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评价南宋偏安的局面(江公望正义谏言)

多角度评价南宋偏安的局面(江公望正义谏言)(1)

第二部:时代拼图

在帝国的框架下,台谏官员为权力服务,是天子的耳目和口舌。自古以来,多数人都是如此。

可,江公望不是,他只为正义和良心代言。关于赵似之事,他给皇帝的谏言入情入理。他说,血脉至亲之间不能有嫌隙,有了嫌隙就会生出二心,便给了旁人离间的机会;即便相互有了小小的猜忌,也不能轻易流露。于公而言,楚王并没有祸乱的确凿证据,不能予以治罪;于私而言,楚王为臣且为弟,天子为君且为兄,为君为兄者秉持宽容之心,为臣为弟者怀抱恭敬之意,如此便能修复嫌隙,恢复往日的手足情深。

接到江公望的奏表,徽宗沉默良久,他说的确实在理。前有吴师礼的举重若轻、化于无形,后有江公望的良言善语、用心良苦,徽宗思虑再三,也就释然了。

至此,这场惊天大案,还真就消弭无形了。

吴师礼,被升为右司谏,成了江公望的同僚。他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史书里消失的无影无踪。看他的年纪,应该能在靖康之前寿终正寝,这样的人应该有个不错的人生结局。

江公望,后来因为直言得罪了权相蔡京被贬岭南,直到多年后蔡京彻底倒台才遇赦。这时,江公望已年逾古稀且诸病缠身,便没有返回东京,直接告老还乡了。想他江公望,为官一生、许国许民,漂泊万里、叶落归根,如此甚好。

江公望,不仅政声显赫且著述颇丰,有《江司谏奏稿》和《江司谏文集》传世。其中,他有几句话,即便今日读来,犹是振聋发聩。

关于如何用谏官,他有“四不之说”:人君之于谏臣,养之不可不素,用之不可不审,听之不可不察,去之不可不谨。

关于为臣之道,他有“三不之说”:上不欺天,中不欺君,下不欺心。

如此箴言,实为后世当权者和为官者戒。

就这样,徽宗登基初年,在吴师礼的智慧和江公望的谏言下,一场可能蔓延朝野、牵扯无数人身家性命的大祸,被悄然避过了。他们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将自己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供后人敬仰。他们的为官之道,足为后世楷模。

多角度评价南宋偏安的局面(江公望正义谏言)(2)

实际上,在任何年代,那些不逢君之恶、媚上欺下,不为个人富贵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始终坚守做人做官的底线、用智慧消弭百姓灾祸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当然,最心存感激的无疑是朱太妃和赵似母子。作为皇位竞争的失败者,他们早已是砧板上的鱼肉,除了等着刀落下,别无他途。谁能料道,砧板前的徽宗,疾风骤雨般的运刀,最终只是虚晃一下。在皇家的权力相争之中,这般幸运可不常见。

饶是如此,母子二人还是受了惊吓。

结案的次年,公元1102年,朱太妃病故,终年50岁。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喜马拉雅”语音版上线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