胃肠炎?

没办法,目前唯一的线索只有小王腿上的皮疹了,还好她腿上的皮疹,大小不一,部分有色素沉着。这些皮疹还乖乖的在那里,没有消退。

皮疹给的线索是什么呢?最常见的有药物疹,过敏性紫癜,但是药物疹抗生素已经停用2周了,不可能还没有消退。所以皮疹过敏性紫癜不嫩排除。

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4)

疾病诊断陷入泥潭!

结合目前的发现,最可能的两种疾病是: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和过敏性紫癜了,可是哪种疾病才是罪魁祸首呢?

因为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腹型,可以出现顽固性腹痛,脐周为主。

过敏性紫癜同样的症状也会出现。

还好,马上要拨开云雾了!

为了最后的找到罪魁祸首,专家们有给小王做了骨髓穿刺和血分析的复查。

检查结果提示:血小板正常,血嗜酸性粒细胞不高,IgE升高,大便潜血 ( ),骨髓穿刺结果回:提示嗜酸性粒细胞不高。

所有的一切证据都指向了真正的元凶有可能是过敏性紫癜了,最后还得看一下小肠活检的病理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

因为约20%的嗜酸性粒细胞血分析中嗜酸性粒细胞是正常的,必需复查骨髓中和肠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如果骨髓和肠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仍不嫩排除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紧张的复查终于结束了,髓和肠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均正常,肠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小于25个/高倍视野。

最后真相大白,小王的疾病为过敏性紫癜。

经过积极的有的放矢的治疗,小王的腹痛终于缓解,皮疹也渐渐消退。

折磨她一个月的腹痛也缓解了。

故事讲完了。

本文科普内容:过敏性紫癜。

阑尾已切除20年右腹疼痛(女子右下腹疼痛)(5)

1、小王的发病过程回放一下。

由于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免疫性下降导致了外源性刺激因素的存在。一开始腹痛发热为过敏型紫癜的腹型发作表现,一开始弥漫性腹痛,当然右下腹也有压痛,然而全腹压痛,右下腹为主,并不是阑尾炎的支撑点,阑尾切除术有点欠考虑。后患者大便潜血阳性,为皮疹导致的肠粘膜缺血渗血,IgE的升高也是过敏性疾病的表现。

2、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也称为自限性急性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侵入皮肤和其她器官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病原体感染、某些药物作用、过敏等,导致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沉积在上部真皮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炎。

主要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无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皮肤血管炎属于同一家系。这种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它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身上。常见发病年龄为7~14岁。

此病例给我的启示:碰到诊断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一定要刨根问底,切不可浅尝辄止,误人误己!

纯手工打造,历时60分钟,文章不易,请求你的点赞收藏。

关注健康,关注消化内科石医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