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多少岁2022(38岁没人敢娶被骂了17年)

春晚现场一首《时代感》火遍大街小巷,李宇春开口第一句就抓住了现场观众的耳朵。

她身穿粉色连衣短裙,一双大长腿吸睛。

虽然还留着短发,但她好像已经不是大众所熟知的“假小子”的模样。

出道17年,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李宇春从未主动上过一次热搜,她低调得像是消失了一样,但每年的评选中,她仍然是商业价值最高的歌手之一。

她说,偶像这个词越来越廉价,她不愿意成为偶像。

李宇春多少岁2022(38岁没人敢娶被骂了17年)(1)

七八十年代的人会以历史大事件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忆点,而九十年代以后的人都逐渐将娱乐大事件作为记忆点。

2005年对于每个90后来说都是很有记忆的一年。

这一年,首档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兴起,评选歌手不再只是专业评委的事,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喜欢的歌手投上一票,助推他们走上梦想之路。

人们拿着手机发送到“958820……”,参与感极强。

这也让当时的歌手成为了全民追捧的对象。

李宇春就是这场风暴的中心人物。

为了这场比赛,李宇春准备了很久。

李宇春从小就跟着妈妈学唱歌,经常参与学校的文艺演出,渐渐也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那时候,她还留着长发。

到了中学,学校要求齐耳短发,妈妈带她去理发店一剪刀剪掉了多年的头发。

那时候港台歌曲盛行,罗大佑的歌总能唱进她心里,她听着磁带模仿里面的歌手唱歌。

李宇春不爱说话,但在学校也算是风云人物。

这“风云”都是唱歌给的。

全校都知道她唱歌好听,李宇春更想当歌手了。

她跟爹妈说:我想考四川音乐学院。

看李宇春挺坚定,妈妈给她找了个乐理老师,乐理老师看李宇春确实是个好苗子,不禁感叹道:早干嘛去了,现在才学。

李宇春也挺着急的,起早贪黑地练习,奈何时间紧张,连老师都没有信心说能考上就算是奇迹。

参加考试的时候,李宇春表现得还算正常,到放榜那一天,她和父亲却没看到自己的名字。

李宇春坐在路边哭了。

起步太晚,失败大概是必然。

父亲不忍看李宇春这么难过,又回去仔细看了一遍,果真在拐角处看到了李宇春的名字。

那年四川音乐学院扩招,人名密密麻麻,第一次他们爷俩都看漏了。

考上音乐学院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她们高中,李宇春又火了一把。

看自己这么受欢迎,李宇春灵机一动打算办一次毕业演唱会。

沉浸在喜悦中的父母答应了李宇春的要求,赞助了她2000块钱,跟学校领导沟通之后,也都同意。

18岁那年夏天,李宇春开了自己人生第一场演唱会。

那个可以容纳1000多人的场地被挤得满满的,演唱会结束后,甚至还有同学堵住她要签名,受欢迎程度堪比当红歌手。

只是上了大学,李宇春的“风云”戛然而止了。

李宇春多少岁2022(38岁没人敢娶被骂了17年)(2)

上了大学后李宇春发现,自己和同学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自己学的那点乐理知识只够应付考试。

这里能人异士太多了,没人注意到她。

不过,不甘堕落的李宇春还是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

她开始留意各种歌唱比赛。

2004年,《超级女声》到成都海选,李宇春看报名还有一段时间,就先去参加了全国校园歌手大赛。

结果,参赛完之后发现隔壁《超级女声》报名已经结束了。

2004年夏天,张含韵的“酸酸甜甜”火了。

李宇春却连海选都没去成。

她又去参加了央视的青歌赛,因气息不稳被淘汰了。

那年期末考试,自信心备受打击的李宇春认真准备了一首歌《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李宇春的黄小琥的嗓音确实有几分相似,最后,李宇春获得了第一名。

2005年,《超级女声》又来了,她和师妹何洁去报了名。

海选中,李宇春一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顺利通过,作为成都赛区的冠军来到了全国比赛。

非主流的短发,长裤T恤,完全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中性装扮引来了无数关注和争议。

李宇春一张口,收获了各种潮男潮女的喜爱,在他们眼里,这就是“个性”的代表。

甚至有狂热粉丝豪掷50万,买了上万张电话卡给她拉票,这群狂热粉丝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玉米”。

粉丝爱她,专业评委却不爱她。

5进3决赛上,原计划是李宇春站在pk台上,但是现场评委中却有一大半不喜欢李宇春。

甚至有人直接说:李宇春永远红不了。

但是那时拥护李宇春的粉丝太多了,为了保住这个节目组的最大爆点,节目组不仅妥协李宇春唱《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还让何洁代替李宇春站在了pk台上。

最终,李宇春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冠军。

同年,李宇春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选秀歌手登上《时代周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次。

成名后,各大唱片公司相继抛出橄榄枝,供李宇春挑选。

李宇春却选择了只成立了一年的太合麦田,原因是她和制作人张亚东理念相和。

人气给了李宇春做自己的机会。

毕竟只要顺应她,公司就能让这颗摇钱树使劲赚钱。

去和太合麦田签约那天,楼下堵得人山人海,中间还有几个大妈,这几位大妈从加拿大专门飞过来,在人群中大喊:一定要转告春春注意身体,我们从没听过这么好的音乐。

正准备去跟李宇春谈合作的高晓松瞠目结舌。

“饭圈文化”大概就是从李宇春开始的。

太合与李宇春的第一次合作发行了一首《冬天快乐》,上线几分钟就获得了百万的销售,破了各种记录。

歌是高晓松写的,词是李宇春改的。

她不喜欢太直接的表达,这是她的性格也是她对音乐的坚持。

“挺有个性的”是高晓松对李宇春的评价。

单曲大卖后,公司给她安排了许多商演,她说:我好像个白痴。

她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平静地说自己要专心搞音乐,碍于她的人气,董事长同意了。

人气是把双刃剑。

喜欢她的人很多,讨厌她的也是。

“信春哥,得永生”“生男生女都一样”“春哥纯爷们”这种侮辱性的词汇出现在网络上。

那是网络刚刚兴起的年代,大家头一次知道自己还有发言权,网络上的情况一团糟,李宇春就是受害者。

拿性别开玩笑,拿着相机开围追堵截的不在少数。

她不去回应,时间都用在音乐上。

2006年,李宇春发行了首张专辑《皇后与梦想》,豪卖137万张,凭借这张专辑,李宇春获奖无数。

2007年,推出第二张专辑《我的》并首次开展全国巡演,凭此再登美国《时代周刊》。

可谓是史无前例。

2008年,推出概念专辑《少年中国》,如今依然是各大平台推崇的bgm。

慢慢地,她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唱歌,投入到了歌曲制作中,2009年,第四张专辑《李宇春》推出,10首歌,李宇春贡献了9首词,8首曲,那首《下个 路口 见》更是高达200多万彩铃使用。

专辑张张大卖,出道4年,人气依然居高不下。

之后又被徐克导演看中,投入到电影事业拍了《龙门飞甲》,演戏和唱歌似乎也有共通之处,就是找到自己。

那些年,李宇春一直像陀螺一样转动,她尽力的做好音乐,尽少的去看待外界对她的评价,这是她保护自己的方式。

“很少说话”是工作人员对她的评价。

很长一段时间,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直到有一天她去台湾工作。

李宇春多少岁2022(38岁没人敢娶被骂了17年)(3)

那一天工作人员带着李宇春去台湾夜市放松,那里没有摄像头,也基本不会被围追堵截,但李宇春还是下意识地往前走,不敢有一刻停留。

夜市是什么样的场景,她没有留意,人声鼎沸让她感到害怕。

到酒店后,李宇春冷静下来被自己刚才的行为吓了一跳,她才发现原来那些她不愿面对的诽谤、质疑、侮辱还是对她造成了莫大的伤害。

在做《野蛮生长》这张专辑时,她跟词作者黄伟文聊天,黄伟文问她:你最近去过派对吗?

李宇春摇了摇头说:从来没去过。

黄伟文很惊讶,李宇春才意识到自己是个多么无趣的人。

把自己“困”起来成了常态。

专辑做完之后,李宇春决定挑战自己一次,她邀请来所有为专辑忙碌的伙伴组织了一次聚餐。

思来想去,李宇春决定请大家吃涮羊肉,简单又热闹。

但这场聚餐让李宇春如坐针毡,如何去“语言”热场子她还听生疏的,即便当时她已经出道十多年。

2016年,她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许多奖项,很多人夸赞她的音乐,也有很多人还没有走出“性别玩笑”的圈子。

这一年她参加某音乐颁奖典礼,现场颁奖时说的却是:最具影响力男歌手李宇春。

现场哗然。

李宇春不紧不慢的登上台,落落大方的完成了表演。

这件事又把李宇春推上了风口浪尖,记者围追堵截问她是否需要主办方道歉,她说:在这样一个专业的颁奖现场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向艺术道歉。

之后这件事她再也没有回应过。

这些事都不足以让她有任何波澜,情绪不外露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许知远曾经看过她的一场演唱会,对她的评价是:我很少见到有人在这样的场面下能像她一样平静。

不过,有时候,情绪也不受自己控制。

2018年的一天,李宇春看到消息全世界最大的吉他行破产,一阵伤感涌上心头,随着电子乐的发展,吉他已经不是玩音乐的必需品了,音乐似乎越来越“轻”。

那一天她回看了94年红磡的那场演出,看着看着就哭了。

她说:这个年代人们好像只关注自己的一些东西,音乐里好像只有感情,太严肃的议题反而不被喜欢,音乐成了一种娱乐。

她不希望自己被时代淹没。

可大环境她又无法改变,那家破产的吉他行似乎就是一种警示。

2019年,她发行了专辑《哇》,那是她的愤怒和呐喊,十首歌是十个社会议题,有关心女性问题的《给女孩》,直面成长的《游泳》……

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火爆网络,湖南卫视邀请李宇春为节目做了一首主题曲,这首歌叫《无价之姐》,在热搜上挂了很多天。

人人都在追寻那点流量,李宇春却从未主动上过一次热搜,全网追寻她的时代她不愿再来一次。

只有和音乐相关时,她才会出现,每一次出现都会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宇春。

她穿上了裙子,换上了高跟鞋,画上了温柔的妆,有人说她变得“女人”了,其实她从未改变过,给她贴上标签的是大众,不是她自己。

有一年,她去看了威尼斯双年展,其中有个作品叫《David》。

这个作品用影像的形式表达了“大卫”,影像里每个人都去看“大卫”,有时候远有时候近,有时候“大卫”被印在T恤上,有时候被印在卡片上,每个人都在消费它,吃掉它,破坏它甚至仰望它,但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大卫”是谁。

李宇春站在那里看了三次这个影像。

他们都不了解“大卫”,“大卫”只是大众消费的一种符号,就好像李宇春自己。

李宇春说她是个自省的人。

但这么多年,不仅是别人,她自己也没有完全了解自己。

出道17年,很多人爱了她17年,问他们最爱李宇春什么,他们想了一下说:做自己。

有人要李宇春自己做个总结,她只说:感谢自己没停留在当年的小小价值里。

20岁险些自杀,如今创造150亿播放,他却说自己从未成功?

在韩国遭受欺凌,却成最火歌手,她是如何逆风翻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