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经典战机(苏-27战机的飞行意外造就了鼎鼎大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名叫沃尔夫冈·赫伯斯特的德国工程师就已经提出了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可作为战术机动的想法:让飞机以大迎角处于失速,确保飞机处于可控状态下以低速机动快速改变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姿态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苏27经典战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苏27经典战机(苏-27战机的飞行意外造就了鼎鼎大名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苏27经典战机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名叫沃尔夫冈·赫伯斯特的德国工程师就已经提出了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可作为战术机动的想法:让飞机以大迎角处于失速,确保飞机处于可控状态下以低速机动快速改变飞机的飞行方向与姿态。

这个大胆的想法在那个年代绝对让人眼前一亮,但谁也不敢拿命尝试!这样的战术机动在飞行作战中有多大作用?再加上要完成这样的机动对机身结构和操控性要求不低,对飞行员的生命安全保障也是个问题。

当西方军事专家还在讨论的时候,苏联的苏-27在一次飞行中意外失速进去螺旋状态,可没多久又自动改平恢复正常;没多久,另一架Su-27遇到同样情况,不同的是这次飞行员情急之下选择了跳伞。可跳伞后,此飞机同样自动改平恢复正常,这架“无人”驾驶的飞机最终燃料耗尽坠毁。 这两次事件之后,苏联飞行员根据su-27的自身性能,结合前面所述的德国工程师的理论研究与论证和无数飞行实验,最终捯饬出了这个战术机动动作。后来在1989年6月在巴黎航展上,苏联试飞员维克多尔·普加乔夫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表演了眼镜蛇机动,震惊全场,因此这一机动动作又被称为“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真的是普加乔夫首创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眼镜蛇机动不是普加乔夫的首创,它是苏27战斗机试飞过程中,由试飞员沃尔克和洛巴斯在1987-1989年的一系列专门研究过程中完成的。他们发现苏27出现了小马赫数时的失速特性异常急剧,会导致进入非常大的迎角状态,而开始研究如何短暂的进入超大迎角状态并安全改出,这就是眼镜蛇机动的由来。

此种飞行机动是苏联首先发现的吗?答案也是否定的!说出来难以置信,上世纪50年代末服役的萨博-35战机就做出眼镜蛇机动。

60年代瑞典飞行员就发现并做出了眼镜蛇机动,人类有记录的飞机首次眼镜蛇机动是在萨博35上完成的,比su-27首次在展示眼镜蛇动作要早许多年。只不过,萨博J35战斗机的仰角大致90度左右,与苏-27的130度仰角相差太大,这也使得当普加乔夫飞出大仰角的眼镜蛇机动时,让世人皆知、闻名遐迩。

歼10B完成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图片源于网路,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