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2)

整理师自述:我收拾的不是房间,是破碎的爱00:0028:54未加入话题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3)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爱哲按:

你听说过整理师吗?顾名思义,整理师就是到委托人家里帮忙收拾整理。

近几年,这个行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据说一个资深的整理师一小时的收入可以达到 800-1000 块钱。

为什么有人需要花高价请整理师上门?

整理师的工作可以给一个家、给家里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也许听完今天的故事,你就有答案了。

-1-

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

我是木棉,今年 39 岁,来自厦门。我的职业是整理师。

从 2016 年到今天,已经走进了超过 150 个家庭,累计服务超过 5000 个小时。

在没有做整理师之前,我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 13 年,从基层做到高管。

地产行业节奏非常快,我那时候几乎全身心都投入在工作上面,基本没有生活。

记得我怀孕的时候,孩子出生前一个星期我还在项目现场指挥工作,直到马上要生了才停下来。

休完产假立马又回归岗位了。孩子就交给公公婆婆去带。

那段时间孩子还没有醒,我就出门了;等我回到家,家里人都已经都睡了。基本上没在家吃过饭。

也正因如此,我和家里人慢慢积攒起越来越多的矛盾。特别是我先生,他觉得我对家里是没有贡献的。

我们有过很多次的剧烈的争吵,但每次吵完又自然而然地回到工作状态,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了。

但是有一天,先生提出了离婚,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不下去了。

他说他受够了,「就像是孩子没有妈妈,我没老婆,你的家就像你的旅馆一样,来了睡个觉,然后就不见人了。」

这件事在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打击。我在工作和生活里强势惯了,一开始想不通,我没日没夜拼命赚钱,让家里有好的物质条件,我为什么会被离婚?!

后来我想了想,婚姻和家庭都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在忙工作的状态下我根本无心顾及家里。我向公司提了辞职,被迫赋闲在家。

我们家在厦门买的是二手的学区房,装修比较老旧。

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我感觉有个东西掉在了自己身上。我还担心是不是有老鼠爬上来。开灯一看才知道是天花板上很大的一块墙皮脱落了。

我心想「我的天!这房子怎么破成这样,天花板都能掉墙皮下来!我怎么睡在这样的房子里?我一下子意识到,生活被我过得这么混乱、这么难堪。」

我坐在床上崩溃大哭。这段时间积累的委屈、和先生争吵带来的身心俱疲……一下子都涌上来了。

大哭一场之后我觉得不行,我不要再过这样的生活了,我必须得改变。

要改变,我决定先从倒腾家里开始。

以前我们家客厅是所谓的「三件套」:沙发、茶几、电视。沙发是福建这边非常老式的红木沙发。

回到家看到的景象,一般都是婆婆带着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先生坐在沙发里头刷手机。一家人说不上一句话。

我把家里的杂物和旧家具清空出来,该丢的丢、该换的换,那时候扔了估计也有两三千件东西。又和家里人一起动手把墙和天花板重新刷了一遍。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4)

■ 木棉在做整理

我在客厅放了一张大通桌摆在中间,四周放了靠背椅,这样一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沿着墙壁一排是书架。

现在再回到家,大家要么是坐在大通桌旁看书,要么就是和孩子一起下棋、玩游戏、做手工。一家人经常围坐在一起吃饭,有时候还可以一起包顿饺子。

先生看到我那段时间在家里面做的事情,开始有了一些态度的转变,他觉得我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在整理的过程当中,他愿意和我一起去做。有时候还会给我做一顿饭。在孩子面前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会说些打击我的话。

-2-

成为整理师

没想到通过一次整理改变家的样子,可以让家庭内部结构发生这么深刻的转变,人也变得轻盈了不少。那段时间,我试着重新去感知家庭生活中的小快乐,和家人连接在一起。

也是在这期间,读到了一本书,叫做《我决定简单地生活》。我非常认同作者 佐佐木典士 倡导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也第一次从书中了解到了「整理师」这个职业。

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最适合我的职业了。

因为我自己就是过来人。既然我可以从整理和断舍离中得到受益,让家庭关系变好,那么我相信别人也可以。

决定进入整理师这一行以后,我开始和整理爱好者在网上建群交流、向有实操经验的同行拜师学习,掌握了一名整理师必备的理论和技巧。

2016 年,我从免费的公益整理做起,开始以整理师的身份走进陌生人的家,尝试帮他们走出混乱的状态。

我的委托人以女性为主,大部分是 70 后——90 后的中高端收入人群。

他们不满足于物品的拥有,而是更追求生活品质和生活状态的舒心。

-3-

「被炸过」的家

这个女主人是通过我的另外一位委托人介绍,才联系到我的。

加上微信之后,她发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木棉老师,你救救我吧,我的家像被炸过了一样!」

我心想这会不会太夸张了,有那么乱吗?

因为她在福州,我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就请她拍了几张家里的照片发过来。

我一看,确实。

他们家面积比较大,160 平左右。一共四间房间,有两间专门用来堆杂物:一间堆衣服,从地上堆到天花板;另外一间堆生活日用品,有各种保健品、杂物、油啊、米啊,总之什么都有。

我问她,这堆到天花板的都是谁的衣服。她说大部分是她婆婆的衣服。

「因为我婆婆很爱买,几乎每天都要买东西。」

这算是有明显的囤积倾向。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5)

■ 两间杂物间

奇怪的是,从照片上看,家里其他地方都塞得满满的,只有客厅很空,没什么东西,只有个很大的沙发摆在那里,我觉得这不合逻辑。

她家有两个孩子,但客厅没有任何孩子玩玩具的迹象。垃圾桶放在茶几上面。一切都很奇怪。

在和女主人视频连线,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我亲自去了一趟福州,我觉得有必要到她家实地预采一下。

这是一个五口之家,挤在两个卧室里。大女儿小学一年级,和婆婆住;委托人夫妇俩带着不到两岁的小儿子住另外一间。

委托人在医院上班,和丈夫两人工作都很忙,很少有假期。平时都是婆婆照顾两个孩子的日常起居,同时还要操持家务。

那天刚好婆婆也在,我就跟她婆婆聊天。

我问她,「你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哪里?」

她说,「就是各回各的房间,孩子也不在客厅玩。」

「为什么不在客厅玩呢?这客厅挺大的,其他地方都挤挤的。」

「客厅的灯坏了。」

「所以晚上回家都是黑黑的吗?」

「对,小夫妻两个人很忙,回家很晚,都是直接回房间,我带孩子也就在我房间里,没必要在客厅。」

「这个灯坏了多久了?」

「应该有五六年了。」

也就是说在这五六年里,他们家客厅到了晚上都是处于一片黑暗当中。

当时我的基本判断就是他们一家缺少沟通,极少有一家人齐齐整整在一起的时候。

-4-

绝望的婆婆

我问婆婆能不能带我去看一下餐厅和厨房。她说她在煮饭,灶台上东西很多,她有点不好意思。

我就问她,「阿姨,你每天在厨房里做饭的心情是怎么样子的?」

她被问蒙住了,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

「你觉得我会有什么好心情?」她很激动,然后就开始像蹦豆子一样,打开了话匣子。

「你不知道我一天有多忙,我哪有时间管那么多?我也想整理好这个家,但是你看,我早上起来要给他们做早餐,然后送老大上学,又抱着小的回来准备煮饭。煮饭的时候我还要盯着小的,他才一岁多,到处乱跑,我生怕他有磕啊碰的,不安全。他们两夫妻管都不管,一天到晚忙得要死。我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我也去找过心理医生,但是就只会哭哭哭,也解决不了问题。你问我哪里不开心,我也说不上来……」

她就这样说着,从现在的生活说到年轻时候的生活。

她说她小时候,父母很早就死了,她是哥哥姐姐带大的。好不容易长到成年,结婚了,老公那个时候又远赴美国去求生存。结了婚之后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

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她一个人拉扯他们长大。孩子大了,也开始嫌她唠叨。

她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自己能够抓得住的。

那是我唯一一个在工作过程中跟着委托人一起哭的案例。

听她讲着,我就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她每天都要买东西。

她从小缺少父母的爱,结了婚之后又缺老公的爱。所以她是深深的匮乏。能够有获得感的,好像就只有买东西了,那是在为自己做决定嘛。

我就觉得这其实是导致凌乱背后的本质的原因所在。

-5-

改变家的「外力」

之后我们就开始商量要怎么整理,给这个家做了重新规划。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一家人能够重新连接在一起。

中国人表达方式都很含蓄,这种隔阂已久的亲近关系,要一下子去打破是很难的。

我能感受到委托人的无力。她自己很难有能力去改变这个家,所以她需要借助外力。

我们就是这个「外力」。

我们要帮助委托人打造一个有助于他们家庭沟通交流的环境。客厅就是一个让一家人能够一起沟通的管道。

所以就换掉了客厅原来的沙发和电视,也是放了一个大板桌在最中央,围着大板桌放了长凳和椅子。

我说,以后你们一家人没事就在客厅待着吧。工作,请你在客厅工作;吃饭,请你在客厅吃饭;孩子玩玩具,请你在客厅玩玩具。

重新规划了之后,婆婆和大女儿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

那个用来堆衣服的杂物间变成了婆婆的卧室。

女儿的房间紧靠着爸爸妈妈的房间,这样的话,她不会完全脱离和爸爸妈妈的亲密关系,她也需要被关注。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6)

■ 婆婆和大女儿的独立房间整理前后

我想在正式开始整理之前多花一点时间好好和他们聊一聊,要保证他们到时候能够配合做出物品的取舍。有了心态上的准备,我们的工作落地执行的时候就会顺利。

在事无巨细地沟通、准备了一个月之后,所有新家具到齐,一切才算就绪。

考虑到委托人家面积较大,囤积倾向明显,又是跨城市上门服务,这个案例从各方面对我和团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一行十位整理师来到委托人家,用了整整两天,每天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左右,完成了这次超大规模的全屋整理。整个过程中,委托人一家全程都需要一起参与。

整理是有方法的,无论什么样的物品的整理,都要遵循这个「五步骤」。

第一步是清空,就是把所有需要整理的物品从原先的位置清空出来,汇总到一起。

委托人要亲自去搬自己的物品,去数它们的数量,亲眼看到那些物品因为没有用而烂掉坏掉。他们必须去体会这个过程,才能感受到震撼,才会想要去改变。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7)

■ 委托人家里清空出来分类摆放的部分杂物

第二步是分类,第三步是筛选,筛选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断舍离」,留下我们真正需要的物品 。

第四步是规划空间进行定位,第五步才是收纳。

我们这个案子在前期做了足够的心理建设和准备,所以断舍离的过程还算是比较顺畅的。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8)

■ 委托人和整理师一起筛选要留下的物品

全部整理完,我们要离开他们的家了。我会带委托人在家里再走一遍,告诉他们每个物品都放在哪里,贴了什么样的标签。

临走前,我们所有人一起聚在客厅。

婆婆和我说,在这之前,从来没人问过她心情好不好。结果有一天,来了一个人让她哭了一整天,把所有开心、不开心的事情都说了个遍。

媳妇和儿子也从来没听妈妈讲过这么多事情。

她儿子就用拥抱代表了他的心情。好像男人都有这样的特点,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说不出什么。

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彼此有了新的理解。

阳台上原本有一棵快要死掉的树,也被我搬到了客厅。

我说这棵树就像你们的家一样,要靠你们共同来守护,不是单靠婆婆一个人或者单靠谁。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9)

■ 客厅整理前后的对比图

过了一段时间,我经常会看委托人的朋友圈,她会发视频。他们给孩子在客厅过生日,一家人一起唱生日歌,我看着眼眶都湿润,觉得非常感动。

有次我去福州出差,本来要去他们家回访,刚好他们不在家,就没去成。但是儿媳妇发信息给我说,「木棉你放心,我们家现在挺好的,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这是我收到过的,打到我心里面最厚重的一句话。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0)

■ 整理师和委托人一家聚在一起,左四为木棉

-6-

难以整理的物品

在我做上门整理的经历中,接触到大部分的物品都是委托人生活中会用到的日用品,只要能帮助委托人梳理清楚自己的根本诉求和原则,大部分人可以主动去做物品的筛选和断舍离,整个过程不会特别艰难。

但有一类物品是特殊的,就是逝者的遗物。

遗物整理在我们的整理服务中占比很少,不到 10 %。因为国人对整理行业的认知还刚刚开始,遗物整理又是整理师服务当中非常小众的一个分支。

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人谈死忌讳。生死的事情,不会轻易地委托给别人。

各个地方处理这些遗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很多地方按风俗都是选择烧掉。他们觉得留下私人的物品是忌讳的,去触摸或者整理这些物品也是不吉利的。

我自己小时候,家人也从来没有教育过我应该怎样去看待死亡。和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也很忌讳谈这件事。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印象很深。我外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喜欢收集各种瓶瓶罐罐。对他们来讲,这些都是很宝贵的。

但是在他死的时候,我的舅舅叫了一辆拖车,像对待垃圾一样,把外公的「宝贝」直接拉到垃圾场烧掉,一件不留。一边装车还一边说,留的是什么破烂玩意儿。

我当时也说不上来,我为什么会觉得难过,但是我现在明白了。

外公一件东西都没有留下,想念他的时候也没有东西可寄托。

我意识到,对待遗物的方式并不是一定要把它们都丢掉,也可以选择留下我们想要去纪念的部分。

遗物整理的委托人有两种,目前都是年轻人会委托这件事情。

一种是他早就想要整理,只是自己无力去面对。需要一个外力来陪伴他整理。这是比较主动的意识。

还有一种是被动的,这些遗物已经严重到影响他的生活,比如他需要用这个房间,但是放了遗物,他没法用,必须要整理了。

阿卷属于第一种。

-7-

好好告别

阿卷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位遗物整理委托人。他本身就对整理师在做的事情感兴趣。2019年,我们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互加了微信,但一直没有聊过天。

直到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突然在微信上联系我说,「木棉,我要请你协助我做一次整理。」

我说,是什么整理?

他说,「我太太走了。」

当时我惊呆了,我完全没有想到。阿卷很年轻,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两个孩子,老大四五岁,小的才半岁左右。

我们就约见面聊,约在他家旁边的咖啡馆。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男人在我面前那样流眼泪,才知道原来他的太太已经走了三个多月了。

她是得了癌症走的。医生当时说可能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结果就两个多月就走了,他们一家人都没想到会有那么快。

阿卷说,太太走的时候,家里人按照福建这边的风俗,要把遗物烧掉。

当时阿卷就和他们发生了争执,他不想烧掉。

他觉得太太走得很突然,自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一旦这些东西都烧掉了,不仅是他跟太太之间的连接会断掉,更重要的是,孩子跟妈妈之间的连接也就断掉了。

那次见面后,我们顺路又去了他家,看看有多少遗物,都有哪些东西。之后就约好一个时间去做整理。

结果他的父母听到说这些遗物还要留下,还要整理,就很生气。

阿卷没有办法跟父母抗衡,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和父母生气。他就偷偷把遗物打包转移到他的另外一个小房子里去了。然后和父母缓和,说不整理了。

又过了一年多,去年的7月份的时候,他再一次找到我。

这期间我本来还和他说,既然我们没办法上门,干脆你就自己慢慢整理。

他说他尝试过了,整理不下去。他会沉浸在记忆里面出不来。所以还是要借助我的力量。

那时候他公婆刚好要回老家一段时间,而且要把两个孩子也带去。刚好剩阿卷一个人家,不会受到父母的干扰。

我们在整理的过程当中,他一样还是很容易又掉进回忆里面。

他看到一件绿色的、棉麻质感的背心裙,会一下子又笑又哭,说这是米娅最爱的一条裙子。然后马上拿起手机,找出她穿这条裙子的照片,是他给她拍的。

还有一件卡其色的背带裤。他看到这件衣服的时候,又翻出照片说,「你看,这是她怀着老大米卷在肚子里的时候,在海边我给她拍的。」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1)

■ 阿卷太太米娅的部分遗物记录

没有开始整理之前,他说他不知道怎么做取舍。然后我就通过发问,激起他对衣服的感觉。

阿卷整理后留下来的物品,一个是为了保持自己跟米娅的一种连接,也是希望给孩子建立一个「妈妈博物馆」,通过这些物品给孩子讲妈妈的故事。他准备做成一本书送给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礼物。

带有回忆的衣服,他选择留下;而那些没有什么记忆感的,米娅几乎没怎么穿过的衣服,他就舍弃了。

最后留下了衣服 90 多件,加上鞋子,总共 111 件,打包在两个收纳箱里头。

我们本来想把它放在玄关处一个专门的储物空间,但是阿卷选择留在他的衣橱里面,放在挂衣杆上面的一层。

我能感受到他还是想跟米娅待在一起,他说,这样放也可以提醒自己阶段性地拿出来晒一晒,看一看,维护一下。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2)

■ 木棉和阿卷一起整理米娅的遗物

从那个房子里面走出来后,包括长达一周的时间,我整个人也莫名陷入在一种悲伤的情绪里。

阿卷现在过得很平静,每天当爹又当妈的,陪伴两个孩子。

我也问他,「你整理完米娅的遗物,心态有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吗?」

他说,「感觉我跟米娅重新见了一次面,跟她进行了好好的告别。」

--

不知道听完这期节目,你对整理师是不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如果有机会,你会请整理师上门吗?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感受。

故事FM

用你的声音,讲述你的故事。每周一、三、五各平台同步更新

公众号

-封面图及文中未注明来源图片

均由 讲述者 提供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3)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4)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5)

整理师搬家打包还原文案(我收拾的不是房间)(16)

Staff

 讲述者 | 木棉

主播 | @寇爱哲

制作人 | 汪洁漪

编辑 | 也卜

声音设计 | 孙泽雨

混音 | 孙泽雨

文字整理 | 汪洁漪

运营 | Yoyo 冬冬

BGM List

01. Story FM Main Theme - 桑泉(片头曲)

02. Memory - 彭寒(整理家)

03. Loved Ones(奶奶)

04. The Box - 彭寒(树)

05. Ashes In My Memory(阿卷)

06. A Train - 彭寒(片尾曲)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乐 | 荔枝FM | 懒人听书 | 酷狗音乐 | 酷我音乐

均可收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