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1)

《过秦论》 作者:汉.贾谊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闪,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修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中,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废,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剩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

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2)

理解《过秦论》 史毅/文

本文不打算讨论秦之过失,重点关注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的那一段。

秦孝公野心勃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呑八荒之意。在商鞅的变法革新下,秦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连横斗诸侯,远交近攻,不断向西河之外扩张。

秦孝公死后,惠文、武、昭襄这几代国君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可谓四面出击,鲸吞蚕食,消灭六国指日可待。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3)

及至始皇,国运达到了高峰,他"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完成了一统天下之大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大秦王朝。

顷之,荡平了南越之地,"南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接下来,始皇的目光便转向了北方,开始解决匈奴这个心腹大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此中所说的长城应该指的是从山海关到临洮那条万里长城以外、更北的一条长城,这条长城于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的山峰上能找到遗迹。那是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和十万谪戍之众所修筑,将整个河套地区囊括了进去。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4)

众所周知,华夏先民的早期文明活动是离不开黄河的,而河套地区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兼黄河灌溉之利,可谓难得的粮仓。

而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阴山山脉这一天然屏障护佑着山南黄河两岸的沃土,而山北属于多风沙、少草木的生存环境恶劣的漠北了。占据了河套地区,向南,可窥伺中原,抬腿就到咸阳城下;向东,可虎视燕国之辽东海北;向西,可控制河西走廊,进而眺望西域。这样一个有粮有草的、进退攻守自如的咽喉战略要地,因战国纷争而无暇顾及,于是匈奴便在这里发展壮大起来,时不时跨过长城进入内地抢惊一番,对中原及后未的秦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5)

当秦始皇平定了六国,扫荡了南越,反回手来便命蒙恬率大军将匈奴赶岀了河套。他们逃向了穷荒之北。与此同时,秦王朝发十万谪戍之众开发河套,谓之新秦中。现在宁夏平罗县尚有秦渠,应为彼时垦田治水所开。

秦从孝公到始皇,百余年来南征北战,东荡西杀而拥有天下,然而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一个"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的陈涉,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而造反,天下云集响应,起义的烽火燎原天下,烧得大秦王朝灰飞烟灭。

随后的楚汉相争,又给了匈奴以喘息之机,他们重返河套,再度崛起,竟然使汉高祖刘邦蒙受了白登之围的耻辱。及至汉武养精蓄锐,又派卫青、霍去病杀回河套,兵逢漠北戈壁,剑指河西走廊,方始将匈奴彻底打垮。真正达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境地。

秦王朝享国之日仅十几年,故历史中常与秦汉并论。为了延续此一史实,又值2022年高考,毅与外孙子练笔,曾写《戎马倥偬显文才》一文,权当此篇句号。录于下见教于大方之家: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6)

戎马倥偬显文才

一、背景

华夏战国纷争之时,盘踞在北方河套的匈奴便强大起来,威胁着中原。始皇灭亡六国、统一天下后,便派蒙恬率大军进攻匈奴,驱谪戍垦田新秦,设郡九原。

匈奴"不羞遁逃",他们翻过阴山,跑到漠北了。

接下来,楚汉相争,又无暇北顾。匈奴杀回马枪,重占河套及河西走廊。

逐鹿中原,尘埃落定。汉武大帝派卫青大将军重新夺回河套,析九原为二、一为五原郡,一为朔方郡。

上述背景,有两个要点:其一,人类早期活动离不开黄河,黄河流域便成战场。其二,华夏数字中之"九”表边远,"五”表中心。改九原郡为五原郡,便知河套一带已成大汉王朝开疆拓土之粮草、军马、兵源的后方基地。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7)

二、奔袭

我们要写的主人公正式出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年英才、骠骑将军霍去病。

将军组织三千精兵,身跨战马,从五原出发,逆河溯流,日夜兼程,突奔奇袭河西走廊。

汉军从天而降,匈奴吓破了胆,连滚带爬,逃往天边的西域。

三、题名

霍将军的三千铁骑横扫天山,给那里的一座城镇命名为"武威”,彰显汉家王朝武功威风。

给一处战略要地命名为"张掖”,犹言张开双臂拥控这河西走廊的沃土肥田。

数千骑如钢铁洪流般飞驰更西,占领阳关大片土地,命名左近为"敦煌”。后来方知,那敦煌的石洞里珍藏着无数的典籍和宝藏。

人言"西出阳关无故人”,然而将军仍未停下征战的脚步,马鞭所指,铁流又迤逦于兽无踪的瀚瀚漠海,又徘徊于鸟无影的茫茫戈壁。此时,骑士思乡,于大碛中回首天空的明月,泪眼汪汪;此刻,战马裏足,于亘古中萧萧而嘶鸣。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8)

将军抬眼望去,前方有一股清泉汩汩而出。他拿岀珍藏的最后一壶美酒一一那是皇上临行所赐一一倾洒于泉水之中,请将士们同饮此泉此酒,高歌"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声振林樾,气薄云天!

顷刻之间,士气大振,慷慨激昂,齐呼"大风起兮尘飞扬,飞马扬鞭走四方……”

将军灵机一动,命名此地为"酒泉”。一个动人的地名从此诞生。

惜之将军身染疫疾,英年早逝。而他所命名的"武威”、"张掖”、"敦煌”、"酒泉”却穿越时空,响彻中外。

我们知骠骑将军武功盖世,殊不知他文才卓异。他是武能安邦、文能定国的盖世英才,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过秦论多少个问题(理解过秦论)(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